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国古城遗址 编辑

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虞国古城遗址虞国古城遗址

虞国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张店镇古城村四周,遗址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2公里,现残存城外郭南墙300余米,墙基宽15~20米,夯层厚6~8厘米。

虞国古城遗址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初。遗址基本轮廓清楚,埋藏丰富,文化遗存保存较好,对于研究虞国以及其它各国在攻伐不绝的春秋年代兴衰存亡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3月5日,虞国古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虞国古城遗址

外文名:Yuguo Ancient City Site

地理位置: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张店镇古城村四周

所处时代:周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045-1-045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清乾隆版《平陆县志》记载:春秋时晋献公灭古虞国都城。

虞国古城遗址

虞国古城遗址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初。

遗址特点

编辑
虞国古城遗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2500米,城墙夯筑,墙基宽15~20米,南、北城墙保存较好,现残存城外郭南城墙西段300余米,西城墙南段残长100余米。 城址内发现火膛与文化层,城内曾钻探出大型夯土基址。在城址附近还发现枣园村西周墓群、尧店滑里春秋墓群、北横尖“冢圪塔”等。

文物遗存

编辑
综述

虞国古城遗址城内灰土层中出土有红陶、灰陶、彩陶、石器等物。

虞候政壶

虞候政壶虞候政壶

虞侯政是西周时的虞国国君。

虞候政壶明文拓片虞候政壶明文拓片

虞候政壶通高40.5 厘米,重 8.4 公斤。方口,口径横宽 17.1厘米,纵宽12.5 厘米,口沿唇厚 0.5 厘米,腹宽 26 厘米,厚 18 厘米。颈部有双耳作兽头·高 6.3、宽 6 厘米,衔环环上面有弦纹,直径 10 厘米。壶的颈部作鸟纹,两鸟之间有鼻梁,还保留饕餮纹的作风。腹部饰十字带,上缓弦纹。高圈足高 6 厘米,饰有环带纹或称波纹,上下填以窃曲纹和环纹。铜壶的颈部纹饰还保留着西周期盛行的鸟纹和饕餮纹的风格,而其圈足上的环带纹已经是属于西周晚期盛行的图案,该壶的器形和西周晚期的周“婴壶”相似。壶内颈部的铭文风格也属于西周晚期。壶内颈部有铭文四行,共22 字。收藏于山西省博物院。

历史文化

编辑
成语“假虞灭虢”、“唇亡齿寒”典故

晋献公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晋国开始向外扩张。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国和虢国之间关系不错,不论讨伐哪个国,另一国便会出兵救援。晋献公的大臣献了一离间计,虞国国君贪婪,可以投其所好。他们便以讨伐虢国为名,向邻国虞国借路,虞国国君贪图晋献公的宝马和美玉,借道给了晋国军队。而晋国在攻克虢国下阳后的第三年,再一次假道伐虢。虞王不听大臣“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晋军灭虢国回师途中,顺路便把虞国也灭了。

诗词

虞城暮雨

冻雨森森万竹齐,独驱赢马踏青泥。

颠輘涧险垣墉护,毕轸城荒蔓草迷。

井伯不忠宜作虏,百奚先去更知机。

徘徊俗问鄍门处,满目西风禾黍低。

虞城春望

条山南尽大河东,冀豫州连一望通。

分陕城池春树里,讓田祠宇晓烟中。

麦怜新暖刚舒绿,花忍余寒尚歛红。

此日鱼龙应变化,门高浪雪初融。

研究价值

编辑
虞国古城遗址基本轮廓清楚,埋藏丰富,文化遗存保存较好,对研究周代晋文化等问题提供了实物依据。

保护措施

编辑

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虞国古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8月,山西省文保局公布虞国古城遗址保护范围为,以现存南城墙为界,向南延伸150米,向北延伸1200米;以现存西城墙为界向西延伸50米,向东延伸130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以保护范围为界,东、西、南、北各向外延伸300米。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虞国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张店镇古城村境内。

古城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虞国古城遗址,路程约23.4千米,用时约32分钟。

下一篇 虞坂古盐道

上一篇 下阳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