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 编辑
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合涧镇肖街村西洪谷山,始建于北齐时期。
洪谷寺塔为七级密式砖塔,高15.40米。平面呈方形,上面诸层逐渐变低。南面辟门,刹为宝瓶式,檐为叠涩檐。塔内中空,用叠涩法砌出塔室,至第六层收顶,不能登临。 千佛洞石窟石窟在洪谷寺东北崖山腰上,内平面呈马蹄形内外共雕大小佛像一百二十八个,洞外东崖壁上刻有赞佛偈语,年代为“大齐武平五年(574年)八月”。窟内嵌砌有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所刻佛经,又有北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摩刻。 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是洪谷山佛教经过千年星火相传保留下来的丰富而宝贵的遗存,是研究当地文化的重要资料和物证。千佛洞石窟延续北齐造像的遗韵,加上地处东魏、北齐二朝的都畿内地,成为北朝佛学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场地之一,在石窟造像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013年3月,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
地理位置: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合涧镇肖街村西洪谷山
所处时代:南北朝至明朝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551-4-05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洪谷寺塔始建于北齐,唐代重修。南北朝时期,天竺高僧佛图澄在邺传布佛法,盛况空前。东魏、北齐诸帝,皆敬奉佛法。高僧僧达被孝文帝、梁武帝及北齐文宣帝隆重礼遇,洪谷寺是为其所建。
洪谷寺千佛洞石窟始凿于北齐武平五年(574年),后于洪谷寺之兴建。
1978年4月至6月,河南省文化局拨款由林县文化馆主持对林县洪谷寺塔进行了修葺。
洪谷寺塔
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合涧镇肖街村西洪谷山,地处林虑山行山脉。洪谷寺塔是清代乾隆《林县志》所赞誉的“林县八景”之一。北齐至清代先后在这里建有洪谷寺、宝岩院、金灯寺、嘉佑院(元称太平寺,今人称小寺)、瓮洪寺(灵鹫寺)、五松亭、千佛洞、隐庵等宗教场所。千佛洞石窟亦名下生塔,唐时称龙华浮图。千佛洞石窟背依紫伞之峰,南临洪谷幽溪。五代画家荆浩曾隐居洪谷,并在此创立了“北方全景山水画派”。魏晋南北朝以来,随着佛教的快速传播,建造石窟之风日益兴盛。当时北方地区的石窟大多开凿在“丝绸之路”沿线,或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附近。
洪谷寺塔林分上塔林、下塔林,现存金、元、明代古塔11座,其中上塔林4座、下塔林7座,均为喇嘛塔式,多数塔残损严重,金代宝和尚之塔价值最为重要。
宝和尚之塔
洪谷寺塔
洪谷寺塔
塔门的砖券部份已塌,石门及门额均逸。石门框高1.42米,宽0.33米,厚0.19米,正侧二面有减底线刻,正面刻宝相花、下为龙云纹,边饰帽钉纹;侧面上刻道馗首,下为卷茎草,草内又绘宝相花,周饰纽带式纹。门砧石为长方形,外部雕刻石狮,昂首蹲卧,造型古朴。塔的主要用材是砖,其次是石、木。砖分长砖和方砖两神,长砖长32厘米、宽16厘米、厚6厘米;方砖长32厘米、宽32厘米、厚6厘米。砌砖时用红土粘合。檐部及外壁用砖,全部经过水磨,砖缝1毫米许,棱角分明,表面平滑。
千佛洞石窟
千佛洞石窟
千佛洞石窟石窟在洪谷寺东北崖山腰上,窟洞外有高石台阶。内平面呈马蹄形内外共雕大小佛像一百二十八个,最大的高约2.8米,最小的高0.16米,洞外东崖壁上刻有赞佛偈语,年代为“大齐武平五年(574年)八月”。窟内嵌砌有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所刻佛经,又有北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摩刻。
刻经
千佛洞石窟,唐时称龙华浮屠,石窟坐北面南,洞外以青石砌作单层塔龛,东西长3.97米,檐高2.67米,门楣上两侧檐下分嵌两方造像题记,东侧题记为:“大齐武平五年于洪谷寺东四百余步,名山之侧,遂造大石像一躯,并二菩萨、阿难、迦叶等。”西侧一方刻有比丘僧员操于唐乾封元年(666年)敬造的龙华浮图一所,并《观音金光明经》一偈、《无量义经》半篇,写经言于石。后壁中间雕阿弥陀佛,高2.78米,头手均残,身着袈裟,结跏趺坐在束腰莲座上,旁立二弟子,头手皆残。外侧为二胁侍菩萨,头残,颈饰项圈,袒胸,披长帛,赤足立于束腰莲座上。大佛上顶部浮雕二飞舞的供养人,头束高髻,祖胸着裙,手捧供果。大佛头东侧后壁刻有“张商英结缘来此”七字,为宋元祐五年(1090年),时任开封府尚书右仆射的张商英游此题书。西壁右侧上部嵌砌唐刻《金刚经》二方,下边一方前刻《金刚经》,后刻《无量义经》半篇,东壁南侧上方刻《金刚经》,下一方前为《妙法莲华经》,后刻《金光明经》,洞内其余壁面刻有一百多尊小化生佛,多坐于莲座上。洞门拱券面上凿三龛,中龛较大,为阿弥陀佛,两侧为阿难、迦叶二弟子,外侧为胁侍菩萨。
遗址碑
地理位置
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合涧镇肖街村西洪谷山。
洪谷寺塔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路程约18.3千米,用时约33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