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用 编辑

元末名将

冯国用冯国用

冯国用(1324—1359年),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人, 宋国公冯胜的兄长。 明初将领。

冯国用喜读孙武子,通晓兵法。元末,与其弟冯胜一起投奔朱元璋,深受朱元璋器重,视为亲信。后冯国用随朱元璋攻滁州、和州,在鸡笼山大败敌兵。又渡江攻占采石、太平,破元军蛮子海牙水寨。在攻打集庆(今江苏省南京市)一战中,冯国用最先攻上城墙,勇立战功。后克镇江、丹阳、宁国、松山等地。明初,置帐前总制亲军都指挥使司,以冯国用为都指挥使。后死于军中,时年三十六岁,赐葬于江宁。

冯国用在起义前期提出了进军集庆的策略,虽然当时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朱元璋并未采用,到最终被采纳。此策略实现了朱元璋的江南政权,也奠定了明朝政权霸业的基础。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冯国用

别名:冯郢国

谥号:武翼

封号:郢国公

所处时代:元末明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

出生日期:1324年

逝世日期:1359年

主要成就:建议朱元璋先取金陵累从征伐,多立功勋

最高官职:亲军都指挥使

人物生平

编辑

结寨自保

冯国用幼时喜欢读书,并精通兵法。元朝末年,正值各地农民义军蜂起反抗蒙古族的压迫,冯国用与弟冯胜组织武装,召集数百人据守山寨自保。

献计太祖

朱元璋率军至定远妙山时,冯国用兄弟二人率部前来归附,朱元璋见冯国用儒冠儒服,温文尔雅,对他甚为信任。朱元璋曾向他询问平定天下的大计。冯国用答道:“金陵(集庆路,今江苏省南京市)为虎踞龙盘之地,世代帝王的都城。可先夺金陵作为根本。然后四出征伐,倡导仁义,广收人心,不要贪图子女玉帛。这样,天下就不难平定。”朱元璋听后十分高兴,当即留他在自己身边当谋士 。后来朱元璋果真采纳了他的建议,定都南京。

统领亲兵

冯国用画像

后来,冯国用亲自率兵从克滁(今安徽滁州)、和(今安徽和县),在三叉河、板门寨、鸡笼山的战斗中,都立下了战功。1353年随军渡江南下,攻取太平(今安徽省太平县),累建军功。朱元璋命冯国用统领亲兵,委以心腹之任。

朱元璋擒拿陈野先后,又将他释放,命他招降自己的部众。冯国用料定陈野先一定会再次反叛,建议不要派他去招降。不久,陈野先果然反叛,但被其部下所杀,其堂侄陈兆先又拥兵驻扎方山。

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冯国用参与采石渡江之战,与诸将率军攻破元朝中丞蛮子海牙的水寨,又击败陈兆先,将其生擒,尽降其部众三万余人。当时降卒都疑惧不定,朱元璋便从中挑选骁勇能战者五百人为亲军,宿卫帐中。又将旧人全部摈去,只留冯国用随侍榻侧。至此,众人才安定下来。

累战有功

在此之后,朱元璋又命冯国用率领这五百亲兵进攻集庆,众士卒纷纷拼死抢先登城。冯国用与诸将齐心合力,接连攻取镇江、丹阳、宁国、泰兴、宜兴,又随朱元璋征讨金华,进攻绍兴,累功升至亲军都指挥使。 在征战期间,冯国用曾经营救过大将徐达

英年早逝

至正十九年(1359年)四月十五日,在参与绍兴之役时,冯国用因暴病死于军中,年仅三十六岁,朱元璋为之痛哭,于鸡笼山筑坛来祭奠他。后绘像于功臣庙,位列第八。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追封冯国用为郢国公 。

崇祯十七年(1644年),南明弘光帝追补开国名臣赠谥,冯国用获谥“武翼”。

主要成就

编辑
冯国用劝朱元璋(明太祖)先取集庆路(今江苏南京)之策,“以为根本”,成为“明帝业肇创之开端”。

人物评价

编辑

冯国用半身像 冯国用半身像

《郢国公冯国用传》:性聪敏,过目成诵。

王世贞:①皆骁勇饶智略,国用貌都雅,动止举举。②冯国用不死,其在韩公、岐阳伯仲乎?

何乔远:国用风仪峻整,器度恢豁。

张岱:郢国不死,其岐阳伯仲乎?

张廷玉:俱喜读书,通兵法。

亲属成员

编辑
父亲:冯文质

兄弟:有二弟。一人名不详,另一弟冯胜,为明朝开国名将,官至太子太师,封宋国公,后因功高遭朱元璋猜忌,被赐死。

儿子:冯诚,明初随傅友德平云南立有战功,累官右军左都督。

女儿:冯氏,西平侯追封黔宁昭靖王沐英原配,早逝,后追封黔宁王夫人。生子沐春,袭西平侯。

史料记载

编辑
《弇州续稿·卷五十七·韩宋颍三国公传》

《郢国公冯国用传》

《名山藏·卷五十七》

《明史·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十七》

影视形象

编辑
2006年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闫沛饰演冯国用。

下一篇 江南等处行中书省

上一篇 陈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