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浑天说 编辑
浑天说,是一种介于“地心说”与“日心说”之间的天文学说,由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创立。
张衡的“浑天说”指出了“宇宙是无限的,天体运行有规律,月光是日光的反射,月蚀起因于地遮日光,月绕地行且有升降”等接近于实际的天文学观点,并根据太阳运行规律解释了冬季夜长、夏季夜短和春分、秋分昼夜等时的起因。张衡为了证明自己的“浑天说”,亲自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漏水转浑天仪”,开始了较为精确的天文观测时代,并以较为精确的天文观测数据来佐证“浑天说”解释各种天象。
张衡“浑天说”在中国持续约1500年,引领了中国古天文学、古天文观测不断进步和发展。
中文名:浑天说
代表作:张衡《浑仪注》
主要内容:地球如同鸡蛋黄在鸡蛋内部一样
贡献:比盖天说进了一步
起源:战国时代
天文仪器:浑天仪和浑象
地位:在中国古代天文领域称雄了上千年
实质:宇宙学说,类似现代球面天文学
地区:中国
另一方面,浑天说手中有两大法宝:一是当时最先进的观天仪——浑天仪,借助于它,浑天家可以用精确的观测事实来论证浑天说。在中国古代,依据这些观测事实而制定的历法具有相当的精度,这是盖天说所无法比拟的。另一大法宝就是浑象,利用它可以形象地演示天体的运行,使人们不得不折服于浑天说的卓越思想,因此,浑天说逐渐取得了优势地位。到了唐代,天文学家一行等人通过天地测试彻底否定了盖天说,使浑天说在中国古代天文领域称雄了上千年。
从南北朝起,有的孔孟之徒又耍出新的花招,出现了“浑盖合一”的理论,想把浑天说与盖夭说合二而一如北齐的信都芳(公元五世纪)说:“浑天覆观,以《灵宪》为文;盖天仰观,以《周骼》为法。覆仰虽殊,大归是一”(引匕史·信都芳传》)浑天与盖天却变成只是观察角度的不同,而大方向倒是一致的!这可真算深得孔丘“中庸之道”的三昧真传了。而且。,以《灵宪》这部夹杂有很浓厚的盖天观点的著作,而不是以《浑天仪图注》来代表浑天说,也可以看出其别有用心。也是南北朝,梁朝的崔灵恩(公元六世纪)也说:“先是儒者论天,互执浑、盖二义,论盖不合于浑,论浑不合于盖。灵恩立义以浑盖为一焉。”(`梁书·崔灵愚传》)后来又有人提出,盖天理深难懂,浑天浅显易晓,故浑天说得以盛行。这更是想方设法为盖天说辩解,实际上是提不出任何站得住脚的理由的。最可笑的,是清代占统治地位的乾嘉学派的重要人物、“大儒”钱大听(公元1728一1804年),在哥白尼学说传人我国以后,还辗转为陈腐不堪的盖天说辩解,说什么:“欧罗巴之俗能尊其古学,而中土之儒往往轻议古人也。盖天之说当时以为疏,今转觉其密。”(’潜研堂文集》卷二十三)这么说,盖天说甚至比哥白尼体系还强哩!其实,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盖天和浑天只是反映了我国对宇宙认识史上的两个不同阶段。这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过程。浑天说是在观测和经验的基础上,在科学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提出的。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不论在自然科学或历史科学的领城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亨寒出发,因而在自然科学中必须从物质的各种实在形式和运动形式出发;因此,在理论自然科学中也不能虚构一些联系放到事实中去,而是要从事实中发现这些联系,并且在发现了之后,要尽可能地用经验去证明。”盖天说完全不能用经验去证明,而浑天说则可以用观测事实在相当大的近似程度加以证明,这就是浑天说优于盖天说的地方。但是长时期以来,浑天说也有不彻底的地方。最主要的一点是,它一直保留着盖天说的“凡日景于地,千里而差一寸”(《晋书·天文志,)这个先验的错误数据。在一个球形的大地表面上,各地日影长度之差决不可能是一个常数。球形的大地的最有力的证明是在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在著名的科学家一行(公元683一727年)的主持下,南宫说等人实地侧量了子午线的长度。结论是:“大率五百二十六里二百七十步而北极差一度半,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而差一度。”《新唐书·天文志》)当时周天分为36赔度,周天是360度,所以当时一度合今0.9856度,折算结果,南宫说测量出子午线一度的长度约1418公里,数值是不精确的。但是无论如何,这毕竟是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实测—即用实验方法来探索大地是否为球形。子午线的实测是唯物主义的胜利,也是科学实验的胜利。“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这是历史上亿万次证明了的真理。在我国历史上,经过这番子午线侧量,以大地为球形的浑天说终于得到了科学上的证认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