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玉宝宁寺 编辑
右玉宝宁寺,俗名大寺庙,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右玉中学院内,占地面积约2546平方米,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遗存。
右玉宝宁寺,始建于明天顺四年(1460年),重修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现存前殿和大雄宝殿。右玉宝宁寺坐北朝南,前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斗拱前后檐用五踩重昂。大雄宝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斗拱前后檐用五踩重昂计心造,两山面不出昂,前檐明间平身科用45度斜昂。寺内原有明代皇家所赐水陆画一套,共计136幅,全名“救赐镇匾水路神祯”,现藏于山西博物院。右玉宝宁寺在空间形态、造型、装饰和形式美等方面既体现了中国明代建筑的艺术水平,也体现了山西朔州木构建筑的地方做法,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019年10月7日,右玉宝宁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右玉宝宁寺
地理位置: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右玉中学院内
所处时代:明代
占地面积:约 2546 m²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228-3-031
明弘治元年(1488年)、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重修。寺院建筑坐北朝南,初建时占地东西宽约100米,南北长约150米,中轴线上有四进院落、五座殿宇,由南向北依次为牌楼、山门、天王殿、前殿、大雄宝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和“文化大革命”中,宝宁寺遭到严重破坏,殿舍倒塌,椽栋皆毁,除大雄宝殿和前殿外,其他建筑全部不存。
右玉宝宁寺
大雄宝殿明间横断面图
前殿
大雄宝殿转角斗拱
右玉宝宁寺大雄宝殿水陆画共计139幅,包括清代重裱题记二幅和水陆缘起图一幅,其余136幅为明代原作,相传清代康熙皇帝西巡,路经右玉,正遇蒙古叛匪噶尔丹大军南扰,康熙皇帝几乎被俘,多亏右玉民众保驾,才幸免于难,特将宫中珍品水陆画赐予宝宁寺,名曰“敕赐镇匾水路神祯”。水陆画儒、释、道三教人物同堂,均以细绢为地,用淡红色和黄色花绫装裱,立轴式,除几幅大佛像外,其余均高120厘米、宽约60厘米,保存完好,为研究当时塞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风俗民情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九天与后土圣母合绘之图
宝宁寺水陆画
九天与后土圣母合绘之图,画中有10位衣着华贵的妇女,名为“神众”。这幅水陆画可以看作是人间贵族妇女的写照,她们穿戴着华丽的衣饰,姿态优雅雍容。画面中的“神仙姐姐”们造型丰满、比例准确,神态形貌、脸部、手指、发型及衣带等细节的不同质感都被画师用纤细的线条描绘出来,在有限的空间布局中合理安排人物,主次分明,加上工笔重彩的绘制,神韵毕现。
大雄宝殿翼角
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右玉宝宁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右玉宝宁寺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右玉中学院内。
右玉中学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右玉宝宁寺,路程约23.4千米,用时约28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