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朱村曹魏墓 编辑
西朱村曹魏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寇店镇西朱村,是三国时期的墓葬。
西朱村曹魏墓通过形制可以发现,与此前在洛阳孟津发现的曹休墓以及安阳西高穴大墓相似,可判断为曹魏时期墓葬。M1发掘出土327件石楬,其形制、尺寸以及内容、书写风格均与曹操墓所出石楬高度相似,无论是年代、形式和意义都与曹操高陵成为互印的考古证据。通过石楬可以较为直观地了解当时曹魏时期皇室成员的随葬制度和丧葬观念,为研究曹魏时期墓葬文化增添了有力证据,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2017年,西朱村曹魏墓被评为中国社科院2016年度六大新发现。 2019年10月,西朱村曹魏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西朱村曹魏墓
地理位置: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寇店镇西朱村
所处时代:三国
保护级别:第八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8-0184-2-017
西朱村曹魏墓远景
西朱村曹魏墓
M1
M1,为长斜坡墓道砖券多室墓,由墓道、甬道、前室、过洞、后室组成,东西全长52.1米。在墓圹南北两侧和西侧共发现39个柱坑和3条排水沟,为修建墓葬时所搭建临时性保护设施的遗存。墓道西向,长33.9米,上口宽9.1~9.4米,墓道南北两侧壁各留有7级水平生土台阶。墓室为前后室结构,未设置耳室,前后室之间的过洞有木门作为隔断。前室为横列式拱券形顶,内壁东西长4.4米,南北宽4.9米,在前室砖壁及券顶上发现有残存的壁画。后室平面呈方形,边长约3.6米,顶部坍塌。在后室的东北部发现大量板灰和朽木痕迹,以及4块铁质的棺底垫板,应是棺木所在的位置,人骨已完全腐朽。
M2
M2,未进行发掘,只做了勘探工作。墓葬亦为长斜坡墓道明券砖室墓,墓圹平面略呈“甲”字形,东西全长59.8米。墓圹四周共发现柱坑36个。墓道东向,长39.9米,上口宽9.5~10.3米。墓室土圹平面近长方形,东西长19.9米,南北宽12.6~14.7米。
墓主人
西朱村曹魏墓墓主人因为没有发现墓志等直接证据,专家们有不同的说法。
根据M1的形制、建筑方式以及出土遗物特征,一号墓的年代应为曹魏时期,二号墓没有发掘,但两座墓东西一线,建筑方式相似,年代也应该相近。经过综合判断,基本确认了这里是魏明帝曹叡高平陵的陵区,填补了中国古代帝陵研究的一个重要缺环。
M2,墓道宽度达到了10米以上。根据洛阳地区汉晋帝陵以往的考古资料来看,这种规模已达帝陵级别。结合文献记载,发掘者推断M2为魏明帝曹叡之高平陵。专家认为,M1应该也是帝陵级别。
石楬
石楬记有“七钿蔽髻”,魏晋时期蔽髻上所饰“钿”的数量有明确的等级区分。据此可将墓主人的级别限定在皇后之下、九嫔之上,即贵嫔、夫人、诸侯王妃、长公主或者公主。同时,石楬上还记有“赤色绶带”“九旒旌旗”,所以可将墓主人级别限定在列侯到诸侯王之间。石楬有“银鸠车”,此为儿童玩具,意味着墓主人有可能是孩童。
琥珀小儿骑卧羊像
石楬
石楬
石楬
M1发掘石楬内容丰富,分为车马兵器、乐器、坐卧具、衾被枕席、日用杂具、丹药用具、储物容器、饮食炊具、服饰、梳妆用具、游戏玩具、文房用具等十几类。比如“云母犊车一乘,蓐坐、牛人自副”是指以云母装饰的牛车,配有座席和牵牛驾车的仆从。汉代以马车为贵,魏晋时期流行牛车,用云母镶嵌的牛车标志了墓主人身份高贵。“七寸墨漆画金带梳具一盒,金错镜、丹缣衣自副”石楬,属于梳妆用具,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错金镜,尺寸比盒子略小,可以放进盒子内,与记载是吻合的。
石楬
“楬”本质上属于“题署”之物,通俗来讲就是说明牌。曹魏大墓出土石楬上刻有优美的八分体隶书文字,内容是对墓葬中随葬品的记录。石楬为青石磨制而成,表面光滑,制作考究,上部正中的圆形穿孔应该是穿系绳索,推测是将其与对应的随葬品系在一起。曹操墓出土的“圭”形石楬穿孔内,有的还残存有铜链就是佐证。石楬在同时代的曹休墓中并未出土,可见其使用范围不会低于诸侯王的身份,具有较明显的身份象征意义,或仅限于皇室的成员。
地理位置
西朱村曹魏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寇店镇西朱村。
西朱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西朱村曹魏墓,路程约24.6千米,用时约43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