澂邑漕仓遗址 编辑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澂邑漕仓遗址澂邑漕仓遗址

澂邑漕仓遗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洛滨镇西头村东、洛河右岸的二级台地上,是春秋至西汉时期的古遗址。

1992年,秦汉史专家彭曦先生等人在考察秦汉遗址时,发现并初步断定为汉代遗址。一些学者认为,该遗址原为春秋时期晋国的“北澂”(一作“北征”)故城。澂邑漕仓遗址中心区域的西头村东侧,暴露有上下两层的灰层以及水井等遗迹,南部有石础的夯土基址。遗址北部发现陶窑5座。澂邑漕仓是西汉时期县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级仓库。北部有战事即向边防运送军粮;北部无战事,即供给都城长安用粮。澂邑漕仓遗址地面和深土层中有大量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的陶罐、瓮、盆、壶、钵等残片、云纹瓦当、绳纹瓦片等。其中有一种瓦当图案,由“澂邑漕仓”四个篆字组成。澂邑漕仓遗址为研究汉代长安粮食的来及洛河下游的漕运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2013年3月5日,澂邑漕仓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澂邑漕仓遗址

地理位置: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洛滨镇西头村东、洛河右岸的二级台地上

所处时代:春秋至西汉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443-1-443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秦康公四年(前617年)夏,秦“取晋北澂”,设县,汉因之,并于此建漕仓。

澂邑漕仓遗址澂邑漕仓遗址

1992年,秦汉史专家彭曦先生等人在考察秦汉遗址时,发现并初步断定为汉代遗址。

遗址特点

编辑
综述

澂邑漕仓遗址分布在蒲城县洛滨镇西头村至韦村之间的广大范围内,南北长约3千米,东西宽约1.5~2千米,一些学者认为,该遗址原为春秋时期晋国的“北澂”(一作“北征”)故城。

遗迹

澂邑漕仓遗址中心区域的西头村东侧,暴露有上下两层的灰层以及水井等遗迹,南部有石础的夯土基址。遗址北部发现陶窑5座。

在发现湾仓遗址的同时,还发现了一条从未见诸历史文献记载的人工漕运渠。此渠从蒲城县龙池乡城南村东分引洛水,南行至渭南市临渭区孝义镇的单家崖附近与渭河相通,是供长安用粮的专用渠道。

功能

澂邑漕仓是西汉时期县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级仓库。北部有战事即向边防运送军粮;北部无战事,即供给都城长安用粮。澂邑是指西汉徵县县治所在的城邑。一些学者将春秋时期的北徵邑视作西汉徵县的前身,认为瀓邑漕仓所在的地方就是东周以来的北徵邑和西汉徵县县城故址,汉在此建漕仓,因之取名“瀓邑漕仓”。

文物遗存

编辑

澂邑漕仓遗址出土的瓦片澂邑漕仓遗址出土的瓦片

澂邑漕仓遗址地面和深土层中有大量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的陶罐、瓮、盆、壶、钵等残片、云纹瓦当、绳纹瓦片等。其中有一种瓦当图案,由“澂邑漕仓”四个篆字组成。

研究价值

编辑

“澂邑漕仓”瓦当“澂邑漕仓”瓦当

澂邑漕仓是西汉时期县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级仓库,为研究汉代长安粮食的来源及洛河下游的漕运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保护措施

编辑

澂邑漕仓遗址保护碑澂邑漕仓遗址保护碑

2013年3月5日,澂邑漕仓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澂邑漕仓遗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洛滨镇西头村东、洛河右岸的二级台地上。

澂邑漕仓遗址

交通信息

自驾:自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澂邑漕仓遗址,路程约33.9千米,用时约49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