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履泰旧居 编辑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雷履泰旧居雷履泰旧居

雷履泰旧居,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城内书院街11号,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是清朝时期的建筑遗存。

雷履泰旧居建于清嘉庆末年至清道光初年,旧居坐北向南,由东、西主院及东、西偏院组成,共有房屋40余间,4座院自成一体而又相互贯通。西主院是“故居”的主体,建筑格局属于平遥典型的“三进两院过道厅”的组合形式。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南厅、过道厅、内宅门、正房,东西两侧建厢房,厢房的后檐墙外设夹道。东主院由两道内宅门分隔成三进院,后院正房为窑洞五孔加前廊,前院倒座南厅五间,东梢间辟院门,东、西建有厢、耳房6栋。东偏院由内外两进组成,为厨房及佣人生活处。西偏院狭小,有布局不规则的房屋6栋,院内曾设先祖圣龛和书房。东主院、东偏院之南有空旷地,临街建有总大门、门房一间及敞口棚九间。雷履泰旧居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封建金融资本家住宅,是研究晋商文化为数不多的实物依据之一。

2013年3月5日,雷履泰旧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雷履泰旧居

地理位置: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城内书院街11号

所处时代:清朝

占地面积:约 50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899-3-19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雷履泰旧居建于清嘉庆末年至清道光初年。

2014年,平遥县对雷履泰旧居进行抢救性维修。

2023年11月,雷履泰故居陈列馆经过四个多月的提档升级,馆内展陈内容和形式焕然一新,正式向游客开放。

建筑格局

编辑

雷履泰旧居外景雷履泰旧居外景

雷履泰旧居坐北向南,由东、西主院及东、西偏院组成,共有房屋40余间,4座自成一体而又相互贯通,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

主要建筑

编辑
西主院

雷履泰西主院正房

西主院是“故居”的主体,建筑格局属于平遥典型的“三进两院过道厅”的组合形式。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南厅、过道厅、内宅门、正房,东西两侧建厢房,厢房的后檐墙外设夹道。院之东、西厢房的后檐墙外,皆有狭长的南北向夹道,形同两根平行的轿杆抬着院中的过道厅堂,故又有“轿子院”之说。西主院之外院,有五檩前后廊式的南厅3间,坐落于临街的砖石高台基上。檐柱直径一尺有余;院子中轴线两旁各有单坡顶厢房3间;北面是中厅,结构与造型大体如同南厅,檐下悬有金字牌匾,上刻“拔乎其萃”。在厅的明间之前后檐辟门,形成穿堂通道。向北去到里院,北端是三间雄伟的拱券窑洞,前出廊,廊柱冲天,窑顶建木构楼房,檐下匾额书“晋元楼”三字,堂窑内设施完备,里屋灶、炕俱全,四壁“炕围”金漆描绘,题材取于名著典故。东、西厢房三三对应,井然有序。建筑用材硕大,造型粗犷,附属构件取砖、木、石雕琢,深蕴哲理。

东主院

东主院由两道内宅门分隔成三进院,后院正房为窑洞五孔加前廊,前院倒座南厅五间,东梢间辟院门,东、西建有厢、耳房6栋。

东、西偏院

东偏院由内外两进组成,为厨房及佣人生活处。西偏院狭小,有布局不规则的房屋6栋,院内曾设先祖圣龛和书房。东主院、东偏院之南有空旷地,临街建有总大门、门房一间及敞口棚九间。

文物遗存

编辑
牌匾

门口有块牌匾写着“继晷”二字,由当时书法家七松老人李秉礼题写,表达了雷履泰日理万机的精神;南厅牌匾横批“贾道泽世”,意思是商业对社会的作用犹如雨露润泽万物;西主院正房牌匾“晋元楼”,晋指的是三晋文化,元是开始的意思,这里是三晋文化的发源地;雷履泰70寿诞时,平遥商界赠“拔乎其萃”金字牌匾,以褒扬其首创票号之功绩。

壁画

两处壁画位于雷履泰卧室和书房,两组壁画采用中国传统的五彩描金技法,内容由山西省地方戏曲晋剧《满床笏》《忠报国》《忠孝义》《状元及第》和《伐子都》中的一些片段和场景组成。

雕刻

浮雕

雷履泰旧居留存丰富的石刻、浮雕。

历史文化

编辑
相关人物

雷履泰(1770~1849年),平遥细窑村(今龙跃村)人,出身经商世家。清道光三年(1823年),力谏平遥著名的“西裕成”颜料庄财东李大全,将商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分离,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以异地银两汇兑为主营、兼营存放款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昇昌票号。雷履泰旧居为雷履泰中后期20余年长期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文物价值

编辑
雷履泰旧居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封建金融资本家住宅,是研究晋商文化为数不多的实物依据之一。

保护措施

编辑

遗址碑遗址碑

2013年3月5日,雷履泰旧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雷履泰旧居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城内书院街11号。

雷履泰故居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雷履泰旧居,路程约4.2千米,用时约21分钟。

下一篇 平遥市楼

上一篇 平遥惠济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