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公戒师和尚塔 编辑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秀公戒师和尚塔秀公戒师和尚塔

秀公戒师和尚塔,又名普照寺塔,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李屯镇振兴街。系金代高僧秀公戒师和尚的墓塔,建于金明昌四年(1193年)。

秀公戒师和尚塔为六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通高15.31米,石质塔刹。下部为塔基,高1.86米,用31层砖垒砌而成,塔基边长2.6米。每层塔顶部用砖砌出普柏柿,上置斗拱,承托各层塔檐。塔壁错缝平直,各级檐层砖磨仿木斗拱。二级南面设塔门,塔门上嵌塔铭;三级北面设望窗;四级、七级均设壁龛。底座周长13.8米,塔身逐级内收,顶部装石制仿法轮塔尖。塔顶用七层砖反垒砌而成,上承石质塔刹。秀公戒师和尚塔外有多处砖刻花卉及佛像,形态各异,种类繁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013年3月5日,秀公戒师和尚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秀公戒师和尚塔

地理位置: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李屯镇振兴街

所处时代:金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173-3-471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金明昌四年(1193年),秀公戒师和尚圆寂后,其弟子广全、广尔、善超、善惠等建造此塔。

金明昌五年(1194年)八月,历时九个月告竣,名曰“秀公戒师和尚塔”,又称“普照寺塔”。

2021年12月29日,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普照寺遗址开展修复工作,对普照寺塔(秀公戒师和尚塔)塔身进行清理保护。

秀公戒师和尚塔

建筑格局

编辑
秀公戒师和尚塔为六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通高15.31米,石质塔刹。下部为塔基,高1.86米,用31层砖垒砌而成,塔基边长2.6米。每层塔顶部用砖砌出普柏柿,上置斗拱,承托各层塔檐。塔壁错缝平直,各级檐层砖磨仿木斗拱。二级南面设塔门,塔门上嵌塔铭;三级北面设望窗;四级、七级均设壁龛。底座周长13.8米,塔身逐级内收,顶部装石制仿法轮塔尖。塔顶用七层砖反垒砌而成,上承石质塔刹。石质六边形刹座上承三重相轮及刹尖,刹杆固定在第七层藻井顶部木板上,上部穿入刹座、相轮及刹尖。

文物遗存

编辑
秀公戒师和尚塔二级南面设塔门,塔门上嵌塔铭载:“金明昌五年甲寅八月......”,铭文中记述了金代高僧秀公戒师和尚“心田皎净”,毕生追求“旷达玄妙”的僧侣生涯与坎坷人生。还记述了金代僧人办的抚恤收养机构谢塘福胜院,从一个侧面使后世了解到金王朝在南宋政权和蒙舌政权的夹击下,历年战争,青壮年多被迫应征从军的社会状况。残酷的战争使中原地区人口锐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少年失父、老年丧子的悲惨状况比比皆是,可谓老无所养,孤寡充盈。秀公戒师和尚办谢塘福胜院,表现了他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他令人钦佩的品行。这对金代佛教的研究无疑起着弥补的作用。

历史文化

编辑

普照寺

普照寺,原名崇林寺,世传创自李唐王朝。位于平舆县西南19千米普照寺村北。如今寺院早毁,仅存此塔。普照寺中除秀公戒师和尚塔外,还有大佛殿、中佛殿、天王殿、关帝殿、毗卢殿及僧舍数十间,元末悉毁于战火。普照寺在清代咸丰年间,被路经此地的农民起义军捻军拆迁一空,现仅存秀公戒师和尚之墓塔。

秀公戒师和尚

秀公戒师和尚,扶沟县人,俗姓张,七岁出家,到郡城县(今属深河市郡城区)彼岸寺百法院受业,三十余岁主持普照寺。

文物价值

编辑
秀公戒师和尚塔外有多处砖刻花卉及佛像,形态各异,种类繁多,雕刻精致,题记清晰,时代特征明显,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该塔塔基为六边形,层层收敛,斗拱形态各异,但又浑然一体,设计巧妙,形象丰富,是一组匠心独具的艺术佳作,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2013年3月5日,秀公戒师和尚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秀公戒师和尚塔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李屯镇振兴街。

秀公戒师和尚塔

下一篇 闰楼遗址

上一篇 正阳石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