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休 编辑

北魏时期大臣

崔休(472年~523年),字惠盛,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北魏时期大臣,清河太守崔宗伯之子。

出身清河崔氏大房。年少孤贫,矫然自立。举秀才出身,交好中书郎宋弁、通直郎邢峦。孝文帝即位,授主客郎中、正员郎兼给事黄门侍郎。孝文帝南征,以为尚书左丞,辅佐北海王元祥。宣武帝即位,出任渤海太守。个性严明,雅长治体。入为吏部郎中、散骑常侍,负责选拔人才。爱才好士,多所拔擢。聪明强济,雅善断决,出任洛、司、幽、青四州刺史,颇有政绩,征为度支、七兵、殿中三部尚书,册封清河郡开国侯。

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去世,时年五十二岁,追赠车骑将军、右仆射、冀州刺史,谥号文贞。

基本信息

编辑

字:字惠盛

所处时代:北魏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故城县)

出生日期:472年

逝世日期:523年

主要成就:车骑将军、尚书仆射、冀州刺史

本名:崔休

家世:清河崔氏大房(始祖)

人物生平

编辑
崔休,字惠盛,清河东武城人。年少孤贫,矫然自立。举秀才出身,入京师,与中书郎宋弁、通直郎邢峦雅相知友。尚书王嶷钦其人望,为长子娉崔休之姊,赡以货财,由是少振。高祖纳崔休之妹为嫔,以为尚书主客郎。转通直正员郎,兼给事黄门侍郎。休好学,涉历书史,公事军旅之隙,手不释卷;崇尚先达,爱接后来,常参高祖侍席,礼遇次于宋、郭之辈。高祖南伐,以北海王为尚书仆射,统留台事,以休为尚书左丞。高祖诏休曰:"北海年少,未闲政绩,百揆之务,便以相委。"转长史,兼给事黄门侍郎。后从驾南行。及车驾还,幸彭城,泛舟泗水,诏在侍筵,观者荣之。世祖初,休以弟亡,祖父未葬,固求渤海,于是除之。个性严明,雅长治体。下车先戮豪猾数人,广布耳目,所在奸盗,莫不擒剪,百姓畏之,寇盗止息,清身率下,渤海大治。时大儒张吾贵有盛名于山东,四方学士咸相宗慕,弟子自远而至者恒千余人。生徒既众,所在多不见容。休乃为设俎豆,招延礼接,使肄业而还,儒者称为口实。入为吏部郎中,迁散骑常侍,权兼选任。崔休爱才好士,多所拔擢。广平王元怀数引谈宴,世宗责其与诸王交游,免官。后除龙骧将军、洛州刺史。在州数年,以母老辞州,许之。寻行幽州事,征拜司徒右长史。聪明强济,雅善断决,幕府多事,辞讼盈几,剖判若流,殊无疑滞,加之公平清洁,甚得时谈。复除吏部郎中,加征虏将军、冀州大中正。迁光禄大夫,行河南尹。肃宗初,即真,加平东将军。寻除平北将军、幽州刺史,进号安北将军。迁安东将军、青州刺史。青州九郡民单标、李伯徽、刘通等一千人,上书称颂崔休德政,灵太后善之。休在幽青二州五六年,皆清白爱民,甚著声绩,二州怀其德泽,百姓追思之。征为安南将军、度支尚书,寻进号抚军将军、七兵尚书,又转殿中尚书。休久在台阁,明习典礼,每朝廷疑议,咸取正焉。诸公咸相谓曰:"崔尚书下意处,我不能异也。"正光四年卒,年五十二。赗帛五百匹,赠车骑将军、尚书仆射、冀州刺史,谥“文贞”。

轶事典故

编辑
崔休少而谦退,事母孝谨。及为尚书,子仲文纳丞相元雍第二女,女妻领军元叉长庶子、秘书郎元稚舒。挟恃二家,志气微改;内有自得之心,外则陵藉同列。尚书令李崇、左仆射萧宝夤、右仆射元钦,皆以元雍、元乂之故,每惮下之。始,崔休之母房氏,欲以崔休之女妻其外孙邢氏。崔休不欲,乃违其母情,以妻义子,议者非之。

字惠盛。曾祖崔諲,仕宋位青、冀二州刺史。祖崔灵和,刘宋员外散骑侍郎。父崔宗伯,始还魏,追赠清河太守。休少孤贫,矫然自立。举秀才,入京师,与宋弁、邢峦雅相知友。尚书王嶷钦其人望,为长子娉休姊,赡以财货,由是少振。孝文帝纳休妹为嫔。频迁兼给事黄门侍郎。休勤学,公事军旅之隙,手不释卷。礼遇亚于宋弁、郭祚。孝文南伐,以北海王元详为尚书仆射,统留台事,以休为尚书左丞。诏以北海年少,百揆务殷,便以委休。转长史,兼给事黄门侍郎,参定礼仪。帝尝阅故府,得旧冠,题曰:“南部尚书崔逞制”。顾谓休曰:“此卿家旧事也。”后从驾南行。及还,幸彭城,泛舟泗水,诏在侍筵,观者荣之。

宣武初,休以祖父未葬,弟夤又亡,固求出为勃海太守。性严明,雅长政体。下车先戮豪猾数人,奸盗莫不禽翦。清身率下,部内安之。时大儒张吾贵名盛山东,弟子恒千余人,所在多不见容。休招延礼接,使肄业而还,儒者称为口实。入为吏部郎中,迁散骑常侍,权兼选任,多所拔擢。广平王元怀数引谈宴。以与诸王交游,免官。后为司徒右长史,公平清洁,甚得时誉。历幽、青二州刺史,皆以清白称,二州怀其德泽。入为度支、七兵、殿中三尚书。休久在台阁,明习典故,每朝廷疑议,咸取正焉。诸公咸谓崔尚书下意处,不可异也。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贞。

休少而谦退,事母孝谨。及为尚书,子仲文娶丞相高阳王元雍女,女适领军元叉庶长子舒,挟恃二家,志气微改,陵藉同列。尚书令李崇、左仆射萧宝夤、右仆射元钦皆以此惮下之。始,休母房氏欲以休女妻其外孙邢氏,休乃违母情,以妻叉子,议者非之。

亲属成员

编辑
崔休为清河崔氏大房始祖。清河崔氏大房于北魏中后期崛起,并发展成为清河崔氏主要房支之一,作为中原名门“五姓七族”之一,魏晋以来家世极显赫,引起唐朝统治者的忧虑,唐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李治下达禁婚诏,禁止“七姓十家”之间互相通婚。唐神龙年间,朝廷再次申明显庆四年旧诏,持续禁令“七姓十家”间互相通婚。崔宗伯二子(清河崔氏大房、小房全部)、崔元孙二子(清河崔氏青州房部分)后裔位列禁婚家,博文约礼,门第清华,冠于卿族。清河崔氏大房又为唐代清河崔氏定著六房之一。

先辈

高祖:崔逞,北魏御史中丞。

曾祖:崔諲,刘宋青、冀二州刺史

祖父:崔灵和,刘宋员外散骑常侍。

父亲:崔宗伯,北魏追赠清河郡太守。

母亲:清河房氏。

同辈

妹妹:清河崔氏,嫁给孝文帝元宏为嫔。

弟弟:崔夤,字敬礼,太子舍人,迎娶安乐王拓跋长乐之女晋宁县主,赠乐安太守。

儿女

崔甗,字长儒,北齐车骑大将军、七兵尚书、侍中,武城县公。(《北齐书》作崔䴙,《北史》作崔甗,《魏书》作崔㥄)

崔仲文(字䴘),散骑常侍、光禄大夫,迎娶丞相高阳王元雍之女,获赠冀州刺史。

崔叔仁,通直散骑侍郎、司徒府司马、散骑常侍、骠骑将军、颍州刺史。

崔叔义,尚书库部郎。

崔子侃,通直散骑常侍。

崔子植,冀州别驾。

崔子聿,东莞太守。

崔子约,开府祭酒。

崔子岳,太子舍人。

女儿:清河崔氏,嫁给权臣元乂之子元舒。

世系

清河东武城崔氏(崔逞一支)

第一世

第二世

第三世

第四世

第五世

第六世

第七世

第八世

崔逞

南部尚书

崔祎

崔勋之

崔相如

崔彧

崔景哲

崔冏,字法峻

崔景凤

崔諲

刘宋

青冀刺史

崔灵和

刘宋

员外郎

崔宗(清河太守)

崔休(北魏抚军将军、七兵尚书,清河大房始祖)

崔鸊(又作崔㥄、崔甗,七兵尚书、侍中)

崔瞻(北齐骠骑大将军)

崔䴘(又作崔仲文

,北齐散骑常侍)

崔偃

崔儦

崔世济

崔叔仁(骠骑将军、颍州刺史)

崔叔义(库部郎)

崔子侃(通直常侍)

崔子植(冀州别驾)

崔珪

崔子聿(东莞太守)

崔子约(开府祭酒)

崔子岳(太子舍人)

崔夤(太子舍人,清河小房始祖

崔愍(字长谦,散骑常侍)

崔颐

崔秉

崔广

崔法度

崔轨

崔穆

崔叡

下一篇 崔仲文

上一篇 慕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