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苑陵故城 编辑
苑陵故城,位于河南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龙王乡古城村东北部,为秦汉时期遗址。
苑陵故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2300米,南北宽1700米。整个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在北墙的中部和西段中部及东墙南北两端筑有马面4个。东城墙高16米,北城墙高9米,城内有许多高土台,城外有31座墓冢和烽火台遗迹,出土有大量铜器、陶器和米字纹空心砖。苑陵故城对研究中原地区的城市布局、城市建筑以及当地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都有着较高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2013年3月5日,苑陵故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苑陵故城
地理位置:河南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龙王乡古城村东北部
所处时代:东周、秦、汉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315-1-315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秦始皇十七年(前230年)设苑陵县,属颍川郡,据《方舆纪要》记载:苑陵城在县(指新郑县)东北十八里,秦邑。
汉初,仍设苑陵县。
晋泰始二年(266年),新郑县并入苑陵县。
隋大业初年(605年)苑陵县并入新郑。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苑陵县;唐贞观元年(627年)再废苑陵,并入新郑县。
苑陵故城西墙与南墙相交的拐角处被古城村部分民宅占压,东部靠近东城墙中段被古城寨村部分民宅占压。苑陵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垣周长约2520米。东墙长约840米,有缺口两个,现存城墙三段,南段长约220米,中段长210米,北段长330米,高16米,基宽32米,顶宽5米。西城墙长约780米,西墙高7米,现存城墙两段,中间有一缺口,南段长约54米,北段长约370米,西南城角无存。南城墙长1260米,中间有两缺口,现存城墙三段,东段长约630米,中段长300米,西段长150米,南城墙东段高9米,西段高3~5米。北城墙长1260米,中间有一缺口,现存城墙两段,东段长约660米,西段长约510米,北墙高9米,基宽13米。中部缺口,是城门的位置。
苑陵故城四周城墙以东墙、北墙保存较好,西墙、南墙保存较差。整个城墙夯筑而成,夯层清楚,城墙下部夯层厚6厘米左右,夯窝为尖圜底,中层到上层夯层约8~13厘米,夯窝为圜底和平底两种,在北墙的东段中部和西段中部及东墙南北两端筑有马面4个。
苑陵故城初步调查发现有许多建筑基址、道路、水井和灰坑。当地群众传说,城西北角面积约70余亩是“监旮旯”,推测应是苑陵县衙所在地。南门外古有五里长街,人称南门外闹市。苑陵城附近有31座墓冢,可能是贵族墓葬。
位于新郑市龙王乡古城师村苑陵故城残存遗址

北城墙西段 残高六七米

西城墙北段保存较好

苑陵故城

苑陵故城全景

苑陵故城残存遗址
郐国都城考证
《史记·楚世家·正义》载:“《括地志》:‘故郐城在郑州新郑县东北三十二里。’”《毛诗谱》云:‘昔高辛氏之土,祝融之墟,历唐至周,重黎之后处其地,是为郐国,为郑武公所灭也’”郑樵《通志》载:“今新郑县东北三十五里,有古郐城是也。”经考证,该城极有可能为西周时期郐国都城。
苑陵故城遗址公园
南城门
苑陵故城遗址公园位于苑陵路和滨河西路北、舜华路东。遗址公园占地面积约1920亩,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郑州园博园相呼应。公园以古遗址保护为前提、以展示秦汉农耕文明为主线,在城内进行全面覆土之后,打造“六圃九囿”景观。
2000年9月25日,苑陵故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苑陵故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苑陵故城保护范围:四周城墙以内(包括城墙)和城墙外侧外扩4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区:保护边线各向外扩100米。
地理位置
苑陵故城位于河南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龙王乡古城村东北部。
苑陵故城遗址公园
交通信息
乘坐公共交通园博园市区4号专线、园博园市区6号专线、园博园市区3号专线、园博园市区5号专线至苑陵故城遗址公园南门站下车 ,步行230米可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