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洞真观 编辑
新安洞真观,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玉梅村的烂柯山,创建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现存建筑为清朝时期重修遗存。
新安洞真观分两区,南为洞窟区,北为古建筑区。洞窟区,现存有五窟,大小不一。古建筑区坐北向南,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现存的三进院落,由南向北为山门、三清殿、官厅、玉皇殿主体建筑,分列于中轴线上;王母殿、奶奶庙、厢房、道房、道坊院分列两厢,形成一组布局严谨的古建筑群。新安洞真观三清殿现存墙壁均有壁画,大殿及山门等建筑内还有彩绘壁画30多幅。洞真观是一处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建筑,有着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2019年10月7日,新安洞真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新安洞真观
地理位置: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玉梅村的烂柯山
所处时代:清朝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375-3-178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明成化年间,新安洞真观重修。
清乾隆年间,新安洞真观重修。
清咸丰年间,新安洞真观重修。
新安洞真观
大殿前檐
山门
三清殿正立面
三清殿
洞真观最主要的建筑为三清殿,平面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外围东西长14.95米,南北宽11.1米,台基宽1米,高0.35米,内东西长13.7米,南北宽9.4米,高约10米,木结构,单层歇山顶,两面坡琉璃瓦覆面,脊饰陶兽及半浮雕牡丹。挑檐下一斗二拱,殿内立柱八根,直径50厘米。全部结构皆用斗拱的巧妙衔接和精确的榫卯技术承托了整个殿堂屋顶的重量。大殿梁架上绘有龙、云纹等图案,殿内尚存壁画23幅,轮廓清楚、典雅庄重、内容丰富,有宗教故事、山水、人物,花鸟等。
山面内槽、晚清咸丰年间所绘壁画
碑刻
石碑
据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晋代有个樵夫名叫王质,也有人唤他作“王樵”或者“王乔”。这天,他进山砍柴,看见两位老者正坐在桃树下下棋。王乔便停下观看。一阵风吹落了桃花,树上挂满了红桃。王乔感觉饿了,就摘了一个桃子吃。他发现,一盘棋还没下完,桃树已花开花谢、桃熟桃落了多次;山上的树木也由绿变黄,由黄变绿多次。王乔惊奇不已,低头一看,才发现自己的斧头柄已经腐烂,只留下生锈的斧头。
王乔回到村里,发现村子跟以前不一样了。一位长者说:“听上一辈人说,一百多年前,村里有个樵夫叫王乔,上山砍柴,一去无回。”王乔这才明白自己在山上遇到了神仙。王乔急忙返回,找到两位老者,要拜他们为师。两位老者没有回应,走进了一个山洞。王乔尾随着他们而去,因此成仙。
后来,人们把王乔砍柴的山称为烂柯山(柯,“斧头木柄”的古称,烂柯,即斧柄朽烂之意),把仙者进入的洞称为王乔洞。
大殿转角铺作
洞真观是一处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碑刻内容丰富,壁画艺术都有着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地理位置
新安洞真观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玉梅村的烂柯山。
洞真观(王乔洞)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新安洞真观,路程约15.6千米,用时约29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