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古城址 编辑

河南省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京城古城址京城古城址

京城古城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豫龙镇、贾峪镇、乔楼镇交界处的京襄城村周围,东周城址。京城为郑立国之初的大都邑,郑庄公曾赐此城于其弟叔段,故叔段又称京城太叔。其后周襄王避宫闱之乱,曾暂居于此,故又名襄城。

京城古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810米,东西宽1499米,周长6620米。地面尚存城墙九段,总长千余米,其中以东南城角、西南城角、西城墙中段和东北角保存较为完好。西墙木棍孔及夯层十分清晰,夯层厚0.05~0.12米不等,质地坚硬。城内散布大量东周至汉代的陶片,城址内外发现大批战国、汉代空心砖墓葬。砖上画像式样繁多,是研究汉代历史与社会生活及科学艺术的珍贵资料。京城古城址对东周城市考古及郑国历史文化研究均有重要学术价值。

2013年3月5日,京城古城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京城古城址

地理位置: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豫龙镇京襄城行政村

所处时代:东周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314-1-314

历史沿革

编辑

京城古城址

京城古城址为周司徒郑桓公东迁寄孥之所,东周初年郑武公初都之城,后为郑之京邑。郑庄公封其弟太叔段于此。

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周有“叔带之乱”,郑文公迎襄王居此,故亦曰襄城。汉置京县,并截取北部筑东西横城为京县治所。

北齐天保六年(555年),省入荥阳县。清朝合京、襄二字,称“京襄城”。《括地志》曰:“京县城在郑州荥阳县东南二十里,郑之京邑也。”《开封府志》载:“京城在荥阳县东南二十里,郑庄公封弟于此,《左传》所谓京城大叔是也。”

遗址特点

编辑

荥阳京城古城址荥阳京城古城址

京城古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810米,东西宽1499米,周长6620米,因数千年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今地面所存城墙明显者尚有9段,总长千余米。其中东南城角、西南城角、西城墙中段和东北角一带等处保存较好,西墙中段、东南城角高出地面近10米。城墙基宽约40米。城墙基础与城墙均为板筑,西墙木棍孔及夯层十分清晰,夯层厚0.05~0.12米不等,夯窝圆形,直径0.05~0.08米。

京城古城址南、东两面为京水故道,也是京城的南、东护城河,今为深沟峻壑。东部城内阴司涧有龙山文化遗址,西南城角城墙之下有商代遗址。城内留有“御路岗”、“老王”等地片名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平整土地,在城内发现有大面积夯筑基址,说明在京城内曾有大型房屋建筑。

文物遗存

编辑
京城古城址内外地面及断崖上,随处可见商、东周至汉代的陶片,在京城外诸村庄及京城内横城(汉京县城)之南,发现大批战国、汉代空心砖墓葬。汉《韩仁铭》碑即出土于此。1979年,在城内东北部曾出土两枚重约500克的马蹄金。

文物价值

编辑
京城古城址发现大批战国、汉代空心砖墓葬,砖上画像式样繁多,是研究汉代历史与社会生活及科学艺术的珍贵资料。

保护措施

编辑

京城古城址保护碑京城古城址保护碑

1986年11月21日,京城古城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京城古城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8月20日,京城古城址西城墙中段长约214米的墙体采取防治植被再生,从城墙两侧培土,对城墙裂缝部位注浆填实,对城墙个别坍塌部位进行加高夯筑的维修方法,城墙加固工程于2013年12月20日竣工。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京城古城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豫龙镇、贾峪镇、乔楼镇交界处的京襄城村周围。

京城古城址

交通信息

自驾从荥阳市出发经万山路—中原西路—塔山路—悦来西路—京城古城址,全程大约13千米。

下一篇 苑陵故城

上一篇 华阳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