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闰楼遗址 编辑
闰楼遗址,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付寨乡付寨村闰楼北,是一处大型商代晚期贵族墓群,面积约150万平方米。
2008年9月29日,闰楼遗址经过部分抢救性发掘,发现墓葬265座,多为商代贵族墓葬,出土有青铜器、陶器、骨器、石器,共275件。闰楼遗址墓地面积大,古墓葬分布密集,出土文物丰富,为研究淮河流域上游晚商文化及淮夷集团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学术资料。
2019年10月,闰楼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闰楼遗址
地理位置: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付寨乡付寨村闰楼北
所处时代:商
占地面积:约 1500000 m²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085-1-085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闰楼遗址发掘现场
闰楼遗址是一处大型商代晚期贵族墓群,面积达150万平方米。闰楼遗址墓葬以中小型墓葬为主,成组排列,多设有二层台及腰坑,殉狗之风盛行,随葬器物组合为鼎、觎、爵、戈等。该墓地墓葬形制多样,既有排列有序、相对集中的贵族墓葬群,又有结构小而精的武士墓葬,还有简陋的平民墓葬,对研究晚商墓葬形制和丧葬习俗有着重要价值。
墓地分布
闰楼遗址墓葬
II区位于I区东侧的台地上,南北长320米、东西宽130~250米,总面积8800平方米。共布探方十三个,发掘墓葬十座。墓葬分布较少,文化层单纯,有井、灰坑等遗迹分布。多为小型墓,有唐代和明代墓葬。
III区位于II区东侧南北向的土岗上,南北长800米、东西宽150~350米,总面积200000平方米。共布探方十五个,发现井一眼、房屋基址二处,发掘墓葬四十一座。墓葬相对集中分布的有二处,其他较为零散。
地层堆积
闰楼遗址墓地地层堆积主要分布在I区南部和西部,文化层10~70厘米。通过铲探,在1区中部发现一片浅灰色沙质土,分布面积约600平方米,沙质土,东部较薄,分布不均,发现商代灰坑、井等遗迹。II区、III区有零星商代灰土层,发现房基、灰坑、井等遗迹。
墓葬地层堆积,墓口以上的地层堆积有两层。第1层:耕土层。厚20~40厘米。黄褐色,质松软。包含烧粒、炭粒及近代瓷片植物根茎和商代遗物。第2层:商代文化层。深30~80厘米,厚10-70厘米。灰褐色,质较硬。包含烧土粒、炭粒、石器残块、铜器残片、陶片等。陶片较多,以泥质陶为主,夹砂陶次之。陶色以黄褐色为主,灰陶次之,有部分白色硬陶。以绳纹和素面为主,刻划纹次之。可辨器形有簋、鬲、尊、豆、罐等。
墓地形制
二百五十五座商代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未发现墓道及殉葬坑。墓口与墓底同大。
墓室,长1.6~4.15米。大多数墓葬长2~2.8米,此类墓占总数的65%。宽0.38~2.3米,宽大于2米、小于0.7米的较少。深0.36~4.35米,大多数墓葬深1~1.8米。墓室面积较大者为6.84~9.55平方米、小者为0.6~1.08平方米,绝大部分为2.5~3.75平方米,小于2平方米或大于4平方米的墓葬都较少。
墓向,墓的方向可分为北向、南向、东向三种,北向墓葬又分东北向和西北向,0~30度东北向墓葬占总数的89%,330~359度西北向墓葬占总数的0.94%。方向为190度的南向幕葬四座,占总数0.15%。东向墓葬仅一座,占总数0.04%。
结构,可分为二层台、腰坑两类。大部分墓葬都有二层台,其中墓底四边都有二层台者居多,少数墓葬只三边或两边有二层台,没有二层台的可能与不用棺椁有关。腰坑,长方椭圆形坑。一百七十二座墓有腰坑,其余破坏过甚,形制不明。腰坑长度多0.6~0.9米、最长1.4米、最短0.3米,宽度一般0.25~0.4米,最宽0.46米、最窄0.2米。深度一般0.16~0.35米、最深0.55米、最浅0.06米。
葬具
绝大多数慕葬有棺,木质单棺,仅M31有椁痕,有的棺内残留有席等织物痕迹,棺灰内残留黑、红色漆片,由于保存情况不好,或经过扰动,清理不出形状,部分墓底铺有朱砂。部分小型墓未发现棺木,用席等殓葬。棺室长度一般2~2.6米、最长4.15米、最短1.4米。棺室宽度一般0.45~0.9米,最宽1.26米、最窄0.26米。墓室的高度较难测得准确数据,由于墓室上部填土的挤压和二层台的坍塌,导致棺木塌陷错位,大部分棺室高度为0.2~0.35米、最浅0.05米、最深0.55米。
墓主
墓主骨架普遍保存较差,能清理出形状者均为直肢葬。其中仰身葬一百零五座,侧身葬一座,俯身葬一座,葬式不明者一百一十座,未见人骨者三十八座。
殉牲
殉狗较普遍,多摆放在二层台两侧及脚部,数量一般一至二只,最多殉六只。墓室填土及腰坑中也有殉狗,但不多见,个别殉狗旁放置有铜铃。有的肢体有捆绑姿态,似为下葬时活埋。解剖腰坑时,除发现有殉狗外,还发现有小型禽类碎骨,由于破碎严重,无法确定种属。推测稍大些碎骨应为鸡或飞禽类,稍小的为鱼类。
随葬品
随葬品包括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等青铜容器一般放置在墓主头端或两侧二层台上,部分置于足端二层台上。有将青铜容器打碎放在二层台上的现象,疑为“碎器葬”。觚、爵置于头部两侧,兵器放置在墓主腰旁或肩部,从残留木柄痕迹看,也有放置在胸部或足部者。铜铃放置在二层台及慕主头部,个别出于墓扩填土的四角。玉器多置于墓主头端、口内、胸前及腰部,头端、口内多放置玉管饰,胸部、腰部多放置玉鱼、柄形器、玉璜等。陶器一般置于头端二层台中部或两侧,置于足端者较少,一般只放一件,个别放两件,以陶簋为主。
闰楼遗址出土有青铜器、陶器、骨器、石器,共275件。陶器器形有簋、尊、鬲、豆、罐、瓶、瓿、箕形器、圆饼、纺轮等。陶质以泥质灰陶为主,泥质褐陶占一定比例,有少量夹砂灰陶和褐陶。纹饰以绳纹,另有弦纹、刻划纹等。绳纹主要施于鬲、簋、罐腹部,个别高施粗绳纹。弦纹、刻划纹多施于簋、罐口部、腹部及足部;青铜器包括尊、斝、鼎、觚、爵、铃、钺、戈、刀、簇、锛、凿、矛、勺、轭首等;玉石器可辨器类有虎、簪、璧、鱼、管饰、柄、面饰、觹、铲、勾云形饰、戚、圭、有领玉瑗、璜、柄形器、玉饰件、绿松石饰件等;石器包括簇、匕、簪、锥等。
铜鼎
闰楼遗址出土铜鼎
铜爵
闰楼遗址出土铜爵
铜舰
闰楼遗址出土铜舰
玉柄形器
闰楼遗址出土玉柄形器
“癸酉”铜鼎
闰楼遗址出土“癸酉”铜鼎
饕餮纹铜伽
闰楼遗址出土饕餮纹铜伽
闰楼遗址碑
地理位置
闰楼遗址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付寨乡付寨村闰楼北。
闰楼
交通信息
自驾:自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闰楼遗址,路程约19.7千米,用时约30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