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坊子德日建筑群 编辑
坊子德日建筑群,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境内,分布面积约8平方千米 ,建筑群形成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德日殖民时期。
坊子德日建筑群分布面积约8平方千米,保存166处,其中德国建筑103处,日本建筑63处;总建筑面积45245.99平方米,其中德式建筑面积31131.73平方米,日式建筑面积14114.26平方米。 德国人在建火车站的同时,建造了办公楼、车间等配套的房屋建筑。这些建筑属于西方古典主义流派、具有西洋风味的建筑。这些德式建筑大都是由德国建筑师亲自设计,由技术人员指导坊子工匠完成的。体现了德国建筑的风采,与当地民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主要代表建筑有德军司令部、德军北大营、德军医院、煤矿、火车站、铁路机务段、电报大楼、邮局、天主教堂、修女院、学校、兵营、水站、高级军官别墅区等完整建筑群落;日式建筑包括日本驻青岛领事馆坊子出张所、日本宪兵队住所、日本农场、军运兵站、物资仓库和转运站、正金洋行、横田旅馆、鱼鲜大烟馆、风月妓院、红房子水牢等。 坊子德日建筑群不仅是山东省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宝贵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教育、艺术价值。
2013年3月5日,坊子德日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坊子德日建筑群
地理位置: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境内
所处时代:1898~1945年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777-5-170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清光绪九年(1883年),天主教开始传入潍县坊子一带。坊子天主教堂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左右。“文革”期间,教堂的多处建筑被毁坏和拆除。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德国人在宁家沟村东开始采煤,开建山东第一口欧式矿井——坊子竖坑,后称1号井,也是中国近代第一座德式机械凿岩矿井。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6月,开建安娜竖坑(以胶澳租界德国总督奥斯卡·冯·特鲁伯夫人安娜之名命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5月,再建敏娜竖坑(以特鲁伯妻妹敏娜之名命名)。同年,坊子竖坑产出的煤炭大批量外运,首次以“山东煤”品牌出口各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矿井的大型生产设备和地面基建,包括储煤场、矸石场、洗煤厂和炼煤厂等配套系统全部安装完毕,坊子炭矿彻底进入大规模机器生产阶段。德国人还成立了德华山东矿务公司。到了清宣统三年(1911年),坊子矿区总面积达到约528平方千米,成为当时全国煤田面积最大的矿区。1949年,坊子炭矿更名为坊子煤矿公司,收归人民公有。1953年起,坊子煤矿便已连年亏损。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成本增加等原因,亏损倍增。2002年,破产重组。2012年,彻底“关闭。
坊子火车站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984年7月,胶济铁路线改道,坊子站结束了胶济线上二级站的使命,不再承担客运,只负责货物运输存储。
坊子修女院是随教堂建立的,院长是一位法籍人,名叫白格拉,之后由一位名叫路基亚的法籍院长接管。修女院共有修女40余人。日本侵华进入坊子后,路基亚院长回国,其他外籍修女也相继离坊。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胜利时,大部分修女已离开。“文革”时教堂被拆除,原址改为潍坊社会救济院,宗教活动停止。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出张所被国民政府接管,改为省立潍县中学校本部。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坊子解放后,此处曾为潍坊特别市坊子市区政府办公场所。1950年,区政府迁至一马路,此处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三野战医院(89医院)所有。
2019年,启动了坊子德日建筑群修缮工作。
坊子煤矿内的运输设施
煤矿重修过的大门为西式风格,仿照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大门复建而成,两侧各有一段残墙。内部除了70年代旧车间改造而成的博物馆之外,还有保留着的各种旧设施。近十米高的锅炉烟囱使用德国进口青砖,呈不规则形状,一头宽一头窄,以蛋清、糯米和石灰调和加热成黏合剂后垒砌而成。德国人兴建的变电所是井下供电中心,一百多年前就已经为井下生产、水泵排水和照明等进行供电,西门子电机保存完好。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兴建的水仓和泵房仍在,昔日以骡马拉矿车的运输道也留下痕迹。
日本驻青岛领事馆坊子出张所
日本驻青岛领事馆坊子出张所
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规模宏大,东西两座隔街相对。是潍县坊子一带最大的天主教堂。坊子天主教堂位于三马路西段路北,是一座典型的欧式建筑,占地70多亩,建筑面积519.24平方米,分为东西两座教堂,有房屋34间。设有天主教堂(东教堂)、神父住宅(西教堂)、修女楼、仁慈堂(孤儿院、济贫院)、绣花房(服装组)、学校、医院、墓地(解放后辟为烈士陵园)及农田、果园、菜园、花园、树木和部分养殖副业。教堂靠街是砖砌的围墙,四周大部分是臭枳、花椒交织的篱笆。东教堂北侧是菜园,院内有葡萄树、核桃树、苹果树等。教会自己还养蜂、兔、鸡等。“文革”期间,教堂的多处建筑被毁坏和拆除,现存修女楼和神父住宅。东教堂建筑规模宏大,呈“十”字形,屋顶下边镶有五颜六色的玻璃窗。教堂大门上有高耸的单尖钟楼,楼内悬吊合金铜钟一口,每日三次敲响,声传5里许。进入教堂,大门里边是音乐楼,楼上置有钢琴。祭礼颂主时,由修女弹琴,配合女孩们合唱。正中是木制大祭台,祭台后有木栏杆,后摆长联椅和跪凳,台上供有耶稣圣心立体像(像高1.5米)。另有更衣室、木制工架等。西教堂与东教堂隔街相对,大门向东,门口北侧是走廊。高台上有正房20余间,房内皆木板铺地,中间是会客室,东头为小教堂,西头为主教、神甫宿舍。教堂后有教友墓地。
坊子修女院
坊子修女院下设学校、医院、仁慈堂、绣花房等部门。崇光女子小学,设1-4年级,有教师七八人,学生200余人。医院临街有病房数间,床位近30个,主治医师为法籍修女,另有几个中国修女。仁慈堂邻学校设养老院和孤儿院,曾收养老人30余人,孤儿60余人。
坊子火车站
坊子火车站
遗址碑
地理位置
坊子德日建筑群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境内。
坊子德日-建筑群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坊子德日建筑群,路程约10.4千米,用时约19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