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嵩墓 编辑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薛嵩墓薛嵩墓

薛嵩墓,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水头镇大张村西300米处,分布面积约100000平方米,是唐朝时期的古遗址。

薛嵩墓于唐大历八年(773年)营造。2015年,新建碑楼一座,对薛嵩神道碑进行了妥善保护。薛嵩墓现存大墓冢一座,墓碑一通,石羊两尊。墓前神道长达约390米,宽约25米。墓碑位于神道最前方,作立式。墓冢平面呈圆形,坐北面南,由墓室、甬道、天井、过洞、壁龛、墓道组成。甬道内保存有约20平方米的壁画。薛嵩墓前约500米处立唐大历八年(773年)神道碑1通,碑为青石质,螭首、方座。记载了薛嵩的生平事迹,由程浩撰文,韩秀实书丹。薛嵩墓于为研究唐代墓葬形制与唐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神道碑体量高大,记载薛嵩事迹齐全,可与史载互证,亦可补史缺;碑文字体为隶书,运书劲健流畅,为研究唐代历史与书法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2013年3月5日,薛嵩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薛嵩墓

地理位置: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水头镇大张村西300米处

所处时代:唐朝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529-2-013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薛嵩墓于唐大历八年(773年)营造。

薛嵩墓碑楼薛嵩墓碑楼

2015年,新建碑楼一座,对薛嵩神道碑进行了妥善保护。

遗址特点

编辑

薛嵩墓薛嵩墓

薛嵩墓地处运城盆地东缘,东为南北绵延的鸣条岗。东西约500米,南北约200米,分布面积约100000平方米。现存大墓冢一座,墓碑一通,石羊两尊。墓前神道长达约390米,宽约25米。墓碑位于神道最前方,作立式。墓冢平面呈圆形,坐北面南,底径约24米,高约3.5米。墓冢周长约91米,由墓室、甬道、天井、过洞、壁龛、墓道组成。甬道内保存有约20平方米的壁画。

文物遗存

编辑

薛嵩墓神道碑碑铭

薛嵩墓前约500米处立唐大历八年(773年)神道碑1通,碑为青石质,螭首、方座。通高6.3米,碑文隶书,行二十五,满行六十五字,字径3.5厘米,共1360余字。神道碑全称《唐故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尚书右仆射兼御史大夫,相州刺史昭羲军节度使,平阳郡王,赠太保薛公神道碑铭》。记载了薛嵩的生平事迹,由程浩撰文,韩秀实书丹。

历史文化

编辑
相关人物

薛嵩(?~772年),河东万泉(今山西省万荣县)人,薛仁贵之孙,曾任尚书右仆射、相州(河南省安阳市)刺史,昭义军节度使、封平阳郡王。

研究价值

编辑

薛嵩墓碑楼薛嵩墓碑楼

薛嵩墓于为研究唐代墓葬形制与唐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神道碑体量高大,记载薛嵩事迹齐全,可与史载互证,亦可补史缺;碑文字体为隶书,运书劲健流畅,为研究唐代历史与书法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编辑
2013年3月5日,薛嵩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薛嵩墓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水头镇大张村西300米处。

薛嵩墓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薛嵩墓,路程约20千米,用时约28分钟。

下一篇 北阳城砖塔

上一篇 横北倗国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