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狄姓 编辑
狄姓是中文姓氏之一, 狄姓是以族命名的姓氏。源于周代。周代的时候狄族活动于齐、鲁、晋、卫之间。后世的子孙于是以族名为自己的姓氏,称为狄氏。
中文名:狄姓
排名:108位
记载:《史记·殷本纪》
起源:周代
以族命名
(1)出自商王朝始祖契(阏伯)之母狄,属于以先祖母名字为氏。《史记·殷本纪》中记载:“殷契母曰狄。”狄,亦称娀,是传说中商王朝始祖契(火神阏伯)之母,一作娀简、简狄、女修、简易、简逷,是颛顼之裔有娀氏(山西永济)之女。史书记载,有一次她偶出行浴,吞鳦卵而生契。“鳦”,是“燕”字的古写。在契的时代,还是母系氏族社会末期,其后裔子孙中,很早即有以先祖母之名字为部族称谓者,称狄氏族,后以为姓氏,称狄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远早于周王朝时期形成的狄氏。该支狄氏正确读音作dí(ㄉㄧˊ)。(2)源于姮姓,在唐虞时期封黄帝之后姮姓氏族为狄氏、翟氏,世居北地,后在商王朝时期迁徙西河地区。周王朝时期主要活动于齐、鲁、晋、卫各诸侯国之间,后世的子孙中有取族名,称狄氏,世代相传。该支狄氏正确读音作zhái(ㄓㄞˊ),今读作dí(ㄉㄧˊ)亦可。
以国为氏
以国为氏是以国为氏的姓氏。出自参卢氏,为炎帝的后裔。他们的始祖叫做孝伯,又叫做考伯。发源于山东省境内。孝伯是炎帝姜氏的后裔,因为在参卢居住,所以又叫做参卢氏。周成王封他于狄成(今天的山东省高青县南),他在那里建立了狄国。这个国家灭亡以后,国人便以国为氏,姓狄。
他族改姓
(1).出自高车氏。据《北史》记载,中国的西北部有回鹘族,其中有一支叫高车氏的,后来分化出来改叫狄姓。
(2).出自唐朝时期西北回鹘族,属于帝王赐姓为氏。唐朝时期,西北部有一著名的回鹘民族。回鹘民族中有一个庞大的分支,被汉史北称高车族,南称丁零族,当时族人中就有以部族称谓为汉化姓氏,称高车氏、丁零氏者。在唐朝中、后期至五代时期,该部分族人逐渐改称为单字汉姓为狄氏,世代相传至今。而回鹘民族的主体部族,则大多留居新疆、青海地区,逐渐演化为的维吾尔民族。该支狄氏正确读音作zhái(ㄓㄞˊ),今读作dí(ㄉㄧˊ)亦可。
(3).源于契丹族,出自五代时期辽国大将耶律·赫邈,属于帝王赐姓为氏。后梁太祖朱晃开平元年(公元907年),朱全忠灭唐朝,建立后梁政权,各地不服,纷争竞起,故唐王朝境内大乱,社会进入了五代时期。唐境内乱,居于北方的契丹民族乘机崛起,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并在后梁末帝朱友瑱龙德二年(公元922年)建立了大辽国,称辽太祖,积极参与中原势力割据到后唐明宗李嗣源(李亶)天成三年(公元928年)农历1月,耶律·阿保机令惕隐耶律·赫邈(耶律·洪古)率军攻陷平州(今河北卢龙)。惕隐,隶属于辽国北面大王官院的主外攻击的军事机构大惕隐司,为惕称(梯里已)的副手,相当于兵团司令。到了农历8月,后唐明宗任命骁将赵德钧为卢龙军节度使,赵德钧智勇双全,他先不直接攻击占据平州的契丹军,而是首先自飞狐(今河北涞源)抄了契丹军队的后路,截断其与辽国本部的所有联系,然后一鼓击败耶律·阿保机所部,俘虏了契丹首领耶律·赫邈。后耶律·赫邈归降于后唐政权,后唐明宗于是赐他姓名为狄怀忠,出任卢龙节度使。耶律·赫邈的后裔因袭汉姓狄氏。该支狄氏正确读音作dí(ㄉㄧˊ)。
(4).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阿鲁科尔沁蒙古的蒙古族毕德兀德氏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回族爱音狄氏,在明朝后期多冠汉姓为狄氏。
赐姓
根据《五代史》的记载,唐昭宗的时候,曾经捕获契丹族的首领杨隐,后来他归降了唐王朝,王朝于是赐他姓名为狄怀忠,他的后裔于是因袭姓狄。
各支始祖
狄英,字天秀,随宋高宗南渡,举贤良方正,任江浙行省副使,开府溧阳。致仕,遂居胥渚里,今溧阳狄氏祖也。
狄姓
狄承烈:字显诒,号东皋(公元1304~1367年),于两广两浙间经商获其赢利,家致巨富。当时闽自陈吊眼作乱,揭竿伏莽之徒尤如猬起,所在攻剽不休,狄承烈不时来太之石圹贸易间就养官署以为常未几方氏兄弟分据台、温、庆元三郡,而陈友定己尽有全闽矣,烽烟满目欲归无路,遂隐于石圹终焉。其子狄务本秉铎东瓯,也因方国珍占领温州,遂卸惠文冠往依父于石圹焉。嗣明太祖皇帝定鼎金陵诏遣沿海居民尽入内地,由是徙太之光明。狄承烈从太原到闽,不是定居福州闽县。而是在两广和闽浙经商期间,曾暂时居住闽县。是太原狄氏之十八世孙,是为福建光明狄氏始祖。
郡望堂号
郡望
天水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
东海郡:又名郯郡、东晦郡,中国古郡名。秦代始置,郡治在郯县(今山东郯城)。西汉时其辖境在今山东省临沂市南部与江苏省东北部一带,属徐州刺史部。
堂号
天水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东海堂:以望立堂。
梁公堂:狄仁杰两度为唐朝宰相,逝世后被武则天追封为梁国公,始有此堂号。
家谱文献
山西太原狄氏家谱,著者待考,明朝末期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仍然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
浙江温岭光明狄氏七修家谱,明嘉靖甲午年(公元1534年)首修木刻活字印本,清乾隆壬戌年(公元1742年)二修,清乾隆甲寅年(公元1796年)三修,清道光辛丑年(公元1841年)四修,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五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六修,1999年七修。
江苏镇江江左延令狄氏族谱四卷,(清)狄利宾等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到2009年1月,仍然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溧阳狄氏宗谱,(清)狄凤言等辑,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4年)狄氏祠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卷首上册、第一卷下册、第二卷、第七卷下册、第九~十卷、卷末。到2009年1月,仍然被收藏在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
江苏溧阳狄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狄庚纂修,狄氏大宗祠汇辑,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仍然被收藏在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
江苏溧阳狄氏宗谱三十多卷,(民国)狄庚纂修,狄氏大宗祠汇辑,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由溧阳狄氏后裔狄如才保存至今,现收藏在江苏省溧阳狄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内。
江苏溧阳狄氏宗说八十多卷,1946年左右修,著者不详,解放时由狄君武(膺)先生带到台湾。现可能珍藏于台湾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内。
西崞县阳武、平阳狄氏族谱,(清)狄宗周纂修,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到2009年1月,仍然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
字辈排行
江苏溧阳狄氏字辈:‘’文章千古训,宗孝益嘉仁。勤俭贻明元,诗书衍庆长。
山东滕州(滕阳)狄氏字辈:经义传明训,永绪世泽长,忠孝谨遵守,裕德福荣详。
山东嘉祥狄氏字辈:国有德士矣, 临广善作邦,成家方东升,荣华灿先伦,俊秀同献彩, 福瑞应延长 ,树立伟远向 ,希宜为英贤。
山东莘县狄氏字辈:“国吉汝方尽(金)光庆祖泽深”。
四川宜宾狄家字辈歌:维守方元玉.仁文士正长.宗绍光廷大.佳兴义后昌。
辽宁丹东狄氏字辈:“青明和福学道政吉永昌万祥宗家庆元恒世德彰”。
江苏连云港狄氏字辈:“孟元英维时”
河南南阳狄氏字辈:“万宝归来有□尚凤挺宗怀庆兆世震”。
狄氏一支字辈:“永自万朝学启国兴仁卫仕兆祖厚德成”。
宗祠通联
四言
心存唐室;
功著宋廷。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大臣狄仁杰,字怀英,太原人,羌族。 初历官大理丞,侍御史,豫州、宁州刺史。武则天即位初,他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曾受诬下狱,贬彭泽令,转魏州刺史、幽州都督,神功初年复相。后出任河北道行军副元帅、安抚大使,率军追击突厥兵。以不畏权势著称,又善于识别人才,所荐张柬之等数十人,后来都成为名臣。下联典指北宋大将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行伍出身,在对西夏作战中多次立功,为范仲淹等提拔,由士兵升至大将。范仲淹送给他《左传》,便刻苦读书。皇佑年间为枢密副使,击平侬智高(在南方反宋而立的割据政权大南国“皇帝”),回朝任枢密使。
孟章廉吏;
西河武襄。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大理寺丞狄栗,字子璋,长沙人。尝知谷城,岁饥,发常平仓以赈,人称其为廉吏。下联典指北宋大将军狄青(1008-1057),字汉臣,汾洲西河(今山西省汾阳)人。宝元初,宋夏关系紧张,他参加守边凡四年,为先锋,大小二十五战,勇不可挡。仁宗升他为马前副都指挥使用权。会广源州侬智高反,青至宜州,值上元节,张灯设宴,三鼓,以奇兵夺昆仑关。还至京师,拜枢密使,卒谥武襄。
天水世泽;
尚书家声。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代大臣狄仁杰。天授二年(692年)任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斗南树望;
台正饬纲。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大臣狄仁杰,居官忠义,时号“斗南一人”。下联典指唐·狄仁杰孙狄兼谟,刚正有祖风,帝曰:“御史是朝廷纪纲,一台正则朝廷治。”
心存唐室;
功著宋廷。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大臣狄仁杰谏止武后立武三思为太子,迎庐陵王于房州,唐祚赖以匡复。下联典指北宋大将军狄青,仁宗时为延州指挥使,拒西夏有功。后广源州蛮侬智高反,狄青以奇兵夺昆仑关,一昼夜破敌,以功拜枢密使。
断发殉节;
铜面张威。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狄毛妻事典。下联典指北宋大将军狄青事典。
五言
大琛列画史;
仁杰赠文昌。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画家狄大琛,名列《历代画史汇傅》。下联典指唐代大臣狄仁杰(607-700),字怀英,太原人。举明经。高宗时,历任并州法曹参军、侍御史等。武则天执政,转文昌右丞。居位以举贤为意,有知人之目。卒赠文昌右丞。睿宗时,追封梁国公。
慧眼荐名士;
奇兵夺昆仑。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大臣狄仁杰。下联典指北宋大将军狄青。
七言
三任刺史留惠政;
七迁尚书有能声。
上联典指唐代扬州长史狄光嗣,太原人。历任淄、许、贝三州刺史,有惠政,以称职闻名。下联典指宋代朝议大夫狄遵礼,字子安,长沙人。历知通州,所至有能声,七迁为尚书驾部郎。
宸晖降望金舆转;
仙路峥嵘碧涧幽。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大臣狄仁杰诗句联。
十言
功夺昆仑,只用上元三鼓;
珠明沧海,洵称南斗一人。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大将军狄青。下联典指唐代大臣狄仁杰。
齿德俱优,望重香山耆老;
经书博览,名齐雁塔英豪。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名士狄谦的事典。下联典指唐代学者狄道的事典。
狄希:中山(今河北省平山县)人,大约在春秋末期。他善造酒,能造千日酒,饮后醉千日。据晋张华博物志记载:刘玄石好饮酒,求饮一杯,醉眠千日。唐朝韩 □有诗曰:青布旗夸千日酒,白头浪吼半江风。
狄山:西汉汉武帝时期博士(朝廷主管教育的官)、儒生,因赞成与匈奴人和亲,而被汉武帝流放到边塞,不久狄山就被来犯的匈奴人给杀死了。
狄当:南朝梁官吏,任中书舍人,深受皇帝刘裕的信赖。
狄仁杰
狄青
狄葆贤作品
狄膺(1895-1964) 江苏太仓人。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0年留学法国,加入国民党。1925年毕业回国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秘书、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宣传部部长、江苏省党部指导委员、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国防最高委员会第三处处长等。1949年赴台湾,历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纪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党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64年3月15日在台北病逝。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