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家庄遗址 编辑
邱家庄遗址,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门楼镇邱家庄村,遗址西、西南、西北有小北山、小西山、老岚、大洼等群山怀抱,南与邱家庄村紧相连接,东靠兰烟铁路,北与东北系平地,距黄海海岸约12千米。村处丘泊地带,土质肥沃。遗址原有面积54600平方米。现存遗址南北长约180米,东西宽约170米,面积约30600平方米。
邱家庄遗址地层堆积保存较好,是胶东地区典型的贝丘聚落之一,是确立胶东史前文化谱系的重要环节,其文化属性被有的学者称为“邱家庄类型”或“邱家庄时期”,为胶东新石器文化四大时期之一。
2019年10月7日,邱家庄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秋和1962年春,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和烟台市博物馆又先后进行了复查。
1963年,在第7期《考古》上作了报道。
1979年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师生、烟台地区文管组及部分县文物干部组成考古队,进行了发掘,发掘选在东面的断崖边缘,实际应是原遗址的中心略偏西南部分。
199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研究课题组对遗址进行了调查和试掘。
2022年11月4日,山西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邱家庄遗址新发现两座春秋晚期墓葬,系夫妻异穴合葬墓。这两座墓葬的考古发掘资料,为晋文化研究再添新证。
邱家庄遗址
邱家庄遗址发掘部分位于居住区,第2层主要属于柱坑填土。由于房基的柱坑极为密集,并且都挖到第3层,故填土中大部分陶片本属第3层,从而使第2层的文化面貌有些模糊,如果剔除混入的第3层遗物,该层文化内涵还是比较清楚的。如陶器群中的架、觚形杯和豆,不见于第3层。鼎和钵的形制也与第3层差别较大。第2层出土的彩陶,一种是由弧形三角纹组成椭圆形的地子,再在中间画黄彩;另一种是三角形纹和平行斜线纹等。邱家庄第3、4层中则没有发现彩陶。因此,邱家庄遗址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可以分为两期,第二期(第2层),基本上同于紫荆山一期,而第一期(第3、4层)则是一种较早的文化遗存。
邱家庄遗址
邱家庄遗址的虎形铜座
两座春秋晚期墓葬
邱家庄遗址新发现两座春秋晚期中型墓葬,编号分别为1号墓和8号墓。从墓葬位置关系及随葬器物分析,推测1号墓与8号墓应该是夫妻异穴合葬墓。
8号墓出土随葬器物共计10件(套),种类有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等。
2019年10月7日,邱家庄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邱家庄遗址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门楼镇邱家庄村。
邱家庄遗址
交通信息
烟台市内乘坐临时专线到邱家庄可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