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沣寨 编辑

河南省平顶山郏县堂街镇境内的水田村

临沣寨临沣寨

临沣寨原名水田村,位于河南省平顶山郏县堂街镇境内。据《水经注·河水》记载:“柏水经城(宝丰)北复南,沣溪自香山东北流入郏境,至水田村。一由村南而北,一由村北而东,环村一周,复东北至石桥入汝”,因村在二水之间,故称“水田村”。因红石而得名的临沣寨,是全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古寨,临沣寨又名红石寨、朱洼寨,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它有雄伟的红石寨城墙、潺潺的护寨河以及保存完好的古宅。有“中原第一红石古寨”之称。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临沣寨

行政区类别:乡村

所属地区:中国华中

邮政编码:467100

人口数量:600多人

方言:中原官话、郑曹次区

基本简介

编辑

郏县永利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临沣寨东1000米

详情

临沣寨临沣寨

临沣寨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堂街镇,该镇地质资丰富。处域东高西低,包括平、沙、山、岗、洼五种地形。曾列入《名山记》的紫云山一峰秀出,紫云环绕,山林叠翠,山泉叮咚,“紫云晴雪”被列为郏县八大景之首。临沣寨被专家誉为中原第一红石古寨, 始建于清同治元年

朱氏三兄弟发迹后以乐善好施、行侠仗义而为外人尊崇,但对自己拥有的巨额财富非常担心。清咸丰末年

尹亮亮告诉记者,对于临沣寨,首先应该是保护,其次才是开发,最重要的是进行保护性的修复,修复将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比如,原先寨墙用的红石是从十公里以外的紫云山上开采运来的,修复时也要用紫云山上的红石。根据规划,临沣寨的保护工程分为三期:一期首先是疏通护寨河,修复部分寨墙,在保护区外规划新村,部分村民可以迁往新村居住;二期是修缮四合院,恢复古街道和寨外芦苇荡;三期恢复城门楼、朱氏祠堂等。临沣寨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后,国家每年将拨付专项保护基金,临沣寨修复与保护的步伐将会大大加快。

将来的临沣寨会是什么样子?尹亮亮这样描绘道:寨外河水潺潺,芦苇荡随风荡漾,映衬着雄伟的红石古寨,勾画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寨内古街、古宅、古商店,居民穿古装,骑马坐轿,清代饮食。游客来了之后,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去体味清代同治年间的居民生活。前景如此诱人,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王春霞)

开发计划

寨门寨门

历史文化名村的地位,无疑被临沣寨寄予复兴和腾飞的厚望。然而,要想通过临沣寨的复兴形成旅游产业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非易事。为了筹集资金,临沣寨所在的堂街镇政府领导也多次到南方招商引资,但因为临沣寨此前并无名气,招商十分困难,开发因而进展不大。

按照临沣寨保护和开发计划,其保护和开发将分三步走:第一步计划在2006年年底以前,先修复古寨墙、红石街和朱家大院中老三朱紫峰的住宅,并疏通护寨河和搬迁部分居民;第二步计划在2006年年底到2007年年底修复朱振南大院和恢复千亩芦苇荡;第三步计划修复朱紫贵大院,复原茶亭、义塾、朱氏祠堂、城门楼等建筑和恢复缺失的文化遗存、民俗文化活动,如补修朱氏宗谱、复制石刻碑记、恢复五虎庙会等。在此期间,完成450人搬迁任务中的余留部分。

全部保护和开发资金需要4000万元,其中第一、二期都达到了五六百万元。在保护和开发中,搬迁居民所需费用将在1500万元到2000万元。

平均每搬迁一户需要费用10万元左右,这也成了制约开发的一个瓶颈,需要平顶山市和郏县共同努力。按照历史文化名村要求,它需要保持原住居民血缘传承的完整性,也需要从保护建筑的角度减少居民,所以寨内只能保留150人。

交通

编辑
汉口-汝州(汉口:21:38--汝州7:15)

返回2201次(汝州23:55--汉口次日10点左右)

汝州-郏县(从汝州上车超不过10元)

郏县-临沣寨(坐公交车郏县--李口,共2.5元)到堂街镇下车,也可以直接和司机说在临沣寨村口下车,看到此路,直走到临沣寨。

荣誉称号

编辑
2022年12月,堂街镇朱洼村(临沣寨)入选《第二批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