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村遗址 编辑

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城村遗址南城村遗址

南城村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南城乡南城村北,北、西、南为古润河环绕,东为高级渠。整个遗址位于古润河主河道南岸台地上,呈东西向带状分布。

南城村遗址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300米,面积12万平方米。南城村遗址于2002年发现,2007~2008年,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6580平方米。南城村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包含了仰韶晚期、龙山、先商、国、汉等多个时期的历史遗迹、遗物,文化层最深达到1.7米,沟最深有4米,跨度时间近4000年。

2013年3月5日,南城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南城村遗址

地理位置: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南城乡南城村北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商、汉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011-1-011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南城村遗址于2002年发现。

2003年秋冬,复查。

2004年秋,试发掘。

2007年9月14日至2008年1月23日、2008年3月4日至2008年12月15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邯郸文物研究所、磁县文保所组成磁县南城遗址考古队,先后对南城遗址进行了两次田野考古发掘。

遗址特点

编辑
综述

南城村遗址I区窑南城村遗址I区窑

南城村遗址北、西、南为古润河环绕,东为高级渠。整个遗址位于古润河主河道南岸台地上,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遗址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300米,面积12万平方米。南城村遗址共清理各类遗迹365处,其中房址8座、水井5座、灰坑204座、灰沟21条、窑址2座、窖穴6座、墓葬111座、烧土遗迹2处;共计出土陶器、铜器、铁器、石器、玉器、骨器、蚌器、贝饰等各类文物669件。南城村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包含了仰韶晚期、龙山、先商、国、汉等多个时期的历史遗迹、遗物,文化层最深达到1.7米,沟最深有4米。文化堆积较厚,跨度时间近4000年。

先商时期古墓

南城遗址出土的陶器南城遗址出土的陶器

南城遗址发掘古墓116座,其中先商古墓82座。先商墓群位于遗址北部,墓葬多为东西向,大体分为三个小区,南北并列成数排、有序排列很少有相互叠压或打破现象;仅少数为南北向,错列于各排之间,年代稍晚。墓葬形制全部为竖穴土坑式,平面呈园角长方形,一般长约2米、宽约0.6米、深约0.5~1米左右,有的有生土或熟土二层台,除少部分外,多数无棺椁等葬具。尸骨全部为单人葬,以仰身直肢为主,少数为俯身葬,东西向墓均头向东。约三分之一的墓有随葬品,以锥足鼎或扁足鼎、高尖足鬲、细柄豆和圈足簋等陶器最常见,多在1~3件之间;另有两座稍大的墓,尸骨头部发现有海蚌壳及海贝等串饰,随葬品数量也较多。

先商时期房址

先商时期房址为圆形半地穴式,直径约2.5米、深约1.5米左右,周围均有生土二层台,上有柱洞,西侧或西南侧有豁口,当为门道,房址外围还有覆盖圆形或屋顶留下的痕迹。室内填土分作多层,底部有踩踏面或用火遗迹等。此外,还发现有部分同时期的灰坑。

文物遗存

编辑

南城村遗址出土的陶鬲南城村遗址出土的陶鬲

南城村遗址遗物以陶器为主,另有石器、骨器、蚌器几种。陶器有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