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寿寺塔 编辑
崇寿寺塔,又名崇寿禅寺塔、北寺塔、北寺宋塔,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城北街崇寿寺旧址(今蒲城县博物馆之后)。建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与南寺唐塔遥相呼应,“双塔夜影”为蒲城八景之一。
崇寿寺塔为密檐式方形砖塔,四面十三级、高约47米,底边长11米。塔身为单壁中空,底层特高,南面辟券门,二层以上四面辟券门,真假相间。券门两边砌卧式棂窗(九层以上无窗),塔壁面隐出倚柱、阑额、大斗(七层以上无斗),出檐用叠涩砖(三层以上迭涩层数递减),下作菱角牙子。崇寿寺塔是蒲城县乃至陕西省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文物价值。
2013年3月5日,崇寿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崇寿寺塔
地理位置: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
所处时代:北宋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别名:崇寿禅寺塔
编号:7-1419-3-71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又名:禅寺塔、北寺塔、北寺宋塔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关中大震,塔身受损,顶部坍塌,塔尖失落。
清顺治六年(1649年),吴三桂清城,城内群众躲到塔内避难不出,吴三桂下令火焚,塔受到严重破坏。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县知事藩介和邑绅捐金数百补修塔基。
1953年,修缮崇寿寺塔。
1985年,崇寿寺塔全面修复,塔内安装楼梯。
崇寿寺塔从第二级起每级四面均有三间方柱、斗拱,第二、三、四级的两柱之间还有一斗拱,从七级以上均有柱无斗,斗拱上有横梁、牙子及迭涩出檐,第一、二级迭涩均为十三层,往上各级逐渐减少。塔身各级均有券门,从二级以上多为两真两假券门,也只有一个券门的。
崇寿寺塔造型雄伟挺拔,简洁秀丽。每层檐角处,原均挂有悬铃,受地震影响,塔身受损,塔尖失落,悬铃全部脱失。全面修复后,塔内安装楼梯,可登至顶层。
崇寿寺塔
相关争议
崇寿寺塔建造年代,历史上先后有三说:明清时期,多言其为唐代年建。其所依为明代的二块石碑,其一为明正统十二年黄瓒撰文的碑刻《明开原重修石塔寺碑记》,《碑记》载:此寺原有旧残碑,虽文字不全,但崇寿禅寺四字昭然,“及载自唐乾元年有僧洪理大师始建之,遗址宽宏,大定三年入灭,因建石塔为大师龛”。其二碑为流放铁岭的大学士陈循于天顺年所撰《开原重修石塔寺碑铭》,铭文开篇有:“堂堂古刹,肇唐乾元,在辽之左,雄峙开原”之句,后人皆以此塔为唐所建。
艺文
崇寿寺塔与南寺唐塔辉映,前人咏诗描绘说:“巍峨双塔插苍穹,幻影分明夜色中。高出女墙虹饮阔,远横金界月当空。”“双塔夜影”成为蒲城八景之一。
1992年4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为塔与基座;一般保护区为重点保护区外延45米内;建设控制地带为一般保护区外延90米内。
崇寿寺塔
地理位置
崇寿寺塔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城北街崇寿寺旧址(今蒲城县博物馆之后)。
北寺宋塔
交通指引
渭南市内乘坐蒲城2路、蒲城副2路公交车,古镇巷站下车步行前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