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善寺石窟 编辑
慈善寺石窟,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城东6千米处的漆水河西南岸。慈善寺石窟开凿于隋仁寿年间,唐高宗永徽四年(654年),又大规模续建。
慈善寺石窟有洞窟3个,第1窟为椭圆形,穹窿顶,窟内雕3佛,均高4米余。第2窟为大像窟,平面马蹄形,穹窿顶,窟内正壁雕造高达4.7米的立佛像,左右壁各有一尖拱形浅龛,内雕一菩萨像。第3窟未完成。南崖还镌刻有《如来在金棺嘱累清静庄严敬福经》。
2001年6月25日,慈善寺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慈善寺石窟
地理位置: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城东6千米处的漆水河西南岸
所处时代:隋、唐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5-0467-4-025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唐高宗永徽四年(654年),又大规模续建。
1982年,结合清淤工程对慈善寺石窟进行了发掘。
199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德国美茵兹罗马——日耳曼中央博物馆合作对慈善寺石窟作了勘测和试掘。
综述
慈善寺石窟包括漆水西岸由北向南一字并排3个石窑,另有9龛分布在石窟南漆水东折处的山崖间。三窟中惟1、2号石窟最为精要,其间外壁窟顶面上,现仍保存着榫卯与石槽遗迹,卯孔多为方形;在1、2号石窟窟前地面上仍保存着1982年发掘时未经扰动的方形石柱础,推测原两窟前曾建有木构殿堂,而整个慈善寺石窟的中心应是1、2号石窟。9个龛分布得高低错落没有统一的规划与布局,窟与龛、龛与龛也没有石阶、栈道通连。
慈善寺石窟
1号窟
慈善寺石窟
2号窟
石窟立佛
2号窟立佛南侧,有阴镌铭文31行,文日“如来在金棺嘱累清净庄严敞福经一卷”,应为伪经。
3号窟
3号窟距2号窟1.7米,为一未完成窟。高6.4米,宽5.9米,深1.9米,内有一结跏趺坐佛。
相关历史
慈善寺的开窟造像,是和隋仁寿宫唐九成宫的营建密切相关的。史载,这座避暑夏宫始建于隋开皇十二年(593年),在以后长达百余年的历史中,深得隋唐两代三位皇帝的喜爱(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频频驾幸。在此期间,隋唐改变了北周孝武帝灭佛的方针,大规模的进行建寺造像活动,慈善寺石窟的开凿造像就发生在这时期。
年代考究
关于慈善寺的开创年代,以往学者多认为始创于唐,现据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十二卷《史传部》四,《广弘明集》第十七卷载:“仁寿二年六月五日夜,仁寿宫所慈善寺新佛堂内灵光映现,形如钵体,从前柱绕梁伏,众僧都见。”“仁寿二年六月八日,诸州送舍利,沙门使还宫所见旨相问慰劳讫。令九日赴慈善寺为庆光斋。僧众至寺赞诵旋绕行香欲食。空里微零复雨银屑天花”。这里两次提到慈善寺,至为可信。与1982年出上的四件佛像瓦当相同的瓦当仅见于隋文帝陵园出上的一件佛像瓦当,形制、纹饰、题材相同,是为同一时期。因此,慈善寺的始创时期应为隋代。面大窟的造像和龛像,如和东西两京对比,主要应为贞观年间和高宗时期,这和隋仁寿宫唐九成宫的兴衰史是一致的。
慈善寺石窟
地理位置
慈善寺石窟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城东6千米处的漆水河西南岸。
慈善寺石窟
交通信息
从宝鸡汽车站乘坐发往麟游县的客车可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北首岭遗址
上一篇 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