苏迟 编辑

苏辙长子

苏迟(?-1155年),字伯先(一说伯充),小名梁。眉州眉山(今眉山市)人。苏辙之子,南宋初年官员。

苏迟秉承家学,工诗善文。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累迁右司员外郎。寻以直秘阁知高邮军,改知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有惠政,父老为立生祠。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其召为中书门下检正诸房文字。未几,出知泉州,俄迁太常少卿。绍兴元年(1131年),苏迟请外任,出知处州。绍兴三年(1133年),召权刑部侍郎,改工部侍郎。绍兴五年(1135年),其充徽献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绍兴十二年(1142年),致仕。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卒。

苏迟著有《宋诗纪事补遗》录其诗一首,《宋代蜀文辑存》录其文六篇。事迹见《宋史·苏敏传》《宋史翼》《四川通志》。

基本信息

编辑

别名:梁儿、伯充

字:伯充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

出生地:眉州眉山

逝世日期:1155年

主要作品:建炎己酉冬自婺女携家至临海岁首泛舟憩天柱精舍谒君文叟

本名:苏迟

妻子:梁氏

父亲:苏辙

儿子:苏籀、苏简、苏策

兄弟:苏适。苏逊

祖父:苏洵

伯父:苏轼

人物生平

编辑

苏迟苏迟

绍圣元年(1094)留居颍昌。苏辙晚年闲居颍昌,同迟颇多唱和。

建炎二年(1128),以右朝散大夫直秘阁知婺州,奏减上供罗额,父老为立生祠,苏迟因此安家于婺。后召为中书门下检正诸房文字知泉州、太常少卿、集贤殿修撰知处州、权刑部侍郎、权工部侍郎。

绍兴五年告老,充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

绍兴25年(1155年)卒,享年约80岁,葬南溪灵洞栖真院侧。后赠少傅。婺之苏氏自苏迟始。明郑柏赞称:“迟以奏减买罗,父老为立生祠,而其子孙簪缨蝉联,天之报施善人亦至矣哉。”娶宋状元梁颢之曾孙女梁氏为妻,有子三人:苏籀、苏简、苏策。苏籀过继为苏适后。

徽宗政和二年(1112),官登封县丞(《乐城三集》卷四《送迟赴登封丞》)。

高宗建炎元年(1127),直秘阁。出知高邮军,寻改婺州,遂家於此。

四年,召为中书门下检诸房文字,擢太常少卿。

绍兴元年(1131),知处州。

三年,召权刑部侍郎,改工部。

五年,提举江州太平观。

十二年,致仕。

二十五年,卒,年八十馀。

事见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六、二○、三四、三七、三八、四八、六八、六九、八四、一四五、一六八,明《金华贤达传》卷四、清《宋史翼》有传。

绍圣元年(1094)苏迟留居颍昌。苏辙晚年闲居颍昌同苏迟颇多唱和。建炎初,累官尚书右司员外郎,直秘阁,知婺州(今浙江金华),有政声,婺州父老为立碑祠。后召为中书门下检正诸房文字,知泉州,太常少卿。集贤殿修撰,知处州。权刑部侍郎,权工部侍郎。绍兴五年告老,充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葬南溪灵洞山。

相关文史

编辑
苏东坡侄子苏迟曾任金华太守,兰溪栖真寺小飞来峰下还保存有“三苏墓”(宋苏辙长子苏迟及苏迟之子苏简、孙苏林之墓)。1988年,金华城北发现了苏简之媳妇墓,墓中出土有宋宜人韩氏墓志铭一块,为研究苏氏家族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关人物

编辑
苏洵(1009—1066)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明允,号老泉。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科,皆不中。益闭户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为知益州张方平所知,嘉祐元年(1056)携子轼、辙赴试京师,方平荐其父子于韩琦欧阳修。修复上其所著文二十二篇,除试秘书省校书郎,以文安县主簿参与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长于古文,笔力雄健,议论畅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子轼、辙合称“三苏”。著作有《嘉祐集》。

苏迟之伯父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祐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祐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苏辙

苏辙(1039—1112)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由 ,一字同叔,号颍滨遗老。苏洵子。嘉祐进士,复举制科。熙宁变法,为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力陈青苗法不可行,遂出为河南府留守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应天府签书判官。元丰中,兄轼因作诗被指为讽刺新法得罪,坐谪监筠州盐酒税。哲宗立,召为秘书省校书郎,改右司谏,劾新党宰执蔡确、章惇等。历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翰林学士知制诰、御史中丞,元祐六年(1091)拜尚书右丞,次年进门下侍郎。哲宗亲政,落职知汝州,复责雷州安置。徽宗时,提举宫观,致仕。其文汪洋澹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兄合称“三苏”,为“蜀学”重要人物。主张三教合一。其学有道家神秘主义色彩。著有《栾城集》、《春秋集解》、《诗集传》等。

苏迟之长子苏简

苏简(—1166)字伯业,迟长子,以祖恩补假承务郎。以祖恩补承务郎。宣和初调郑州司刑曹,监华州钱监,改京兆府漕。居婺州。建炎年间,充江浙制置书写机宜文字,有治才,曾通判宣州,饶州,两知严州。除守严州,知处州,直秘阁,帅广东,转朝议大夫,封眉山县男。升直徽猷阁,措置海盗有方,除直徽猷阁。帅洪州,转中散大夫,复龙图阁致仕。乾道初,封中大夫。乾道二年卒,赠少保。有《山堂文集》二十卷。苏简尝藏《东坡易传》,有谔、诵二子。

家族世系

编辑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第六代

第七代

苏祜(配李氏,五子)

苏杲(配宋氏,九子)

苏序(配史氏)

苏澹(进士,先苏序卒)

苏位

苏修

苏涣(配杨氏,进士)

苏不欺

苏千乘

苏元老

苏彭

苏千之

苏千能

苏千秋

苏千钧

苏不疑

苏千运

苏千里

苏千杰

千寻

苏千亿

苏不危

苏千时

苏千晖

苏洵(配程氏)

苏景先(早夭)

苏轼(配王氏,礼部尚书,追赠太师)

苏迈(配石氏)

苏箪

苏符

苏箕

苏筌

苏筹

苏迨(配欧阳氏)

苏篑

苏过(配范氏)

苏籥

苏籍

苏节

苏笈

苏簟

苏籧

苏竺

苏遁(早夭)

苏辙(史氏,副宰相,追赠太师)

苏迟(原配梁氏)

苏简

苏策

苏籀

苏适(原配黄氏)

苏籀(过继)

苏筥

苏范

苏筑

苏逊(原配黄氏,后配范氏)

苏筠

苏箴

苏箱

苏簦

下一篇 太夫人

上一篇 宣奉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