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沟遗址 编辑
水沟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糜杆桥镇北水沟村与相家沟村之间的山梁之上,面积约140万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期的古遗址。
2004年,周公庙考古队发现水沟遗址。整个遗址现有可证城址的南北城墙纵长约1000米,东城墙长约1400多米,高6~18米不等,整个城墙依山梁走势而筑,呈不规则方形。水沟遗址文化堆积较厚,大多在2、3米以上,且遗物丰富。在崖上常常暴露有一些灰坑,这些灰坑多呈袋状,灰坑壁面与底面都经过处理,坚硬而光滑。共采集到陶器20多件,包括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西周以及秦文化的遗物。另外还有几十件生产工具和装饰品。水沟遗址的发现,对重新认识周原,树立大周原考古的观念,以及推动西周考古与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3月5日,水沟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水沟遗址
地理位置: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糜杆桥镇北水沟村与相家沟村之间的山梁之上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至战国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432-1-432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东墙外的槽沟
南墙
城墙
水沟遗址城墙
水沟遗址城墙有多个鲜明的特点。首先是坐落于山梁之上,城墙走势沿陡峭的断崖而筑,体现了防御功能和智慧应用;其次建筑方法特殊,即夯土紧贴断崖崖面,如同砌砖一样,既保护崖面又具防御功能,在平缓地带筑墙,宽约3~6米。夯土土质较纯,却极为坚硬,板筑夯层清晰,每层约20厘米,夯窝明显,直径有3厘米左右。城内发现多处炉壁遗存,从其烧结迹象看,可能为熔铜遗迹。另外在城内及南城外还发现夯土基址,专家认为应是大型建筑地基,特别令专家高度重视的是其夯土基址类似水泥地面,厚约5厘米,地面平整,质地坚硬,制作讲究,而且是多层重叠式,有一处大型建筑遗址的“水泥地面”,竟然有九层之多。此外还在6000多年前的灰坑中发现大量彩陶、青陶和黑陶的碎片,以及卜骨、骨器和石器等。
水沟遗址采集生产工具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陶器
水沟遗址采集陶片图
陕西龙山文化的陶器
水沟遗址龙山文化的陶器,主要有红陶、褐色陶和灰色陶,黑色陶少见。陶质可分为泥质陶和夹砂陶两种,以夹砂陶的陶片数为多。器形有双大耳罐、罐、小杯之类。
西周与秦文化时期的陶器
西周与秦文化的陶片发现得不多,主要为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也有一些泥质红陶。纹饰主要为绳纹,纹饰较粗。可以确认的器物有鬲、罐等。
地理位置
水沟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糜杆桥镇北水沟村与相家沟村之间的山梁之上。
水沟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水沟遗址,路程约14.5千米,用时约20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