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郏县山陕会馆 编辑
郏县山陕会馆,又称郏县山陕庙,也有人称其为关帝庙,位于河南省位于平顶山市郏县城关镇西关大街西段,郏县山陕会馆是清代山陕商贾往来西东南北的驿站和洽谈生意、祀神招财、迎宾宴客的商会场所,是全国保存较好的会馆之一。
郏县山陕会馆坐北面南,占地面积6300平方米,门临河道,其主要建筑有镇河照壁、庙门和戏楼迭建一体的门楼、钟楼、鼓楼、中殿(关公殿)、后殿(春秋楼)、堂楼等古建筑组成。院内东西廊房各11间,中央空地阔大,可容观众千人观戏。郏县山陕会馆建筑布局严整,木、石、砖雕精美,充分体现了山、陕、豫古代建筑综合风格,其建筑群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特征,其木雕、砖雕、石刻技艺高超,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2013年3月5日,郏县山陕会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郏县山陕会馆
地理位置:河南省位于平顶山市郏县城关镇西关大街西段
所处时代:清
占地面积:63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209-3-50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别名:郏县山陕庙、关帝庙
2021年,郏县山陕会馆片区道路、排水及通讯工程升级。
山陕会馆的大门的门饰、砖雕、垂花结构精巧,与二楼的古戏楼构建一体,配以左右之钟鼓楼,使庙门更显得小巧玲珑。郏县山陕会馆建筑功能完备,围墙高大端正,中殿(关公殿)、后殿(春秋楼)、客栈楼馆,以及仓储马厩等一应俱全,显示出古代晋陕商人的聪明才智和经商理念,是山陕会馆中的典型建筑。
微信图片_20190730180502.jpg

微信图片_20190730180459.jpg

8928748a84da04398c7099d57458e7f6.jpeg
照壁
照壁宽8米,高7米,厚1米。基座用质地坚硬、加工平整的红石大块砌筑,灰泥抹缝,密不透水。上部用青砖砌造,青瓦覆顶。壁阴正中砖雕砌筑圆池一个,池内镶嵌砖雕团龙,生动活泼,被时人称之为“镇河大将军”。门楼三间,中门供人出入,两次间为门卫及接待之所。
古戏楼
古戏楼在会馆北面,二楼三间敞通,砖雕楼脊,脊之正中,以砖雕麒麟驮宝瓶之造型,筑成高大的脊刹。
钟楼、鼓楼
戏楼两侧有钟楼、鼓楼。楼基高达4米,钟鼓楼周围各用12根圆木立柱将楼顶十字架梁承起。双层飞檐,斗拱端庄,浑厚朴实。
其他建筑
戏楼北为中殿(关公殿)面阔5间。殿东侧尚有堂楼5间及附属栈舍。再往北去,为后大殿(春秋楼)。
山陕会馆
在中国明清时期,由于个体经商力量微薄,为避免受到地方势力侵扰,身处异地的山陕商人结合后,在很多城镇建造山陕会馆,会馆方便了大家议事言商,同时在团结秦晋地域的商人、互通商情、维护同乡和同业商人利益、调解商业纠纷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山陕会馆东起江浙,西至新疆,北至辽宁,南到两广,遍及全国各地,是山陕商人创造辉煌商业奇迹的缩影。
郏县原是山西、陕西通往安徽的古道,也是洛(洛阳)蔡(蔡州,现驻马店市汝南县)古道上的交通重镇,商贸繁荣。到了明清,平顶山境域的区位优势更为善于经商谋富的山西、陕西二省商人所看重。故山西、陕西两省商会在此设置办事机构,后有21名商人捐资兴建会馆,作为迎宾、联谊、祭奠的场所,会馆内供奉关帝。郏县山陕会馆是由山西、陕西商人合建的一处庙宇与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
2019年,郏县山陕会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万里茶道”申遗项目遗产点
地理位置
郏县山陕会馆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城关镇西关大街西段。
山陕会馆
交通指引
郏县人民政府距离郏县山陕会馆1.9千米,可步行前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豫陕鄂前后方工作委员会旧址
上一篇 临沣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