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桥遗址 编辑
董桥遗址,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嫘祖镇吕店乡董桥村东南缓坡岗地上,面积约48万平方米,是黄帝正妃嫘祖的故里,是新石器时代遗址。
2006年6月,调查发现董桥遗址是一处以仰韶文化为主,兼有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东周文化和汉文化的多种考古文化共存的综合性、多层次的古聚落遗址。这里的仰韶文化是以泥质红陶与泥质姜黄陶为主,但前者比例略大后者,夹砂红陶次之,夹砂姜黄陶再次之,夹砂灰陶极少,夹砂陶砂粒与蚌料裸露于器壁而鲜明,泥质陶土多经淘洗而细腻,有少量红衣陶和少量的外壁为红色,内壁为灰色陶,多用于钵、碗诸器。董桥遗址对研究仰韶文化及炎黄时代炎黄文化分布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3月5日,董桥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董桥遗址
地理位置: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嫘祖镇吕店乡董桥村东南缓坡岗地上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
占地面积:约 4800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283-1-283
董桥遗址
地理环境
董桥遗址,位于西平县吕店乡董桥村东南部,东邻孙庄,北依西(平)出(山)公路,西、南两面有淮河的四级支流西草河从遗址西北环而折向东南,为洪河支流。河道宽15~50米不等,深2~5米不等。海拔70米左右,北纬33°22′,东径113°45′。东距西平县城27千米,西距乡政府所在地吕店3千米。遗址向西约10余千米是伏牛山余脉,地形西北高东南低,为山前冲积扇的东沿,北接师灵岗。师灵岗是舞阳岗向东的延续部分。其南面接芦庙以南坡岗山地。南北两面岗地高差均5~20米,其间为洪河上游,北有西草河、小洪河,南有青铜河,棠溪河众支流,水源充沛。再向西约10余千米是舞阳县和舞钢区东部的丘岭山地,海拔约200米左右。这样的地形大势形成舞钢区山地,向东为海拔60米的冲积扇,直至吕店董桥一带,遗址在平原与山前冲积扇的交汇处,北有师灵岗,南有芦庙以南山前岗地,形成钳形地势,董桥遗址正位于钳形口内侧的中心部位,属河旁的第一、二级台地,地质属第四系全新统。土壤为棕褐色重亚砂土,黏性较大,宜于保墒,有利于早期旱地农业的耕作和便于远古人类的生存。
遗址年代上限与文化因素
董桥遗址中的仰韶文化是其最早的考古学文化,也是中国古代新石器时代中期原始氏族社会逐步走向繁荣的物质文化。董桥仰韶文化部分早期遗物的年代,其上限不会超出距今6800年左右,其下限不会晚于距今6400年左右。董桥遗址虽位于淮河流域北部地区,其仰韶文化仍保持中原仰韶文化的特征,与石固裴李岗文化晚期关系密切。裴李岗文化末期与仰韶文化发展的历史阶段大致处于炎黄时代。董桥遗址的仰韶文化早期当属于炎黄时代的早期,这一历史阶段西平远古人类已开始定居生活,氏族集团业已形成。与历史传说相对应,史前时期为西平西陵氏嫘姓国。
绳纹瓦片
嫘祖像
文化活动
2007年11月12日,在西平县隆重举行“中国嫘祖文化之乡”和“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授牌庆典。
纪念嫘祖
董桥遗址遗址碑简介
地理位置
董桥遗址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嫘祖镇吕店乡董桥村东南缓坡岗地上。
董桥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董桥遗址,路程约26.5千米,用时45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台子寺遗址
上一篇 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