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京楼遗址 编辑
望京楼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新村镇望京楼水库东,是一处夏、商时期遗址,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2010年开始发掘。
望京楼遗址东西长约1100米,南北长1520米,占地面积约168万平方米,发现二里头文化时期和二里冈文化时期两座城址,址城址发现道路、大型夯土基址、祭祀坑、房基、灶、陶窑、灰坑、水井、墓葬等遗迹,出土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蚌器等遗物,陶器较为丰富。望京楼遗址是中原地区继郑州商城、偃师二里头、偃师商城和荥阳大师姑等之后,在夏商大型城址方面的又一重大发现,对研究中原地区早期城市群的发展演变和国家起源意义重大。
2013年3月5日,望京楼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望京楼遗址
地理位置: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新村镇望京楼水库东
所处时代:夏、商
占地面积:约 16800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302-1-302
1974年,当地群众平整土地时出土了 一批青铜器及玉器。
2010年9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为配合郑新快速通道基本建设,正式对望京楼遗址展开发掘。此次发掘发现了三重城墙、三重护城河、城门、道路、大型夯土建筑基址、房基、墓葬等200余处遗迹。
2011年1月5日,河南省文物局邀请国家文物局、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夏商考古专家在新郑召开“河南新郑望京楼遗址专家论证会”。指出,望京楼夏代城址面积仅次于夏代都城偃师二里头,其面积之大在夏代聚落中是较为罕见的,初步推测其性质可能为夏之某一方国都邑。
综述
望京楼城址布局平面图
商代城址
商代城址保存较为完整。城址平面近方形,方向为北偏东15°。东城墙长约590米、北城墙长约602米、南城墙长约630米、西城墙长约560米,城墙宽度为10~20米,整个城址面积约为37万平方米。城墙外侧为宽约15米的护城河。东城墙偏南发现城门和道路,整座城门占地2000平方米,是中国已发现早期城址中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城门。城门宽4.5米,呈凹字形,城门两侧有立柱柱洞及附属建筑设施,从整个城门的结构来看,可谓是后期瓮城的雏形,这将中国瓮城的出现向前推到了商代前期。道路为东西走向,发掘长度为40米,宽4~6米。在城址中南部发现大型夯土建筑基址一处,发掘面积为900平方米,为大型回廊式建筑,北部为主体建筑,西、南、东为配房,中部为庭院。
夏代城址
夏代城址位于商代城址外侧,紧邻商城外护城河。已确定该城址的东城墙及东南、东北城墙转角,其中东城墙长625米。城址平面亦为方形,其护城河紧贴城墙,宽约11米。在距夏商城址城墙东北角约300米处的马垌村东北部及南部钻探时发现有夯土城墙,城墙外为一条人工开凿的壕沟,为外廓城墙和护城河。护城河长约1100米,宽6~25米,深3~4米,经重点勘探,其东接黄沟水,西连黄水河。
望京楼城址出土遗物
望京楼遗址出土的铜器和玉器近30件,铜器有鼎、爵、鬲、觚、斝、罍、盘、钺、锛等,其中青铜钺是中国已出土的夏商时期最大的一件;玉器有戈、璋等,其中最大一件戈用淡青色玉做成,通长53.5厘米,宽9.6厘米,厚0.5厘米;最小的一件用白色冷青玉做成,通长31.6厘米,宽6.6厘米,戈柄用青铜铸造成,柄尾略向下勾,铜、玉衔接处有一圆孔,供固定用;发现石器有斧、铲凿等;陶器残片为鼎、鬲、豆、罐、缸等;纹饰为绳纹、篮纹、方格纹等,还发现有墓葬。
望京楼遗址保护碑
2013年3月5日,望京楼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望京楼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新村镇望京楼水库东。
望京楼水库
交通信息
乘坐公共交通新郑-郑州线至新华西路站下车,步行500米后可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