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寺大悲观音大士塔及碑刻 编辑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香山寺大悲观音大士塔及碑刻香山寺大悲观音大士塔及碑刻

香山寺大悲观音大士塔及碑刻,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闹店镇大张庄村南火珠山上,是宋朝至清朝古建筑遗存。

香山寺大悲观音大士塔及碑刻包括:大悲观音大士塔一座、宋至清代碑刻16通和塔林遗址一处,保护范围面积约34万平方米。香山寺大悲观音大士塔居香山寺正中,为八角九级阁楼式密檐砖塔。塔林遗址在香山寺西南隅,20世纪50、60年代遭毁,现为农田。香山寺内留存宋至清代碑刻16通,在国内外佛学界和书法界影响较大。香山寺大悲观音大士塔及碑刻文物丰富,包含古建筑、石刻、古遗址等类型,具有重要的研究、艺术、文化价值。

2013年3月5日,香山寺大悲观音大士塔及碑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香山寺大悲观音大士塔及碑刻

地理位置: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闹店镇大张庄村南火珠山上

所处时代:宋至清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172-3-470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香山寺大悲观音大士塔始建年代不详;唐代,寺塔并存;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宋神宗敕赐重建。

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九月,初刻《香山大悲菩萨传》碑;元至大元年(1308年)七月,重立。

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刻立《重建香山观音禅院记》碑。

元至正九年(1359年),刻立《廉访诗》碑。

明毅宗崇祯三年(1630年),刻立《重修香山观音大士塔碑记》碑。

明代,塔林遗址有梵塔49座,经幢7座;20世纪50、60年代,遭毁。

清顺治十三年(1656)农历七月,刻立《香山大悲观世音大普门禅寺重修碑记》碑。

2020年6月,香山寺大悲观音大士塔及碑刻修缮工程开工;2023年6月,工程完工。

建筑格局

编辑

香山寺大悲观音大士塔及碑刻俯瞰图

香山寺大悲观音大士塔及碑刻包括:大悲观音大士塔一座、宋至清代碑刻16通和塔林遗址一处,保护范围面积约34万平方米。香山寺创建于东汉,为大悲观音菩萨证道之所。香山寺大悲观音大士塔居香山寺正中,始建年代不详,唐代寺塔并存。塔林遗址在香山寺西南隅,占地约40亩,明代有梵塔49座,经幢7座,20世纪50、60年代遭毁,现为农田。

主要建筑

编辑
大悲观音大士塔

大悲观音大士塔

大悲观音大士塔为八角九级阁楼式密檐砖塔。塔高约33米,塔底层为红石垒砌而成。塔身第二、三层有壁龛数百,其余各层均为素面平砌而成,六、七、八、九层外壁辟拱券门,四层辟壶门,每层均用叠涩出檐,檐上又砌平座,突出塔壁,每层高度递减,成八棱锥体,每个转角处都有角梁。塔尖有塔刹,刹下为覆盆,中部为宝珠,上有相轮。

文物遗存

编辑
综述

香山寺内留存宋至清代碑刻15通。其中,由北宋通议大夫、开国公蒋之奇撰文,翰林学士承旨、上柱国蔡京书丹的《香山大悲菩萨传》碑,与金代《重建香山观音禅院记》碑以及明代《重修香山观音大士塔碑记》碑等碑刻的记述内容和书法艺术,在国内外佛学界和书法界影响较大。

《香山大悲菩萨传》碑

《香山大悲菩萨传》碑局部《香山大悲菩萨传》碑局部

《香山大悲菩萨传》碑,位于大悲观音大士塔前。碑身通高2.66米、宽1.46米。全碑48行,满行91字,碑面4185字。元朝重立时增碑文2行86字。碑文记述唐代佛教律宗高僧道宣律师在终南山灵感寺行道时与天神的对话,并由其弟子义常记录,完整地记载了观世音菩萨证道前的家庭背景、出家缘由、修行经过、成道正果的故事。碑文以道宣律师与天神的对话引出“嵩岳之南,二百余里,有三山并列,其中为香山者即菩萨成道之地”。此碑在国内外佛学界和书法界影响较大,是国内已发现的最早的汉化观音菩萨传说的实物证据。

《廉访诗》碑

《廉访诗》碑,长1.2米,宽0.72米,高0.25米。该碑刻镶嵌在大悲观音大士塔北侧券洞内,保存较好。

《重修香山观音大士塔碑记》碑

《重修香山观音大士塔碑记》碑,位于大悲观音大士塔后东北侧。明毅宗崇祯三年(1630年),立碑。赐进士及第、翰林院国史修撰刘若宰撰文并书丹。因刘若宰是明崇祯戊辰科状元,又称‘状元碑’。碑身通高约3米,宽1.42米,厚0.3米,碑面16行,满行49字共638字。碑文14行分三段有607字,主要记述观音大士塔的创建年代,重修经过。碑文用狂草书写。

《重建香山观音禅院记》碑

《重建香山观音禅院记》碑,位于大悲观音大士塔后东侧。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立碑,残高1.80米,宽1.92米.

《香山大悲观世音大普门禅寺重修碑记》碑

《香山大悲观世音大普门禅寺重修碑记》碑《香山大悲观世音大普门禅寺重修碑记》碑

《香山大悲观世音大普门禅寺重修碑记》碑,位于大悲观音大士塔后东侧。碑身通高3.5米,宽1.37米,厚0.39米,碑文18行,满行78字,凡802字。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农历七月,立碑。碑文以“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等崇孝的经典开篇,又引申到“帝王圣贤,莫不以慈孝治天下,而天下莫不知有君臣父子之伦”。叙述了观音菩萨身世及正道经过,通过“观音以手眼活王父”,引申出“慈悲种子,即是大孝之根”。其次讲述了香山寺从“梵宇丛林,阅历世纪,森罗众景,映带诸天”的盛况到明末战乱劫难后的萧条,再到范承祖等推动香山寺重修的“美哉轮奂,金碧交辉”。最后点题“孝子即佛,即菩萨也”。以崇孝并结合观世音菩萨行孝正道,劝世人心顺清庭,尊奉新朝新君。撰文者范文程

历史文化

编辑
相关传说

据传,楚庄王之三女妙善出家于白雀寺,修行正果地香山寺,称大悲观音菩萨,葬舍利于塔下。

相关人物

范文程,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今辽宁省沈阳市)人,官至内院掌秘书院事太傅兼太子太师大学士。范承祖,辽东沈阳人,范文程侄子,时任钦差整饬河南等处分巡兵道提刑按察司佥事,驻汝州巡道。

文物价值

编辑
香山寺大悲观音大士塔为平顶山境内独有的宋塔,造型朴实大方,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香山寺碑刻为中国观音文化起提供了详实的实物依据。

保护措施

编辑

遗址碑遗址碑

2013年3月5日,香山寺大悲观音大士塔及碑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编辑
2023年7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香山寺大悲观音大士塔及碑刻附属文物《汝州香山大悲菩萨传》碑、《重建汝州香山观音禅院记》碑、《廉访诗碑》等三通碑刻列入名录。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香山寺大悲观音大士塔及碑刻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闹店镇大张庄村南火珠山上。

香山寺北门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香山寺大悲观音大士塔及碑刻,路程约17.5千米,用时约30分钟。

下一篇 临沣寨

上一篇 严和店瓷窑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