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偃师九龙庙 编辑
偃师九龙庙,又称黄大王庙,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山化镇石家庄村南,是清朝时期的古建筑。
偃师九龙庙为一处儒教庙宇,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当地船工为纪念治水能手黄守才、祈福船运平安而修建的。九龙庙坐北朝南,临伊洛河而建,占地约3400平方米,庙宇内关于黄守才治水故事的雕刻和图画随处可见,现存建筑有钟楼、鼓楼、偏殿、正殿、后殿和耳房。原有山门和戏楼已毁。九龙庙整体建筑气势雄伟,古色古香,斗拱木雕、墀头砖雕、基座浮雕、彩绘壁画等随处可见,刻有花鸟动物、黄守才治水故事,艺术欣赏价值较高,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尤其是清代建筑风格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实物资料。
2019年10月,偃师九龙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偃师九龙庙
地理位置: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山化镇石家庄村南。
所处时代:清朝
占地面积:3400 m²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371-3-17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偃师九龙庙正殿建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后殿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钟鼓楼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五月;东殿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建,西殿为次年建。
民国初年,庙宇被改为学校,庙内神像全被毁掉。
2016年,偃师文物局在上级文物部门的支持下,对九龙庙内建筑进行维修。
俯瞰九龙庙
正殿
正殿
拜殿
正殿前有卷棚作为拜殿。此殿建于嘉庆十六年
大门左右两侧的古建筑便是钟楼、鼓楼,平面方形,为歇山式二层阁楼,歇山飞檐,砖木结构,内部四梁三棚,雕刻有清代典型的装饰花纹。钟楼下层门楣题有“钟楼洪声”四字,鼓楼有额题“鼓楼夜鸣”四字。后殿
后殿
九龙庙之东西有斋堂、客棠、寝堂和储藏等房屋。
正殿匾额“威宣式遏”
木雕
九龙庙整体建筑气势雄伟,古色古香,斗拱木雕、墀头砖雕、基座浮雕、彩绘壁画等随处可见,刻有花鸟动物、黄守才治水故事,艺术欣赏价值较高,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尤其是清代建筑风格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实物资料。
据史料记载,“黄大王”原名黄守才,字完山(一字英杰),明末清初偃师县王家庄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逝于清康熙二年(1664年)。相传黄大王生而神奇,因治水有方,成绩卓著,百姓对他感激万分,称其“活河神”“功并神禹”。朝廷树立典型,封号建庙褒奖。伊洛河流域及黄河中下游一带的百姓对他敬仰有加,纷纷建立起大大小小的黄大王庙。据不完全统计,仅其故里偃师区境内就有27座,九龙庙便是其中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古建筑群。
地理位置
偃师九龙庙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山化镇石家庄村南。
九龙庙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偃师九龙庙,路程约14.8千米,用时约33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