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花寺塔 编辑
五花寺塔,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三乡镇三乡东村,连昌河畔,汉山脚下的连昌宫遗址上。五花寺塔实际修造年代不详,专家推测为宋代建筑。2010年,宜阳县人民政府对塔做保护性修复。
五花寺塔为砖石混砌结构的密檐式塔。其平面为八角,塔身九级,宝相已毁,残高37.2米,塔底外部周长32米,内有塔心室,室内原有通道通至塔顶。五花寺塔塔基高1.5米,用条石铺砌;塔体上部用砖砌。 五花寺塔是黄河流域现存最古老的砖砌佛塔,在建筑、绘画、雕塑上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经千年风霜侵蚀,塔身略微倾斜,但仍屹立不倒,被当地人称为洛阳的“比萨斜塔”。
2013年3月5日,五花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五花寺塔
地理位置: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三乡镇三乡东村
所处时代:宋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167-3-465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宜阳县志》记载其为“唐基宋塔”,宗教界人士和建筑学者认定它为宋代建筑,主要依据是塔中使用了卧木(也叫横木,夹杂在青砖结构中,起固定和部分支撑作用),而这种建筑技术在宋代之前没有出现过。五花寺塔是宋代建筑无疑,但在建造过程中,它很可能使用了部分唐代的建筑材料,因为五花寺塔就是建在唐代连昌宫遗址上的。
建国后,在扒庙建校和搞水利基本建设运动中,五花寺被拆毁,五花寺其他建筑已经无存,只剩下一座孤塔。
2010年,宜阳县人民政府对塔做过测绘,对五花寺塔进行保护性修复(主要是纠正倾斜)。新建五花寺塔在内的汉山文化园,五花寺塔将得到更有力的保护。“汉山文化园占地2300亩,包括五花寺塔和塔东北面的李贺文化园、汉光武帝刘秀庙,念佛堂等建筑。”
2021年4月,宜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对五花寺塔保护设施进行招标。
五花寺塔
佛塔由来
五花寺塔是为了盛放僧人舍利而修建的佛塔。在三乡镇当地,相传着一段话:“身上的东西被盗了,后来追回来,为防止被盗,建个东西把它埋在塔下。这典型的佛经用语,“身上的东西”是指的就是佛骨舍利。
五花寺塔名字取自达摩祖师的偈语“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原因是当地流传,达摩祖师曾游历洛阳,东魏天平三年(536年)卒于洛滨,葬熊耳山,即宜阳县。
连昌宫
连昌宫又名兰昌宫、玉阳宫,是唐代皇家最大的行宫之一,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等人都曾到此游玩过,唐代诗人元稹还写下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
故事传说
俗言云:“三乡有一塔,离天丈七八。”五花寺塔雅致古朴,威武挺拔,屹立在连昌河畔,势遏行云。丽日晴空,巍然壮观,若云蒸雾裹,另有风韵。历代名人权贵,文人学士,常常到此游玩,留下许多诗文。当代著名作家李准1984年游历此地,提笔写下:“古塔笼烟水,山势寂寞雄,人说光武庙,昔日连昌宫”的诗句,并在塔下留影纪念。
地理位置
五花寺塔,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三乡镇三乡东村,连昌河畔,汉山脚下的连昌宫遗址上。
五花寺塔
交通指引
宜阳县境内乘坐公交车677路三乡东站下车步行前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