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寺塔 编辑

陕西省渭南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象寺塔大象寺塔

大象寺塔,又称龙王庙塔、平政塔、安阳塔,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关街道安阳村东北黄土塬上,建于宋代,因建在原大象寺内而得名大象寺塔。

大象寺塔为方形密檐式实心砖塔,残高约25.88米,下有4.8米见方的基座,十三级,除一层可进入外,塔身上部均为实心,不能登临。大象寺塔身部用青砖垒砌,壁面砖与砖间用是黄泥浆砌缝的,第一层塔身高度约为6.25米,以上每级为层叠的密檐,逐渐收分递减,呈弧线形。大象寺塔是一座回音塔,站在塔北的胡同里用两块瓦片轻轻敲击,可清晰地听到“咯哇——咯哇——”类似青蛙的叫声,其它三面均无此现象。该塔向东北方倾斜,塔顶已偏离重力中心接近5度。大象寺塔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为研究佛教史、科技史和古代建筑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

2013年3月5日,大象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大象寺塔

地理位置: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关街道安阳村东北黄土塬上

所处时代:宋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421-3-719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别名:龙王庙塔、平政塔、安阳塔

历史沿革

编辑
宋代,建大象寺塔。

2018年,原合阳县文物旅游局对大象寺塔进行抢险加固。

建筑特点

编辑

综述

大象寺塔为方形密檐式实心砖塔,残高约25.88米,下有4.8米见方的基座,十三级,塔刹和塔身顶层均已坍圮。塔身每一层均有不同程度的损毁,西立面、南立面破损较为严重,东立面、北立面较为完好。

大象寺塔的第一层檐下普柏枋上设有斗栱,其造型精巧,模仿木构建筑的斗拱形制。一层西向有塔门,塔门进入有一间内室神龛,内室墙壁的壁画由于缺乏保护已经遭受严重损毁,内室的造像均已遗失。除一层可进入外,塔身上部均为实心,不能登临。塔身的残缺处可见唐代手印砖,黄胶泥勾缝。

大象寺塔身部用青砖垒砌,塔砖平均规格为37厘米×18厘米×6厘米,壁面砖与砖间用是黄泥浆砌缝的,泥缝适中,泥缝平均宽度大约为2厘米~3厘米。壁体内砖与砖间用黄泥浆粘合。最底层的塔身高度最高,占比最大,以上每级为层叠的密檐,逐渐收分递减,呈弧线形。

第一层塔身高度约为6.25米。塔身自下而上逐级有明显收分,各级以逐级递增的百分比收分率逐级内收。约为下部一层的高度。第一层塔檐用斗栱承托,斗栱制作规整,局部有一定残损,为砖雕单杪四铺作斗栱。在塔身各层四角隅均有不同程度损坏,局部残损处可看到塔体内暗设的木质横梁。各级檐上部为层层反叠涩收檐,塔身层间叠涩出檐,饰菱角牙子;槽头为仿木构双排椽头与瓦垄,塔下无基座。塔体由塔身和塔顶宝刹两部分构成,未发现地宫。塔刹部分今已不存,仅剩塔身。

大象寺塔是一座回音塔,站在塔北的胡同里用两块瓦片轻轻敲击,可清晰地听到“咯哇——咯哇——”类似青蛙的叫声,其它三面均无此现象。该塔向东北方倾斜,塔顶已偏离重力中心接近5度。

外部形式

大象寺塔无地宫,现状塔刹部分已不存,塔身部分共有十三层。

(1)第一层塔身。

由于大象寺塔无塔基部分,因此第一层塔身的高度较高,现状第一层塔身高度为6.25米(地面至第一层塔檐上部的高度)。大象寺塔平面呈方形,周身由方砖砖砌而成。第一层塔身西面有一拱形塔门,现状塔门高度约1.92米,宽约0.80米,塔门上部及底部均有破损。塔身墙体部分四面均有若干个孔洞,第一层内部神龛有天顶和壁画。

第一层塔身自塔最下部至1.1米高度左右微微凸出。塔身西侧、南侧底部破损较为严重,破损范围高度达1.5米左右。部分破损处可看出局部砖块为工匠所制手印砖。

第一层塔身檐下部分总高度为5.15米。第一层塔檐有砖雕斗栱承托,斗栱形制为砖雕单杪四铺作斗栱,斗栱部分高度为0.44米,凸出第一层塔身下部约0.26米。斗栱下有双层砖仿木构普拍枋,承托砖雕斗栱部分。

斗栱部分上部为5层砖叠涩出檐,每层两端层层向两端和前方延长,每层之间都较下一层向外延伸约0.12米。除与斗栱部分相接的第一层出檐为平砖出檐外,其上面四层出檐槽头均运用非常细致的砖雕手法,仿造木构建筑的造型,雕刻出仿木构双排椽头与瓦垄,古朴精美。其中,每个椽头宽度约为0.09米,瓦垄部分约为0.08米。从塔身残破檐角可看出仿木构建筑的瓦垄部分的侧面造型呈现内厚外薄的弧线形,造型优美。第五层出檐造型又有不同,其双排椽头部分造型与下层相同,瓦垄部分造型较下层更为轻盈细腻,呈现微微的曲线起伏状,从残损局部可看出瓦垄边缘有模拟滴水和瓦当的形态,且在最外缘砖厚度更加薄。自第五层也就是最外层出檐起,塔檐上部层层反叠涩收回出檐,共5层砖反出檐,每层收回的距离不同:由外向内算起,最外层出檐收回距离为24.7厘米;第一层收回距离为22.3厘米;第二层收回距离为18.9厘米;第三层收回距离为16.5厘米;

第四层收回距离为14.7厘米;第五层收回距离为13.4厘米。第一层塔身的塔檐部分总高度约1.47米。

(2)第二层塔身。

第二层塔身相比较于第一层塔身,在外部形式上既有着很大变化,又在结构上相互呼应。第二层塔身总高度为2.36米(第一层塔檐上部至第二层塔檐上部的高度)。

第二层塔身现状情况相对较好,仅在四角和最外层塔檐处有轻度的损坏。第二层塔身檐下墙体部分约为1.08米。西面为平砖面,东面墙体正中开一小神龛,为砖砌拱形,神龛内无造像。神龛两侧墙体上下共开有4个孔洞。东面、北面无神龛,各开有3个孔洞。

第二层塔身塔檐部分没有砖刻斗栱,塔檐部分总高度约1.28米。墙体部分上有双层砖仿木构普拍枋,其上饰一层砖宽度的菱角牙子每面均有19个,菱角牙子两端做直角处理;其上为7层叠涩出檐,层层檐口呈拱形弧度伸出,每层伸出的距离不同:第一层伸出距离约为8厘米;第二层伸出距离为8.7厘米;第三层伸出距离约为10厘米;第四层伸出距离约为11.6厘米;第五层伸出距离约为13.7厘米;第六层伸出距离约为18.2厘米;第七层(最外层)伸出距离约为21.8厘米。第七层与第八层出檐特殊处理,第七层下塔檐与第一层塔身下塔檐形式相同,其槽头为仿木构双排椽头与瓦垄,但第二层塔身的椽头与瓦垄的间距相较于第一层塔身,宽度变大;第八层塔檐与第一层塔身最外部出檐形式相同,瓦垄边缘有模拟滴水和瓦当的形态,且在最外缘砖厚度更加薄。最外层出檐上部为5层反叠涩收檐,每层收回的距离不同:由外向内算起,最外层出檐收回距离为19.6厘米;第一层收回距离为25.7厘米;第二层收回距离为19厘米;第三层收回距离为16.4厘米;第四层收回距离为14.5厘米;第五层收回距离为12.6厘米。

(3)第三层塔身至第十三层塔身。

大象寺塔原有十三层,现状塔刹部分已损毁,第十三层顶部有破损。总体来看,塔身上半部西侧和南侧有一定破损,东面和北面保存较为完好。第三层塔身至第十二层塔身的外部形式与第二层塔身相似,仅在塔身四边的宽度上层层收分,塔身高度逐层递减;塔外观上整体呈现两侧对称的弧线形。塔身上部有些层开有佛龛:第三层西面开有一砖砌拱形佛龛,尺度较小;第七层南面开有一四分之三圆形佛龛,宽度较大。部分层墙面开有排水孔洞。

第三层塔身至第十三层塔身主要在塔檐部分稍作变化。其中,第三至第九层塔身塔檐形制自下而上为:双层砖仿木构普拍枋,一层菱角牙子,4层砖叠涩出檐,一层仿木构砖雕槽头,最外层塔檐,5层砖叠涩收檐;第十至第十三层塔身塔檐形制自下而上为:双层砖仿木构普拍枋,一层菱角牙子,3层砖叠涩出檐,一层仿木构砖雕槽头,最外层塔檐,4层砖叠涩收檐。随着层数升高,菱角牙子和仿木构砖雕槽头的数量也随之减少。与第二层塔身相似,第三层至第十三层塔身的塔檐部分同样为由内向外递增叠涩出檐或叠涩收檐。

大象寺塔的第三层至第十三层塔身四边的宽度逐级递减。以塔身塔檐最宽处计算,自第三层至第十三层宽度分别为:6.31米、6.20米、6.03米、5.89米、5.47米、5.25米、5.02米、4.81米、4.42米、3.92米、3.25米。

内部形式

大象寺塔为实心砖塔,仅在第一层西侧开有拱门,门宽0.8米,高1.92米,内有一小塔心室。其塔身上部其余层均为实心,实心部分为夯土满填。

小塔心室内的造像已经遗失。塔心室呈边长为1.6米的正方形空间,内壁为墙壁四周仅有残存壁画,现状由于缺乏保护,多处可见人为的涂鸦和划痕,破坏严重。据周边村民反映常有人在塔心室内烧火,导致墙壁发黑。塔心室内墙壁高度约为3米。由东面内壁残存壁画可看出原有造像应为坐东朝西,面向塔门。

塔心室内顶为斗四式砖砌穹隆,叠涩收分,共六层,形成一个四面体的“宝罩”。第一、三、五层均装饰五个菱角牙子,其余层为平砖。穹隆部分的高度约为0.6米。

大象寺塔

文物遗存

编辑
大象寺塔的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七层内有神龛。大象寺塔前10余米有建筑基址1处,原有明隆庆六年“大象寺花云居碑”1通,碑文记载山西道监察御史进香事宜,该碑已搬迁。

历史文化

编辑

名称由来

大象寺塔因建在原大象寺内而得名。大象寺之名曾见录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郃阳县志》和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郃阳县全志》,寺于抗日战争时期废毁,仅存寺塔。

文物价值

编辑
大象寺塔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为研究佛教史、科技史和古代建筑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

保护措施

编辑
2003年9月24日,大象寺塔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塔基四边外延8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50米。

2013年3月5日,大象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位置

大象寺塔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关街道安阳村东北黄土塬上。

安阳村

交通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乘坐公交102路,金水小区B区站或金水小区C区站下车,步行前往。

下一篇 韩城九郎庙

上一篇 崇寿寺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