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家峰墓群 编辑
王家峰墓群,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王家峰村东边的王墓坡,属北齐时期的墓葬,狄业墓发掘于1984年,狄湛墓和徐显秀墓发现于2000年。
王家峰墓群,由库狄业墓、狄湛墓、徐显秀墓组成,其中徐显秀墓保存最为完整。徐显秀墓,为单室土洞墓,有夯筑封土堆,墓葬为穹隆顶砖券单室结构,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五部分组成。该墓呈长方形,东西长6.65米,南北长6.3米,墓底距墓顶8.1米,墓道斜坡状,随葬品大部分发现于墓室。墓室保存有约330余平方米完整的彩绘壁画。王家峰墓群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不仅展示了北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信仰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2006年5月25日,王家峰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王家峰墓群
地理位置: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王家峰村东边的王墓坡
所处时代:北齐时期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7月,在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王家峰村砖厂发现狄湛墓。同年11月,在距离狄湛墓1000米左右的地方,考古队发现了徐显秀墓。
2000年—2002年10月,由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太原市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王家峰北朝壁画墓考古队实施发掘徐显秀墓。
综述
王家峰墓群,由“库狄业墓、狄湛墓、徐显秀墓”三座北齐时期的墓葬组成,其中“徐显秀墓”保存最为完整。
库狄业墓
库狄业墓为单室土洞墓,发现时顶部塌陷,残存迹象表明其形制是一座有斜坡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带有生土二层台的长方形窑洞式墓。
狄湛墓
狄湛墓已经被破坏殆尽,在砖厂取土场东壁距地表约6米的断崖上发现有墓葬残留痕迹,经过清理发现有少部分残存的墓壁、墓底和生土二层台。残存墓室长3.4、宽1.77米,二层台宽0.32、高0.5米,墓顶距地表6、墓底距地表8、墓残高2米。墓壁经过白灰粉刷,墓底发现约2厘米的煤炭和木炭。
徐显秀墓
徐显秀墓,为单室土洞墓,有夯筑封土堆,墓葬为穹隆顶砖券单室结构,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五部分组成。该墓呈长方形,东西长6.65米,南北长6.3米,墓底距墓顶8.1米,墓道斜坡状,随葬品大部分发现于墓室。墓室保存有约330余平方米完整的彩绘壁画。
徐显秀墓内彩绘壁画,圆形的弯窿顶上,繁星点点,星座之下,朵朵莲花点缀其间,给人以飘逸流动之感。每组画的画面与画面之间都有过度和衔接,达到了浑然一体的效果。正面北壁是宴会场面。墓主夫妇雍容华贵,手端漆杯坐于帷帐下的榻上,两人面前摆满了各式菜肴。两个侍女头梳双髻,身穿饰以圈状联珠纹的红色长裙,外披窄袖衫,手捧漆杯,恭恭敬敬立于帐前两侧。帷帐外两侧前排是一支8人乐队,右边4名男乐伎,分别演奏饶钹、五弦、曲项、琵琶和笛子,左边4名女乐伎,分别演奏响板、竖箜篌、笙和琵琶。西壁所描绘的是墓主人准备出行的场面。青罗伞盖下,一匹枣红骏马整装待发,马颈下挂一缨子,装饰着忍冬和联珠纹,马鞍鞍袱边沿,绘有两圈联珠纹,联珠纹内绘有类似菩萨的人头像,骏马前面设4个三旒旗手、佩剑武士和马夫,后面是羽葆执事,捧官印者和肩扛胡床的随从人员。东壁所描绘的是墓主夫人即将出行的场面。羽葆华盖之下,一辆卷棚顶牛车,豪华富丽,车前御手正在极力控制躁动的公牛,旁边一胡仆前后照看,车后是一群贴身侍女,分别捧着包袱、梳妆盒和披风,频频回首张望,等待夫人上车。其中,两侍女头戴卷曲发套,还有一白色长裙侍女,裙上也饰有联珠纹,和西壁马袱上的联珠纹如出一辙。南壁墓门上方绘有一朵硕大莲花,两只威武的神兽头朝下凌空飞。神兽双眼圆瞪,两齿外露,长舌外伸,大三角耳直竖,毛发高耸,着红色短裤,腰系白带,向下俯冲。甫道内,是执鞭佩剑站立的仪卫,墓门东侧执鞭门吏,而墓室外则是静静等待则是由96人、6马、4神兽组成的庞大仪仗队。从这些壁画看,有彩绘各类人物200余位,马匹7匹,牛车1辆,神兽8头,各色仪仗、兵器、乐器,生活什物和装饰图案应有尽有。画面物象与现实同大而栩栩如生,内容纷繁而布局和谐,人物复杂而脉络清楚。
狄湛墓文物遗存
狄湛墓收缴文物计40件。有陶俑、庖厨明器、墓志等。
陶俑
三棱风帽俑5件。通高29.5厘米。红陶模制,系前后两片拼合而成。俑通身涂白衣,黑色三棱风帽,颈围护带,长袖,枣红色短襦,腰系黑带,白裤白鞋。右手下垂,作握器物样,左手拢于长袖内,手臂略向前伸。
盔甲俑10件。高28.1厘米。头戴圆顶盔,盔沿饰1厘米红彩,有护耳。身穿红色鱼鳞甲,白裤白鞋,腰系带,腰带右侧挂一物,上宽2.2、下宽0.6、长6.3厘米,腰带左侧亦挂一刀鞘形物,鞘上部有孔。双手均拢于袖内,右手置于右侧腰带处,左手置于刀鞘上部,衣袖下垂。
执盾俑2件。高26.9厘米。头戴折沿帽,颈围护带,身披红色明光甲,肩披红甲,短襦,白裤白鞋。左手执盾置于胸前,盾中间起棱,上部左右各有环形饰,右手上曲于肩部,手作握武器状,手心有孔。
背盾俑5件。高27.7厘米。头戴双棱帽,颈围护带,红色短襦,腰系带,白裤,圆头鞋,斜背长盾,右手下垂,左手上曲握盾带。
袒肩俑13件。高27.5厘米。戴黑色三棱风帽,帽子左右两角用一绳带在颌下系结,内穿窄袖红衣,外罩短襦,袒露右肩,将衣袖缠于腰际。白裤,圆头鞋。左臂上举,手心有孔,右臂上曲于胸部,手心有孔。
圆盔俑3件。头戴圆顶盔,脖围护带,内着枣红色短襦,外披黄麾,腰系黑带,白裤,圆头鞋,左右手微曲下垂,左腰间配械,有器械孔。
庖厨明器
陶仓1件。高12.8、最大径10厘米。仓盖和仓体连为一体,用一旋线象征性分开,仓盖饰蓖纹,盖上有圆形纽。
红陶碗1件。高7.4、口径15.4厘米,碗外壁饰两道粗弦纹,实心圈足,足稍内凹。
墓志
墓志1合。细砂石,长宽各65厘米,志盖盝顶素面,阳刻篆书“齐泾州刺史狄公墓志”。墓志方格界面,魏碑书体,29行,行28字,计790字。
徐显秀墓文物遗存
徐显秀墓出土器物共计530余件。其中,精美的陶俑300余件,多为模制灰陶,有甲士俑、三棱风帽俑、文官俑、女官俑、女侍俑和骑马俑等。其中,瓷器约200余件,有鸡首壶、尊、灯、盘、碗、罐和圆扣盆等。瓷器和彩釉器其特点表现为白胎坚硬厚重,青釉泛黄而玻璃质感。瓷器装饰上厚肥的仰莲、忍冬,粗大的连珠、兽头、粗棱,极富有立体感,具有石刻浮雕的艺术效果。其中有一件来自中亚或西亚甚至是地中海地区的镶嵌蓝宝石的金戒指,戒指由黄金戒托、指环与蓝宝石戒面组合而成,指环为一对狮形动物,张开大口,咬住蘑菇状戒托,盘座饰一圈连珠纹,内嵌蓝白石,宝石戒面阴刻一个头戴面具、手持法物的人。
相关人物
狄湛墓主人狄湛,字安宗,据墓志,其为冯翊郡高陆县人。其曾祖父曾任宁朔将军、略阳、赵平二郡太守、使持节都督、镇西将军、领东羌校尉、驾部尚书、秦泾二州刺史等职,爵略阳公。而其祖父也曾为使持节镇西将军、兰台给事中丞、秦州刺史、司空公、略阳公。其父任大将军府行参军、秦州府主簿。狄湛十八岁即为散骑侍郎在员外、给事中等,在北魏永熙三年分裂为东西魏时,他先是到了咸阳,后又随建州刺史王保贵投东魏。被授予东雍州刺史,以后历任都督、永安镇将、侍官正都督、平西将军、安西将军、原仇领民副都督、直荡正都督、白马领民都督、假节都督泾州诸军事、泾州刺史、车骑将军等职。在东魏、北齐时代“或出从戎行,或入参帷幄。
艺文
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刘新春著诗《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壁画》:万亩梨花映古城,观瞻墓画王家峰。雄兵鼓号旌旗队,怪兽马牛侍女群。技艺高超惊海内,神形兼备震西东。无穷奥秘古文化,推进并州世界行。
山西青年报原总编李坚毅著诗《题太原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壁画》:这是一次筹谋已久的出行。仪仗威严,旌旗无风自扬。公文包,马扎,官印。高头大马,各司其职的卒史。丫鬟,前呼后拥......锦衣玉饰,美味佳肴,牛车缓缓而动。从北齐,从太原,从王家峰。从不得不去的黄土之下。浩浩荡荡的高贵,奢华。和权位,避开了人间。连绵的战火,风吹雨淋。一千五百年反复的更替与争夺。却始终走不出太原,走不出。王家峰不见天日的黑暗,以及。比黑暗更为持久的虚空。速朽的躯壳与几根枯骨。既不能占有,也无从享有。走出黑暗时。成为别人的场景。
太原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王静宇著诗《观徐显秀墓壁画有感》:北齐有墓,壁画惊天人耀目。彩绘穹隆,朵朵莲花飘逸中。宴客流水,异域琵琶音弦美。华贵雍容,不减徐公威武风。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孟恭才著诗《观王家峰徐显秀墓壁画感赋》:梨花似雪峰坡上,又是东风骀荡姿。岂晓地茔藏异宝,名闻海外画如诗。星空烁烁重开宴,骏马得得欲骋驰。古往龙城名显赫,而今奋起正当时。
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四喜著诗《题太原王家峰北齐壁画车驾出行图》:环摆旌摇乐送迎,威严仪仗色分明。枣红驹跃霜蹄疾,羽白箭穿狡兔惊。酒散余香坪上逐,琶留美韵耳边鸣。勿言四壁悄然静,不绝萧萧车驾声。
太原市红十字会宣传部原部长张柳著诗《太原徐显秀墓壁画》:封堆望水踞河汾,城外荒凉接暮云。羌乐胡歌泉下起,丝弦竹管壁间闻。旌旗浩荡炫权盛,气势恢宏蔽日醺。多少王公留好梦,萋萋草住旧将军。
位置
王家峰墓群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王家峰村东边的王墓坡。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