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市 编辑

广东省湛江市代管县级市

吴川市吴川市

川市,广东省辖县级市,由湛江市代管,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地处粤西最大河流鉴江下游,鉴江干流自北向南由化州市石宁入境,流经梅菉转折吴阳沙角漩出南海。区域总面积858.1平方千米。 截至2023年末,吴川市常住人口91.68万人。 截至2022年10月,吴川市共辖5个街道、10个镇,市人民政府驻梅菉街道。

宋元嘉年间(424~453年),始置平定县(吴川县前身),隶高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平定县设置吴川县。 1994年5月,吴川撤县设市。 广湛高速公路、325国道和茂湛铁路贯穿全境,境内有国家二级口岸吴川港,湛江吴川机场选址吴川。

2021年,吴川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304.41亿元,比上年增长7.2%。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吴川市

外文名:Wuchuan City

行政区划代码:440883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广东省湛江市

地理位置:广东省西南部、南海之滨鉴江流域

面积:858.1 km²

下辖地区:5个街道、10个镇

政府驻地:梅菉街道文明路10号

电话区号:0759

邮政编码:5245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91.68 万(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吉兆湾、吴川八景

机场:湛江吴川机场

火车站:吴川站

车牌代码:粤G

地区生产总值:304.41 亿元(2021年)

历史沿革

编辑
早在新石器时代,吴川的先民便在这里繁衍生息。

唐虞时代,属南交;贡,属荆扬南裔;殷、周,属南越;周末,属百粤。

秦时,属象郡。

西汉初年,属南越国地。

三国至南朝宋、齐时期,吴川先属广州高凉郡高凉县;宋元嘉年间(424~453年),始置平定县(吴川县前身),隶高凉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平定县设置吴川县;

唐,属邕管都督府罗州招义郡;五代南汉,属罗州。

宋开宝五年(972年),废罗州属广南西路辩州;太平兴国五年(982年),改辩州为化州,吴川随隶化州;

明洪武九年(1377年),改属高州府。

清沿明制,仍属高州府。

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入粤。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二十三日,高州宣布反正,成立都督府。

民国初年(1912年),废府建道。民国二年(1913年),吴川属广东省高雷道,至民国34年(1945年)国民政府与法国签订《中国交收广州湾租借专约》,在接收广州湾后,宣布广州湾范围划设为湛江市,前属吴川划去的麻斜、坡头、南三及硇洲、特呈、调顺诸岛,仍由湛江市管辖。

1950年,吴川隶属广东省南路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2年,与梅茂县合并为吴梅县;1953年,更名为吴川县属广东省粤西区行政公署;1958年11月,原吴川县的坡头(包括今湛江市坡头区坡头镇、乾塘镇、南调街道)、龙头(包括今湛江市坡头区龙头镇、官渡镇)割归湛江市郊区后,根据按地理、经济、生产等条件小县并大县,吴川县与化县合并,称化州县。1961年4月,吴川县从化州县析出,仍称吴川县。1983年,实行市领导县体制,撤销湛江地区分设湛江、茂名两市,吴川县属湛江市。1994年5月,报经民政部批复同意撤吴川县设立吴川县级市,为广东省直辖市,由湛江市代管。

<p>吴川市

吴川市

吴川一角

吴川一角

吴川市-鉴江下游冲积平原

吴川市-鉴江下游冲积平原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行政区划涉外域变动和内部调整有三个时期:

第一个涉外域变动时期(1958年~1961年3月)。1958年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有卫星(长岐)、八一(覃巴)、灯塔(振文)、海燕(吴阳)、超美(塘缀)、东风(黄坡)、超英(龙头)、红旗(坡头)、梅菉等9个人民公社。10月坡头、龙头公社划归湛江市辖,覃巴公社除高岭村外,划归电白县辖;同年10月,吴川与化县合并称化州县,并将茂名县的南盛、龙首、兰石乡划归化州县辖,12月改兰石乡为公社。1959年初,公社名称改为以公社所在地命名,原属吴川县的公社改为长岐、振文、吴阳、塘缀、黄坡、梅菉等公社。1961年3月,原梅菉公社划分梅菉、大山江2个公社。

第二个涉外域变动时期(1961年4月~1961年5月)。1961年4月,吴川、化州分治,恢复吴川县,并将化州县的龙首、兰石,电白县的覃巴划归吴川县。同年5月,全县划为6个大区,区下辖39个公社和直辖3个公社,共有42个公社,即:长岐区辖郑山、肖山、多曹、龙首、新联、双塘;覃巴区辖覃巴、上博、吉兆、王村港;振文区辖振文、王屋、奇艳、三江、公子渡、樟铺、山圩、五和;吴阳区辖吴阳、新、东海、限口、芷寮、塘尾、银岭;塘缀区辖塘缀、石埠、樟山、板桥、合山、木合、塘莲;黄坡区辖黄坡、岭头、川西、三柏、大岸、那罗、平定;县直辖兰石、大山江、梅菉等公社。

第三个内部调整分设机构时期(1964年6月~1990年)。1964年6月,梅菉公社改为梅菉镇。1965年3月,将长岐公社分为2个公社,即长岐公社、前进公社(1983年改为浅水公社)。

1979年6月,覃巴分出王村港公社,梅菉分出博铺,设附城公社。1981年11月,撤销附城公社,复归梅菉镇管辖。1984年12月,梅菉镇又重新划出博铺,改称博铺镇。同年12月,13个公社改为区,保留梅菉、博铺、黄坡3个为镇。1986年10月,撤区建镇,原大山江区改为乡,基层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1988年大山江乡也改为大山江镇。1989年7月,基层撤销村民委员会,改称管理区办事处。1990年全县下辖16个镇,173个管理区,1540条自然村。

1994年5月,吴川撤县设市,1996年梅菉镇改为梅菉街道。1997年3月,分别从大山江、塘尾划出部分区域,设立海滨街道办事处。2003年,塘缀镇、黄坡镇分别合并板桥镇和中山镇。

<p>吴川市风光

吴川市风光

吴川

吴川

吴川街景

吴川街景

吴川街景

吴川街景

吴川街景

吴川街景

吴川街景

吴川街景

吴川街景

吴川街景

吴川街景

吴川街景

吴川

吴川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0月,吴川市共辖5个街道、10个镇,市人民政府驻梅菉街道。

2022年吴川市下辖行政区划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440883001000

梅菉街道

440883002000

塘尾街道

440883003000

大山江街道

440883004000

博铺街道

440883005000

海滨街道

440883100000

浅水镇

440883101000

长岐镇

440883102000

覃巴镇

440883103000

王村港镇

440883104000

振文镇

440883105000

樟铺镇

440883106000

吴阳镇

440883107000

塘㙍镇

440883109000

黄坡镇

440883111000

兰石镇

<p> 吴川市标准地图

吴川市标准地图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吴川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北纬21°15′~21°39′,东经110°28′~110°58′之间,东邻茂名市电白区,南濒南海,西接廉江市,西南连湛江市坡头区,北与化州市、茂名市茂南区接壤。市(县)境东西长53千米,南北宽45千米,地域总面积858.1平方千米。

吴川市

地形地貌

吴川市地势北高南低,缓缓向海倾斜,东北、西北为低丘陵山区,低丘陵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65%;中部是鉴江、袂花江冲积平原;东南为台地;海岸线属沙丘。

气候

吴川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夏长冬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丰沛,日照充足,1979~2000年的年平均温度为23.4℃、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72.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1568.1毫米。

水文

吴川市境内河流纵横交错,鉴江横贯南北,袂花江、梅江、三丫江、塘河、板桥河、乌泥河等江河均流入鉴江,汇合出海,每年过境水量达55.5亿立方米。

鉴江

吴川市地处粤西最大河流鉴江下游,鉴江干流自北向南由化州石宁入境,流经梅菉转折吴阳沙角漩出南海。

吴川市江河纵横交错,粤西地区最大的河流鉴江起于广东省信宜市,自北向南流入吴川并贯穿全境,系鉴江的主流;其支流“袂花江”、“小东江”(又称梅江)、“三丫江”分布于市东北部;塘㙍河、板桥河、乌泥河分布于市西南部。各条河流汇入鉴江,注入南海,形成了鉴东和鉴西两大水网。鉴江在境内流长46.3千米,平均水位2.39米。在江心岛附近可以看到三江汇合的景象。所谓三江,指小东江、袂花江、三丫江汇合成鉴江。三丫江是小东江支流,小东江(又称梅江)、袂花江(又称沙琅江)是鉴江的支流,整个鉴江水系呈树枝状分布,大至从北到南流经整个吴川。吴川八百多平方千米的领地绝大部分都属于鉴江三角洲冲积平原。鉴江入海口的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88亿立方米,鉴江水充沛,独流入海,自成一系,每年有这八十多亿立方的淡水。现今鉴江其实有三个出海口,除了是自然形成的出海口之外,其余两个出海口都是人工开凿的,分别是博茂和塘尾分洪工程。

自然资源

编辑

生物资源

据吴川市人民政府网站2022年08月26日显示,吴川市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生物资源共有285科782种;农作物资源共有37科97种,主要有水稻、番薯、花生、甘蔗等;鱼类资源有95科238种,其中海洋鱼类资源77科175个品种,主要有:马鲛、鳘鱼、黄花、石斑、海蜇、海参、对虾、青蟹、花蟹、沙螺等;淡水鱼类资源计有18科63个品种,主要有鳙鱼、鲩鱼、 青鱼、鲮鱼等四大家鱼,还有鲤鱼、罗非鱼、塘鲺鱼、木鱼、鲶鱼、黄鳝、泥鳅等品种;吴川森林树种共有42科77属119种,其中乡土种51个、引种68个,2000年,全市共有森林面积276329亩,森林以桉、木麻黄为当家树种。

禾花雀禾花雀

龙眼龙眼

花生花生

糖蔗糖蔗

香蕉香蕉

海蜇海蜇

矿产资源

吴川市矿产资源有花岗石、石墨矿、钛铁矿、玻璃砂、黄金矿、锆英石、磷矿、褐铁矿、白土泥等品种,吴川市矿产品种不多,但品位较高,石墨平均品位5.62%,含碳量为5.71%,玻璃砂含硅量为98.6%,钛品位位于全国第三。

人口

编辑
吴川市境内很早住着南越族的先民——古越人。秦统一中国后,把许多“滴徙民”强制迁到岭南“与越杂处”,使原古越人逐渐同化为汉族。

唐宋以后,南来的中原汉人不断增多。据史料记载,吴川境内最早有吴、李、林、陈、孙等姓人定居,许多姓氏称开基始祖都是来自福建。有的是来吴川及周围州县当官,任满后定居吴川;有的是贸易经商定居吴川。如吴川芷寮港是个商埠,不少商贾落籍吴川,芷寮原有48个姓氏,现只有41个姓氏,有福建街和潮州、广州会馆,吴川梅菉镇樟洲街。芷寮还有外国商人前来贸易,如明朝末期法国商人在芷寮开挖了一口水井,俗称“番鬼井”,泉水清纯,至今当地居民仍取井水饮用。

2023年末,吴川市常住人口91.6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1.8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5.69%。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吴川常住人口为907354人。

2021年末,吴川市常住人口91.0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9.94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3.86%,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13万人,出生率12.46‰;死亡人口0.37万人,死亡率4.09‰;自然增长人口0.76万人,自然增长率8.37‰。

吴川市常住人口以汉族为主。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一些少数民族人口,是从外地调来的干部及随迁的家属。此后,由于外来婚姻、干部调入、贸易经商等往来频繁,少数民族人口迁入吴川市逐渐增多。吴川现有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满族、布依族、维吾尔族、朝鲜族、仡佬族、侗族、瑶族、白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仫佬族、柯尔克孜族、布朗族、毛南族、独龙族、土族、土家族、水族、畲族、纳西族、景颇族、怒族、羌族、撒拉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鄂温克族、德昂族、基诺族等39个少数民族。

经济

编辑

综述

地区生产总值

2021年,吴川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304.41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56亿元,增长6.8%,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2.4%;第二产业增加值96.3亿元,增长9.2%,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0.2%;第三产业增加值170.55亿元,增长6.1%,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7.4%。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2.3:31.6:56.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502元,增长7.2%。全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01亿元,比上年增长34.5%;其中,税收收入7.38亿元,增长9.2%。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89亿元,下降1.1%。其中,教育支出12.82亿元,下降7.7%;卫生健康支出6.31亿元,增长29.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6亿元,增长7.7%。民生类支出43.4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5.3%。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吴川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5%,其中: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2.9%;房地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3%。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79.3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7.5%;实现商品房销售额60.22亿元,比上年下降33.8%。

第一产业

2021年,吴川市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9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6.62万亩,比上年增长0.48%;甘蔗种植面积0.87万亩,增长1.2%;油料种植面积9.50万亩,增长3.7%;蔬菜种植面积10.54万亩,增长2.5%。全年粮食产量17.05万吨,比上年增长1.0%;甘蔗产量4.61万吨,增长2.7%;油料产量2.50万吨,增长3.9%;蔬菜产量16.74万吨,增长5.8%;水果产量8.16万吨,下降4.5%。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5.37万吨,比上年增长6.2%。其中,猪肉产量2.59万吨,增长31.7%;禽肉产量2.71万吨,下降10.1%。年末生猪存栏18.59万头,增长7.3%;生猪出栏32.62万头,增长28.0%。全年水产品产量9.96万吨,比上年增长5.0%。其中,海水产品3.78万吨,增长10.1%;淡水产品6.18万吨,增长2.1%。

第二产业

2021年,吴川市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2%,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下降3.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32.7%,股份制企业下降17.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4%,重工业下降16.3%。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长36.2%,中型企业下降35.7%,小型企业下降12.8%,微型企业下降17.3%。规模以上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8.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5%;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93.4%;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6.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1%。

2021年,吴川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0.37亿元,比上年下降140.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02.11亿元,比上年下降7.8%。

2021年,吴川市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0个,增长30.4%;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98.68亿元,增长10.3%。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1年,吴川市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7.7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3.44亿元,增长15.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80亿元,增长6.8%;金融业增加值21.25亿元,增长4.9%;房地产业增加值29.86亿元,下降1.9%。其他服务业增加值61.53亿元,增长5.7%。全年实现批发业销售额46.83亿元,比上年增长2.9%;零售业销售额152.44亿元,比上年增长19.8%;住宿业营业额1.13亿元,比上年下降17.6%;餐饮业营业额20.54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全年实现铁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10.4%;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27.6%;水路运输总周转量下降1.8%;邮政业务总量增长24.4%。全年(1~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50亿元,比上年增长7.6%;利润总额-0.55亿元,增长32.1%。

对外经济

2021年,吴川市实际利用外资0.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金融

2021年末,吴川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71.7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6%,其中:居民存款余额253.78亿元,比上年增长9.4%;各项贷款余额179.64亿元,比上年增长20.6%。

交通运输

编辑
吴川市是广东省著名的古商埠。广湛高速公路、325国道和茂湛铁路贯穿全境,境内有国家二级口岸吴川港,附近有湛江港、茂名水东港。此外,湛江国际机场选址吴川。

湛江吴川机场 湛江吴川机场

枢纽:吴川市境内水、陆、空立体化交通方便,境内有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河港和海港、机场等运输枢纽。

航空:湛江吴川机场选址湛江吴川市塘缀镇合山村,距沈海高速塘缀收费站约3千米。

铁路:茂湛高速铁路中间站吴川火车站和越行站塘缀站,届时将连接广东西部沿海高速铁路。

公路:国道325线横贯吴川东西全境,沈海高速公路和汕湛高速公路从该市经过和交汇。省道544线、S373线、S285线和S286线分别经过该市。

港口:吴川市境西10余千米可达南方大港湛江港和湛江西厅机场,境北10余千米有水东港;境内有可直航港澳的国家二级装卸口岸黄坡港,博茂港将扩建成为万吨级泊位的渔商两用港口。黄坡港是国家二级装卸口岸,是吴川市水上运输货物的集散地之一。沙角漩港可进出100吨以上的船只。还有4个渔港:王村港、吉兆港、沙田港、博茂港。

桥梁:沙美大桥

政治

编辑
吴川市人民政府

现任市长:刘伟,副市长:秦仲军、许彩娟、李晓军、陈雄伟、豆萍英、伍华武、黄理。

(数据截至2022年12月)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截至2019年,吴川市特殊教育学校第二校区、清源小学扩建全面完成,建成吴川市广大实验学校、省实附中金沙学校2所民办学校,完成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工作,全市共有各类学校共计194所,在校生约14.4万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19年,吴川市实现8883户23606人脱贫退出,脱贫退出率97.6%;16个省定贫困村100%达到出列标准。6213名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纳入兜底保障,5181名贫困学子享受教育补贴,全额资助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完成65户农村危房改造。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项目827个,引导自主发展产业扶贫项目3024个。扶贫协作工作带动广西三江县36个贫困村、34321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

医疗卫生

截至2019年,吴川市人民医院成为粤西地区首家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的县级医院,建成中医馆17间,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迁建等项目启动建设。

文明建设

截至2019年,吴川市“三旧”改造项目改造面积203.2亩。补种城区绿化1.2万平方米,拆除城区违建面积3.1万平方米。全面完成自然村村庄规划编制和“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建成雨污分流管网1983.9千米、污水终端处理设施107座,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98.9%,成功创建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成投产。实施农田建设项目5个。成功创建湛江市文明村46个。

历史文化

编辑

文物古迹

吴川市文物古迹有吴川八景,有新石器时代梧山岭贝丘遗址,有晋代茂山书院,有唐朝吴阳古船、止寮港遗址,有宋朝梅菉祖庙、极浦亭,有明朝吴川县遗址、吴川学宫、双峰塔、巷门寨东炮台遗址,有清朝状元林召棠故居、吴川县城南门、陈兰彬故居,还有民国名将李汉魂故居、张炎将军故居等。 林召棠故居及芾南图书馆、庄艮林氏大宗祠等历史建筑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柏李氏古墓群等被评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截至2022年12月,经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吴川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246个,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个、湛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个、吴川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1个。可移动文物240件(套),其中三级文物17件。

文物古迹

简介

图示

极浦亭

极浦亭,位于吴川市吴阳镇中街村(旧称李屋巷村),始建于南宋淳祜年间(1241~1252年),是解元凌云隐居讲学之所。极浦亭占地500多平方米,经明、清多次重修,现在建筑属清代祠堂式形制。极浦亭前可直入大海,以前每当夕阳西下,数百艘渔船云集亭前,卖鱼沽酒,击棹讴歌,甚为壮观。清版县志将其载为吴川八景之一,名为“极浦渔归”。

极浦亭极浦亭

芷寮港

芷寮港曾是唐宋至民国近千年间的我国南方大港,停泊来自海内外的船只不下千艘,帆樯数里。县志记载:“此地富庶曾为六邑之最。”故有“金芷寮,银赤坎”之说。清雍正版的《吴川县志》载:“芷寮为海口市泊所集,每岁三月后,福、潮商艘咸泊于此……” 芷寮港遗址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吴阳街南端,在芷寮村与桥头村两地交错点上,芷寮元末成港,明代最盛,清代衰落。

芷寮港芷寮港

梅菉祖庙

梅菉祖庙位于梅菉头村西南边,始建于宋代,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道光十八年(1838年)迭修。经修葺后,现基本完好。庙为三进四合院式布局,硬山顶,穿斗式梁架结构。前进两廊卷棚顶,为琉璃瓦面,多柱支撑。门额刻有“梅麓祖庙”四字。

梅菉祖庙梅菉祖庙

茂山书院

茂山书院位于吴川博铺镇,由晋代王浚创建,距今1700多年,原来是王浚藏书的地方,陈兰彬书“茂山书院”额,历为名士隐居,著述、教学育人之所。

茂山书院茂山书院

吴川学宫

吴川学宫坐落于吴阳中学内,始建于元朝,为主簿唐必达和教谕吴仲元所建。原有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由戟门、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尊经阁五座建筑物组成。历经明、清两朝多次重修,属宫殿式建筑、砖瓦木柱结构。现仅存学宫大成殿,殿面宽20.3米,进深12米,前檐深1.5米,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失修。

吴川学宫吴川学宫

新石器时期

遗址

梧山岭贝丘遗址,在吴川市长歧镇黎屋村南梧山岭西坡。初步鉴定为距今五千至一万前,文物普查队1983年发现,1984~1986年试掘。遗址面积350多平方米。文化层高1.3米。含大量蚬、螺壳。出土陶器主要是釜、罐、纹饰有绳纹、篮纹和石器。这些证明了吴川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生息。

新石器时期遗址新石器时期遗址

古代遗址

塘尾镇东隅村南蛇岭东汉生活遗址,王村港碌西村北的大兜岭南朝村落遗址,王村港谭尚村南的奴岭东晋村落遗址,吴阳镇那良村的宋代贝丘遗址,吴阳镇白沙丝茅岭下的宋代村落遗址,长岐岭头村下庙岭宋代窑址,王村港谭尚村奴岭北端的南朝古墓,王村港碌西村北的大乌岭南朝墓群,黄坡镇那罗岭尾村背东北的那拉岭隋唐墓群,覃巴镇沙田村南的大墩塘宋墓群,梅菉镇解放路烈士纪念园门前清代陶棺墓。

古代遗址古代遗址

双峰塔

双峰塔坐落在吴阳镇文塔村,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吴川县令周应鳌于江海迥流处建此风水塔,又因特思山、丽山远揖塔前,故名“双峰塔”。塔为平面八角形,七层仿楼阁式砖楼,高23.15米,首层直径9.8米。塔身为壁内折上式,各层设假平台,塔基为石板雕花装饰,塔边棱角处嵌有石雕托塔力士,形象古朴,姿态各异。2000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峰塔双峰塔

黄坡魁星楼

黄坡镇其正殿塑着魁星造像。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整个仿佛是鬼的造型。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意为用笔点定中式人的姓名,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一种大龟)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左脚摆出扬起后踢的样子以求在造形上呼应“魁”字右下的一笔大弯勾,脚上是北斗七星,见图如见字。古时候,各地都有魁星楼,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祈求在科举中榜上有名。

黄坡魁星楼黄坡魁星楼

南城门

南城门又名永和门,位于吴阳镇城里村南路口,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原为土城;明永乐元年(1340年)改用砖砌建成;成化十四年(1478年)用巨砖建成城墙,设四城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为避免日本飞机寻找轰炸目标,吴川县长刘应时下令拆城,南城门因当时来不及拆毁而保留下来。是吴川历史的见证。

南城门南城门

通津桥

通津桥位于吴川市塘缀镇圩内,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为七券拱柱式砖砌建桥梁。桥长25米,原面宽3米,两侧石栏杆;桥高3米多,七孔,各宽3米。桥墩两端呈锥形,各出栏杆1米左右,存宋代船拼浮桥遗风。

通津桥通津桥

林召棠故居

林召棠故居位于在吴阳镇霞街村,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一厅两房,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11平方米,占地面积191平方米;为吴川市文物保护单位。

林召棠故居林召棠故居

陈兰彬故居

陈兰彬故居建于清代光绪元年(1875年),坐落在广东省吴川市黄坡镇黄坡村,是一座二进砖木四合院式结构的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1983年,陈兰彬故居被公布为吴川县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陈兰彬故居被公布为湛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陈兰彬故居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兰彬故居

李汉魂故居

李汉魂故居坐落于黄坡镇岭头村,建于抗战时期,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有多间建筑,主间设有勤园、俭园,配有值班室、凉亭、花园等,贯通布衣一巷、二巷,规模较大,整齐美观。当地人亦称“伯豪园”。

李汉魂故居李汉魂故居

张炎故居

张炎故居坐落在吴川市塘缀镇樟山村。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张炎为革命烈士;1984年,张炎故居被定为吴川县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被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炎故居张炎故居

非物质文化遗产

综述

截至2022年12月,吴川市有国家级非遗4个、省级非遗6个、湛江市级非遗6个、吴川市(县)级非遗5个。成功申报“吴川飘色”“吴川泥塑”“吴川粤剧南派艺术”3个省级非遗传承基地。吴川市现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0名,湛江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2名,吴川市级代表性传承人50名。

吴川市的飘色、泥塑、花桥被誉为“吴川三绝”。吴川飘色分别于1992年和1997年两次进京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03年,吴川飘色造型作品晋京参加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既民间工艺品展,荣获金奖;2000年,国家文化部命名吴川市梅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飘色、泥塑)”,广东省文化厅命名黄坡镇为“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飘色)”;2006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入编“吴川飘色”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吴川飘色被列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川泥塑2007年11月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飘色

飘色飘色

吴川飘色始于清代,以儿童乔装各种人物,站或坐在“色板”上面,在游行时手舞足蹈,飘飘如仙,惊险美妙,被誉为“隐蔽艺术”和“东方飘游艺术”。2003年9月,吴川飘色造型赴京参加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展,荣获金奖,被专家学者誉为“独具中国岭南民间艺术风格”。2005年,吴川飘色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6年6月,应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邀请,吴川飘色参加了7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香港各届庆回归暨特区政府成立九周年庆典大巡游活动,深受各界人士的好评,香港各大报刊、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2006年元宵节,吴川举办全国首届“鼎龙杯”飘色大汇演,吴川飘色3套获金奖、4套银奖、1套铜奖。

泥塑

泥塑泥塑

泥塑源于唐代。泥塑人物造形千姿百态,逼真动人,思想性艺术性很高。吴川民间雕塑园是中国首间民间雕塑园。中国著名雕塑艺术家、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潘鹤,为雕塑园题写“吴川民间雕塑园”园名,园内已塑造一批泥塑艺术品,供游人欣赏。梅菉街道素有“泥塑之乡”的美誉。据传梅菉的泥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泥塑的兴起、发展,与梅菉发达的陶器砖瓦业有关。据传唐朝末年,有一年元宵节,梅菉瓦窑村一个制陶艺人闲着无事,随手用陶泥捏起人像来,吸引了许多人来观看。这样一来,别的制陶艺人也都来捏泥人,无形中形成了元宵节的泥人展览。以后,瓦窑村人便捏泥塑像庆元宵,逐渐形成地方习俗,繁衍开来,泥塑艺术也就播及周围村庄,如梅菉头、窑地等村庄都深受影响。每逢元宵佳节,在梅菉的大街小巷和附近村庄都会展出像真人一般大小的泥塑。2000年,吴川市梅菉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能获此殊荣,吴川泥塑功不可没,只要说到泥塑,人们就会想到吴川,泥塑为吴川增加了知名度。

花桥

吴川花桥始于明代。它横跨河流两岸,桥上面高盖布棚,挂满五光十色的灯笼、彩旗、彩带、气球;桥两侧各种鲜花争奇斗妍,诗画琳琅;桥头有大型泥塑“仙女散花”,雕刻精细,巧夺天工。夜色的花桥,彩灯闪烁,清波流华,有如彩虹横空,极为壮丽。吴川花桥是广东省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晚,踏着夜色,游人倾城而出,拥向花桥。花桥是由吴川市梅录镇上隔海村群众装饰的。他们把梅江上一座桥梁点缀得花团锦簇,灯火辉煌,桥头龙飞凤舞,逼真动人,即增添节日气氛,也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求。

吴川花桥

粤剧

吴川市是南派粤剧的发源地,抗日战争期间,广州沦陷后,大批粤剧艺人逃亡至湛江及广西等地,使粤西地区成为了粤剧的主要舞台,特别是吴川成为了粤剧的风水宝地。每到“年例”或“诞期”,几乎每个社区、每条村庄都有粤剧演出。吴川市的“春班”吸引了来自全省的上百个粤剧团前来演出,被称为“粤剧风水宝地”,推动了吴川市“南派粤剧”的发展。 吴川市当地每年的粤剧演出便高达8000场次,观众累计逾千万人次。粤剧文化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粤西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

妈祖文化节

吴川市梅菉街道漳洲街举办“妈祖文化节”,纪念妈祖诞辰1058周年,弘扬妈祖文化。由该街发起组织的民间艺术巡游活动,梅菉当地的多家飘色团队参与表演,还有“梅菉姑姐”队伍及彩车、女子威风锣鼓队、八音班等加盟助阵,沿着梅菉老街热热闹闹地巡游。漳洲街居民每年都会延袭祖上的习俗,在妈祖诞辰之际举行祭典妈祖仪式等系列活动,村中老幼妇孺及外出务工人士均一起参加,积极倡导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无私奉献精神。

做斋头

新年期间,吴川市各地乡村都有摆斋头酒的习俗。摆斋头酒俗称“做斋头”,一般都是在年初几至正月十五之间按抽签排期而做。“做斋头”是很荣耀的事情,各家各户都争着做。每村“做斋头”一般都是以户为单位,有些村庄是按辈分和年纪来轮候的,有些村庄是统一抽签而定,一般每年只有几人多的也只有十数人能排得上(由初几至正月十五之间每人安排一天),村里人多的话,可能一辈子也只有一次“做斋头”的机会,有的斋头排期已排至几十年,甚至过百年。

方言

吴川市境内方言复杂,有吴川白话、东话、海话之分;白话又有吴阳口音、梅菉口音、塘一带其他口音的差别,但县内以说吴阳口音白话的人数最多,分布最广。除汉语方言外,还分布有少数民族语言,覃巴镇吉兆村50岁以上村民说一种叫做“吉兆话”的语言,其语音系统和基础词汇与当地汉语方言有很大差别。

前人撰修吴川县志的时候,已经有关于吴川方言的描述。例如,光绪十二年(1886年),甘泉毛昌善重修、光绪十八年(1892年)四月,襄平启寿校刊的《吴川县志》卷二《方名》篇说:

吴川音较清婉,而过于柔。谓父曰爸曰官,亦有称叔称哥者。母曰妈,亦曰娘、曰娜。姑之长于父者曰奶,姐亦曰。谓祖父曰亚爹,祖母曰亚奶,曾祖父母曰公祖、婆祖,妇人谓舅姑曰几爹几奶,有子则曰亚爹亚奶;对人称曰家君爷、家婆。舅姑称媳曰几娘,对人称之曰新妇,称外祖曰外公,外祖母曰外婆。谓母兄弟之妻曰妗,祖母之兄弟及妻曰舅公、妗婆。谓子曰仔。凡物之小者曰仔。好排场者曰亚官仔,无赖曰烂仔,司爨者曰火仔,小婢曰妹仔。子之少者曰侬其,最小者曰侬儿。称平人曰佬,平人之妻曰夫娘,子女晚生者曰。游戏则曰荡,美人之貌曰威,亦曰靓。物之美亦曰威。取物曰逻,相候曰腾。谓欺曰洗,乘不备以欺者曰装禽宿。谓相打曰打交。谓淫曰姣。数蕉子曰几梳,数物之束者曰一子二子,数槟榔曰几口,谓米锅曰铛。去禽兽毛曰。以口啜物曰嗽(音朔)。物之盛者曰烘烘声,无言曰唈唈声。禽之窠曰薮。构茅以居曰寮。狗与九,酒与走,楼与刘,二与义,均读同音。而若屈大均新语所谓苏、逃徒、早祖之音则又未尝分别也。

地方特产

编辑

美食名称

简介

图示

吴川八宝饭

吴川八宝饭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在吴川梅菉镇创制的。参照宫廷八宝饭,根据吴川市的物产条件,结合当地群众的口味习惯,创制出吴川风味的八宝饭,按吴川的风俗习惯,多数宴席都要上八宝饭。

吴川八宝饭吴川八宝饭

烂镬炒粉

吴川炒粉以“坡尾炒粉”最出名。坡尾人炒粉的镬并不用完整的镬,而是先去掉两个镬耳,再把镬沿削小,戏称“烂镬”。据说烂镬炒粉火匀、火旺、粉香,有“镬气”。炒粉时,先把镬烧旺,下花生油,再下猪油,放蒜子爆香,再下粉丝猛火急炒,接着下酱油、白糖、味精,搅匀后再慢火炒至黄色,最后撒下葱花或芫荽,即可上碟食用。烂镬炒粉是吴川美食第一大名片,享“吴川第一炒”之美誉。

烂镬炒粉烂镬炒粉

吴阳沙螺

吴川市地处海滨,水产品极其丰富,其中沙螺、海蜇和芷寮蟹蜚声遐迩。沙螺,学名为尖紫蛤,又名西施舌,吴阳沙螺在清朝为贡品,因产于鉴江河与海水交汇地方,咸淡水交融,其肉雪白清脆。

吴阳沙螺吴阳沙螺

芷寮蟹

芷寮蟹,因其产于芷寮海域而得名,芷寮村位于鉴江出海口,水中浮游生物多,蟹体肉质嫩美,顶部膏结如子,有“米蟹”之称,每年农历二月为最佳,故有“正月沙螺二月蟹,不羡山珍羡海鲜”的名句。

芷寮蟹芷寮蟹

吴阳海蜇

海蜇,原名水母,吴川人俗称海蜇为“捞”,吴阳沿海的海蜇最为出名。海蜇的营养极为丰富,加工后的产品,称伞部者为海蜇皮,称腕部者为海蜇头。

吴阳海蜇吴阳海蜇

塘尾粉皮

粉皮经济、美味可口,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此项纯手工作坊技艺几乎失传。现今粉皮食品成了广大百姓的早餐消夜的首选和至爱。它的吃法多种多样:可捞,可汤煮,可炒。吴川的粉皮,当数塘尾市场的粉皮最有历史,把成块的粉皮卷成卷条状,切段,浇上酱油、芝麻等便可食。

塘尾粉皮塘尾粉皮

蟛蜞汁

吴川蟛蜞汁清香可口,消滞化积,是当地人极喜爱的佐餐酱品小食,吴川蟛蜞主要繁殖于吴阳的芷寮、限口和黄坡、中山沿海一带的滩涂或毗接的水稻潮田中。

蟛蜞汁蟛蜞汁

田艾米籺

田艾米乙(音):每年春耕的田野上长满灰绿色的田艾,一般采摘顶部田艾芯,然后晒干制成田艾绒,用煮好的田艾绒红糖水和米粉搓成皮,然后包上白糖、花生、椰丝等做成甜味的田艾米乙,香味的则用新鲜虾仔、生葱、瘦肉等作馅。吴川田艾米乙尤以黄坡出名。还有番薯饼、虾饼也非常美味。

田艾米籺田艾米籺

蛤蒌饭

蛤蒌饭的原料叫蛤蒌叶,用蛤蒌叶来做蛤蒌饭,洗干净后切(剁)碎,再用鸡油和着炒。

蛤蒌饭

紫苏饭

紫苏饭,清香可口,紫苏,能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紫苏叶是一种在吴川地区广为使用的美味的调味品,人们常常用它的叶子来做菜。

紫苏饭

黄坡蒜头

黄坡镇位于鉴江平原,具有制作蒜头特厚的天候。腌制的蒜头选用黄坡镇出产的优质白蒜,去掉须根,放置大缸内,倒入浓醋、盐,浸三四天,然后捞起另置缸内放淡醋、红糖、白糖浸十几二十天。成品呈灰绿色,有光泽,蒜辣醋香扑鼻。

黄坡蒜头黄坡蒜头

吴川麻通

吴川糖果生产中的独特名优产品,成品粗如甘蔗,长7~8公分,中空充满泡沫,入口松脆香甜,是糖果中佳品。麻通的制作,在吴川市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但其制作技术长期秘传,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公开。

吴川麻通吴川麻通

烧乳猪

烧乳猪是吴川市各喜庆场合的常用菜品。一般的制法是以重约五公斤的乳猪,放入特制烧烤叉撑开,放入烤炉烤成。如果烧烤时用慢火,烧出的乳猪猪皮光滑,称之为光皮。亦可以用猛火烧烤,其间在猪皮涂上油,令猪皮成充满气泡的金黄色,即为“麻皮乳猪”。乳猪的特点包括皮薄脆、肉松嫩、骨香酥。

烧乳猪烧乳猪

吴川瓦煲狗肉

狗肉是驰名粤西的风味食品,吴川市的瓦窑煲狗肉,更以其独特的香滑味浓而压倒同行。吴川瓦窑煲狗肉历史悠久。俗话说:“狗肉滚三滚,神仙企唔稳。”

吴川瓦煲狗肉吴川瓦煲狗肉

苏村番薯

吴川市长岐镇苏村种植的番薯尤为出名,是吴川市特产之一。苏村的地理环境独特,这里的土壤属粘质土,含各种微量元素,其中土壤里各种钙化合物含量很高,加上有光照,雨量充足,番薯高产而且味道独特。

苏村番薯苏村番薯

兰石禾花雀

兰石镇境内江河纵横交错,适宜鸟类觅食和栖息。作为粤西闻名遐迩的禾花雀栖息地,每年秋风吹起,大批禾花雀等候鸟由北向南纷飞而来。为了保护庄稼,村民就张网捕捉。在急剧扩展的市场需求下,禾花雀俨然成了“兰石名片”。

兰石禾花雀兰石禾花雀

风景名胜

编辑
吴川市是一个濒海小城,海滨旅游资源丰富而有特色,传统景区有吴川八景:一般指“吴川古八景”,包括一览凭高,丽山樵唱,延华弄月,极浦渔归,文翁耸翠,东海朝阳,限门飞雪和通驷垂虹。随着历史变迁,沧海桑田,环境的变迁,“渔翁撒网”、 “通驷垂虹”、 “延华弄月”、“限门飞雪”、 “一览凭高”等这些景点,如今不少景点已经有的已烟消云散,有的只依稀可辨或者仅仅留下遗址。

一览凭高位于吴阳中学(为吴川学宫之圣殿所在地),古代有一小山,山上长满蓬蒿,山底部周宽六丈,高不到两丈,登上山顶,朝东南可望见大海帆影,于西北可见江流如带,景色迷人。后因吴阳中学扩建新教学楼需而平整。

丽山樵唱位于塘缀镇丽山岭,山幽林密,人多樵牧其间,樵唱牧歌,缭绕山中,远近皆闻。天气晴朗时,歌声传播更远。由40里外的吴阳镇向西北远望,可见此山时而雾锁,时而绿翠青葱。

丽山樵唱丽山樵唱

延华弄月位于吴阳城里村,在吴川学宫傍,有延华池,延华井。池水清澈可鉴,当月亮正空之时,俯视池水,风光云影,幻成奇观。池水,风光云影,幻成奇观。

极浦渔归位于极浦亭在吴川市吴阳镇中街村 ,始建于南宋年间。它地处江口,常有舟船停泊,渔艇纵横。每当夕阳西下渔船归来之时,灯光点点,有如繁星满天。昼夜皆商贾云集,买鱼沽酒,击掉讴歌,热闹非凡。

极浦渔归极浦渔归

文翁耸翠位于吴阳文翁岭,俗称“渔翁撒网”,高近十米,岭巅四周长满茸茸茅草,岭上往东远眺,即见滔滔南海,蔚蓝无际。西即一望田丘,形如网状,更有带泥丸小丘陵,布列周围,又如网泡,因而得名。为李族始祖李穆公、乡贤李凌云之墓地,千年祭祀,长盛不衰。

东海朝阳位于吴阳金海岸,当天将破晓时,一轮如盆红日从彩锦般的波浪中冉冉升起,若浮若沉,水波云彩,五光十色,交相辉映,壮丽非凡,游人如织。

东海朝阳东海朝阳

限门飞雪位于吴阳限门海域,乃鉴江出口及通往湛江之内河口与南海交汇处,为吴川乘船到湛江或远洋的必经之道。该海域险狭,水流急湍且两旁有礁石,故称限门。限门海边流沙细白,有时风飞浪卷,如雪花飞舞。有时波涛浪涌,巨浪冲天,蔚为壮观。

通驷垂虹位于塘尾街道邱屋村,原有桥名垂虹,是吴阳至梅录的主要通道。因长年有车马来往,故又名通驷桥。桥下水虽不深,但终年不涸且澄如镜,天晴日丽,桥影如虹。

著名人物

编辑
吴川市既有骚人墨客,也有仁人志士。正是:千年古镇一状元(林召棠),百年外交两使者(陈兰彬、刘华秋),戎马爱国三将军(张炎、李汉魂、张世德),乾隆赐匾王者师(麦国树)。吴川历史上计有状元一名,进士十八名,翰林二名,钦赐翰林三名,举人一百六十六名。他们之中有位列尚书、御史、道台、知府、知州、知县、教谕等职,多达数百人且大都政声卓著、清正廉明。如宋代进士鞠杲、林廷、南宋解元林永(霞街始祖)、李屋巷始祖李凌云,被尊为“刘猛将军”的元江淮指挥使刘承忠,明代名医、中国引种番薯第一人林怀兰,明进士林廷献,武进士易傅伯,举人吴懋清,粤东七才子之一林联桂;清琼州督抚彭玉将军,绰号劏狗六爹的麦为仪,“振威将军”彭子衡,清江南全省提督曾秉忠,提督曾敏行,名标儒林传之吴懋清,清代诗翁李文泰,清朝武官有十四总兵,两提督;还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庞雄等。

荣誉称号

编辑
2005年,吴川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羽绒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羽绒之乡”。

2007年,吴川市被国家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塑料鞋之乡”。

2008年,吴川市被广东省授予“广东诗词之乡”。

2010年9月20日,中国烹饪协会正式将首个“中国月饼之乡”牌匾授予吴川市。

2014年9月2日,中国建筑协会向吴川市颁发了“中国建筑装饰之乡”牌匾。

2020年6月30日,吴川市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2月,吴川市被授予”广东省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

2021年1月,吴川市入选“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名单”。

2023年8月29日,入选广东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单位名单。

2023年12月,被公示为全国生育友好工作先进单位拟表彰对象。

下一篇 廉江市

上一篇 信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