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坂古盐道 编辑
虞坂古盐道,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北20公里的中条山北麓,全长约8公里,路面现存2~4米宽。
虞坂古盐道始凿于西周初期,明正德八年(1513年)御史张士隆曾对青石槽路段进行过扩凿。废弃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这条与河东盐的关系密不可分的运盐古道,对研究西周至明朝时期的盐业发展历史和久远文化有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2004年6月,虞坂古盐道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虞坂古盐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虞坂古盐道
地理位置: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北20公里的中条山北麓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西周、明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046-1-046
虞坂古盐道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盐池,绕开险峻难行的虞坂盐道,重新修筑了一条公路。古道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20世纪50年代初废弃。
虞坂古盐道
青石槽
青石槽
平头铺
平头铺村,盐车一路颠簸,到平头铺则渐渐进入平地,盐运人员把盐车上的盐重新分装,人和牲口也在此喘息打尖。古盐道口的平坦之地就是以前的驿站“平头铺”。古时盐袋50斤为一头,一头牲口可驮300斤,运盐工和牲口一路颠簸到此处慢慢进入平地,终于可以休整,牲口也可以多驮点,四头牲口换三头,故称“平头”。
牙槽口
虞坂古盐道一路上坑坑洼洼,其中最难走的一段叫“牙槽口”,也称“猴儿牙槽口”,形容路上的立石犹如猴子锋利的牙齿。这些尖尖的石头混乱地竖直排列着,驮着盐的马匹走在路上,常会被尖利的石块戳破蹄,马匹两腿一软前倾扑地,马头便磕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2004年,考古学家从此处清理出了很多马牙。
“古锁阳关”门洞
“古锁阳关”门洞
儿女窝
儿女窝,行人可在此祈祷求子。天子床是一块平整的大青石,相传当年天子巡游时,在此歇息过。刘娘泉,相传一位姓刘的皇后在旱年为当地百姓祈得一股清泉。
伯乐相马
当地人将伯乐、马、虞坂古盐道并称为“伯乐三仙”。
“古锁阳关”门洞上方刻着“古锁阳关”四个大字,洞旁雕刻着一副对联曰:“矗矗树屏藩南顶天柱;亭亭罗保障北护虞州。”北洞旁边刻着8个字:“虞晋分野,平安通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虞坂古盐道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北20公里的中条山北麓。
虞坂古盐道
交通信息
自驾:自平陆县人民医院开车前往虞坂古盐道,路程约25.1千米,用时约35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