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唐寺塔 编辑
广唐寺塔,又称白马塔,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塔铺街道办事处塔铺村广唐寺旧址内,是宋代古塔遗址。
广唐寺塔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据塔内题记推定,该塔毁于唐末;北宋中期,进行复建;明代,曾进行过大修。广唐寺塔面南,平面为六角形,建筑形式为七级楼阁式砖塔。塔通高26.8米,塔身随塔基作六边形,塔内置塔心柱、塔心室,塔内做直斜式和迁回盘旋的砖砌梯道,旋转可直达顶层;塔身每层辟有真假门窗;塔体各角均砌圆形及棱形倚柱,整座塔逐层收敛,高度均匀递减,呈抛物线形,具有典型宋代砖石建筑遗构特征。广唐寺塔由外到内结构衔接搭配合理,斗拱磨制细腻,棂窗雕刻富于变化,细部处理得当,展现了古代匠人较高的建筑技艺,是研究宋代建筑及砖石雕刻艺术的宝贵资料,为宋代建筑、科学技术和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
2013年3月5日,广唐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广唐寺塔
地理位置: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塔铺街道办事处塔铺村广唐寺旧址
所处时代:宋朝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169-3-46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别名:白马塔
2019~2020年,延津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对广唐寺塔进行维修。
广唐寺塔
建筑特征
塔壁
广唐寺塔所用砖料均经过磨制:塔壁面砖与砖之间用白灰浆黏结;壁体内砖则用黄泥浆黏合。砌法:条砖垒砌数层顺砖后,再砌一层丁砖而成;门窗洞口多为券顶式;过廊、梯道多为叠涩式;部分部位也有拱券与叠涩相互兼用的做法;券门、过廊、梯道在墙体内都砌有木骨,台阶石条使用横木连接;倚柱有两种形式,即圆形和棱形。倚柱主要用于承托转角辅作,增强塔体的稳定性;墙体顶部皆用两层平砌砖拔檐。各檐高度和深度不一,增强了塔体外观优美感;斗拱皆砖制五铺作双抄斗拱,平身科一至三层每边各8朵,四至五层每边各7朵,六层每边各6朵,角科每层转角处各置1;一层南北各辟券门、圆拱,南门可进入一层塔心室。北门可进入梯道,直上第二层。第二层以上各层,均辟有半圆拱券门,并饰有网纹格棂窗和球纹格眼窗。第二层正南辟半圆拱券门,每隔一面辟一同样券门,共三门,其他三面饰长方形网纹格假棂窗。第三层对应第二层错置三券门和三窗。四至七层每层均辟一券门、半圆拱,每层错一面辟门。四层东北面辟券门,西南面饰方形盲窗,其他各面饰长方形网纹格棂窗。五层正南面辟券门,其他各面均为素面。六层西北面辟券门,券门上部两侧与其他各面上部正中均饰外方里圆形眼窗。七层东北面辟券门,其他各面均为素面;平板枋、挑枋、挑檐、檐橡、小连檐等均采用砖砌仿木构做法,檐上做四至七层反叠涩砖或大扒砖,以利于排水。各翼角置木质角梁以挂风铎。
结构特征
广唐寺塔
塔内题记
广唐寺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5年),其规模为:大门三楹,正殿三楹,后殿三楹;正殿前左侧为伽蓝殿,三楹,右侧为祖师殿,三楹。何时废寺无考证,白马塔幸存。
广唐寺塔遗址碑
地理位置
广唐寺塔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塔铺街道办事处塔铺村广唐寺旧址。
广唐寺塔管理处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广唐寺塔,路程约13.9千米,用时约23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