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王庙与昼锦堂 编辑

元至清代文物

韩王庙与昼锦堂韩王庙与昼锦堂

韩王庙与昼锦堂,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东南营街路北,建于宋代,元大德二年(1298年)重修。

韩王庙又名韩忠献公庙,也称魏公祠,是宋代三朝宰相韩琦去世之后被宋徽宗皇帝封为魏郡王而建筑的。韩王庙大殿为单檐悬山顶绿琉璃瓦覆盖,面阔3间,山墙厚0.5米,有4根上角石柱,柱高3.15米,额有花卉彩绘。殿前带月台,殿内塑有韩王像和童男童女两侍人像。昼锦堂是韩琦任相州知州时,在州署后院修建的一座堂舍。

2013年3月5日,韩王庙与昼锦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韩王庙与昼锦堂

地理位置: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东南营街路北

所处时代:元至清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180-3-478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韩王庙

韩王庙是北宋初年三朝宰相韩琦去世之后被宋徽宗皇帝封为魏郡王而建筑的生祠,金代毁于兵火。

元大德二年(1298年),在原址重建,名为韩魏王新庙,俗称韩王庙。

清康熙三年(1664年),重修大殿。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两宫回銮。

1964年,安阳市文物部门对韩王庙西配殿屋面及门窗进行了维修。

1996年,安阳市文物部门对韩王庙西配殿墙体进行挖补维修。

2004-2005年,对韩王庙开展了修复工程。

昼锦堂

昼锦堂始建于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原址在安阳老城东街东段高阁寺附近,是韩琦以武康军节度使身份治理相州时所建。

明弘治十一年(1498),彰德知府冯忠在古城东南隅韩王庙的东侧重建了昼锦堂。

1968年,昼锦堂大殿、拜殿、忌机堂、观鱼轩、狎鸥亭等,被火焚烧,大门外一对石狮被毁。现存大门、二门、东西厢房、书楼、三株古槐及书院讲堂等。

清乾隆五年(1740年),彰德知府李渭奉巡抚令,将昼锦堂改为昼锦书院。

2006年,开展了韩王庙与昼锦堂群体建筑油漆、彩画工程。

2012年,新建碑廊面阔34间。

2013年,更换韩王庙东配殿大梁。

2020年,完成韩王庙与昼锦堂安防工程。

2021年,实施昼锦堂奎楼修缮和院落绿化核准。

2022年7月,安阳市政府回复关于尽快修复安阳韩王庙昼锦堂的提案。

建筑格局

编辑
韩王庙

韩王庙又名韩忠献公庙,也称魏公祠,是宋代三朝宰相韩琦去世之后被宋徽宗皇帝封为魏郡王而建筑的。韩王庙大殿为单檐悬山顶绿琉璃瓦覆盖,面阔3间,山墙厚0.5米,有4根上角石柱,柱高3.15米,额有花卉彩绘。殿前带月台,殿内塑有韩王像和童男童女两侍人像。大殿梁架为草栿造,斗拱为双下昂五彩斗拱,琉璃瓦沿边和中心点缀,庄重典雅。院内还有一通石碑,书刻宋神宗“两朝顾命,定策元勋”八个大字。德宗匾其门曰:适时济物;慈禧太后匾曰:器博道闳。

韩王庙与昼锦堂

昼锦堂

昼锦堂是韩琦任相州知州时,在州署后院修建的一座堂舍。并据《汉书·项籍传》“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之句,反其意而用之,故名“昼锦堂”。原昼锦堂和拜殿顶覆绿色琉璃瓦沿边和中心点缀,殿中后侧悬挂金字黑底“昼锦堂”三字木质大匾。堂后为忌机楼,东有狎鸥亭,西有观鱼轩,中有鱼池康乐园,后为书楼。此处园林式的秀丽幽雅建筑,时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昼锦堂大殿、拜殿、忌机堂、观鱼轩、狎鸥亭等被火焚烧,大门外一对石狮被毁。现存大门、二门、东西厢房、书楼、三株古槐及书院讲堂等。昼锦堂院西侧为商王庙。韩琦对商王尊敬,而殷商在安阳建都,也是安阳人,所以在此建一商王庙,有大殿、拜殿。

文物遗存

编辑
昼锦堂中号称“三绝”的昼锦堂记碑,高两米,刻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此碑由北宋文学家、副宰相欧阳修撰文,书法家“一代绝手”,礼部侍郎蔡襄书丹,记述三朝名相韩琦之事迹。有关此碑还有诸多传说,如欧阳修用新稿换回旧稿,韩琦再三读之,见通篇只在头二句加两个“而”字,传为文章修改的佳话。蔡襄书时每字写10个,优中选优,号称“百纳本”,被宋人称为“本朝第一”。后由书法家邵必题写碑额,所以此碑也称“四绝碑”。碑文拓片,曾赴日本展出。

历史文化

编辑

相关人物

韩琦,字稚圭,是北宋名相,执掌大权,名重一时。安阳是韩氏家族的发地,也是世界韩氏寻根祭祖的圣地。

文物保护

编辑
1963年,韩王庙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韩王庙与昼锦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韩王庙与昼锦堂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东南营街路北。

韩王庙与昼锦堂

交通指引

安阳市内乘坐公交车7路、 29路、33路文化路口站下车,步行前往。

下一篇 高阁寺

上一篇 兴阳禅寺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