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蓟城 编辑
蓟城 读音:jì chéng 。
周王朝自平王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后,习惯上称为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东迁后王室衰微,从“天下共主”沦落为托庇于诸侯大国的附庸,经过长期鲸吞蚕食,春秋时几十个国家兼并成7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是时自公元前475年起至秦统一中国,即公元前221年止。北京地区是七雄之一的燕国所在地。燕国以蓟城为都。
中文名:蓟城
读音:jì chéng
惯上:称为东周
东周: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50年代在蓟丘以南不到4公里处(广安门南700米外),曾发现战国遗址,出土饕餮纹半瓦当,这是燕国宫殿建筑常用的建筑构件。
1956年在配合永定河引水工程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发现151座春秋、战国至东汉时的陶井,其中战国36座,陶井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是宣武门至和平门一带,共130座。
1965年在配合市政工程的考古发掘中,发现65座战国至汉代陶井,陶井分布在陶然亭、白云观、姚家井、广内白纸坊、广内南顺城街、和平门外海王村等处,较密集的地方是内城西南角经宣武门至和平门一带,发现陶井55座。
70年代又陆续在西单大木仓、宣武门、白纸坊、陶然亭、姚家井等处发现一批战国至汉代陶井。井是用一节节井圈套叠成圆筒状,井底还发现汲水的水罐等生活用品。很显然,这是生活水井,水井密集,说明当时人口很稠密。根据上述一系列考古发现,专家们推测蓟城应在发现陶井最密集的今北京城西南部宣武门至和平门一带。
值得一提的是1974年考古工作者曾在白云观附近的“蓟丘”发掘,发现了一段古城墙的西北角,在此城墙下压着3座东墓,说明该城建造年代不早于东汉,这又作何解释?它提示我们对战国“蓟城”位置需要重新认识,这只能待有更多的考古发现进一步证明。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