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仙观 编辑

河南省济源市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奉仙观奉仙观

奉仙观,又称荆梁观,位于河南省济市荆梁北街265号,始建于唐垂拱元年(685年),存有河南省现存5座金代木构建筑之一——三清大殿 。

奉仙观坐北朝南,整体为长方形,长90.5米,宽45.5米,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现存金、明、清各代建筑山门、玉皇殿、三清大殿、厢房等十座三十间 。奉仙观内三清大殿是中国减柱造建筑的典型作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

2001年6月25日,奉仙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奉仙观

地理位置:河南省济源市荆梁北街265号

所处时代:金至清

占地面积:4200 m²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5-0348-3-154

历史沿革

编辑
唐垂拱元年(685年),道士孔志道创建奉仙观。

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奉仙观三清大殿改建 。

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奉仙观三清大殿重建 。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道士卫葆光重修奉仙观玉皇殿、三官殿。

明正统十年(1445年),道士韩嵩岩重修奉仙观讲堂。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奉仙观重修三官殿,重建山门、东西配殿。

1984年,奉仙观修复东西配殿。

1989年,奉仙观三清大殿维修。

2004年,奉仙观玉皇殿、山门等建筑维修 。

建筑结构

编辑
奉仙观坐北朝南,整体为长方形,长90.5米,宽45.5米,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现存金、明、清各代建筑山门、玉皇殿、三清大殿、厢房等十座三十间 。

奉仙观

主要建筑

编辑

三清大殿

山门

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系清代单檐悬山式建筑。明间置实榻门,次间装八边形斜方格窗,梁架采用中柱式,前后为对称的双步梁和单步梁。门两边为悬山式垂花门 。

玉皇殿

玉皇殿

玉皇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是明代单檐悬山式木构建筑。前檐柱为小八角形石柱,有柱侧脚和柱升起,为明代建筑典型特征。殿顶正脊的琉璃瓦饰构件上堆塑有花卉、龙凤等图案。殿内梁架和斗栱上存有明代彩画。殿内供奉玉皇大帝 。

三清大殿用材

三清大殿

三清大殿是奉仙观的主殿,重建于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面阔五间,进深七架椽,单檐悬山造。建筑平面布局为减柱造,仅施两根后金柱。檐柱为小八角形石柱,覆盆式柱头。阑额断面狭而高,不出头,额枋上未施普拍枋。前檐下置五铺作单抄单下昂,补间铺作在花头子上使用真昂。后檐设四铺作单抄。梁架采用荆木、柿木做梁,桑木、枣木为柱的做法。整体木结构保留着标准的金代建筑手法 。

文物遗存

编辑
奉仙观内现存太上老君石像碑、唐玄宗李隆基撰文和题额的玉真公主受道灵坛祥应记碑、明代李宗德的石棺及二十四孝图刻、清代书法家李唐吉为张光禄书写的墓志铭,清代江苏抚标参将马济胜墓道石刻、唐代谏议大夫温造墓前的石狮以及后晋高祖石敬瑭父亲石绍雍墓道的石羊 。

<p>清江苏抚标参将马济胜墓道石刻

清江苏抚标参将马济胜墓道石刻

清江苏抚标参将马济胜墓道石刻

清江苏抚标参将马济胜墓道石刻

清江苏抚标参将马济胜墓道石刻

清江苏抚标参将马济胜墓道石刻

唐谏议大夫温造墓前的石狮

唐谏议大夫温造墓前的石狮

太上老君石像碑立于奉仙观三清大殿前,碑高3米,宽1.1米,厚0.33米。碑阳文字因岁久年湮,风蚀殆尽,仅见数字。碑阴莲花座上雕太上老君和二真人像,太上老君居中,坐姿,二真人居两侧,立姿。碑文30行,满行56字,落款“唐垂拱元年十二月初四立”。碑文内容主要是记述五帝、三代、秦汉至南北朝君王的功罪;称颂大唐盛世的功业;阐述在奉仙观内建此石像的意义,以及刊立此碑的河阳县令李儒意、云骑尉李公协、骑都尉李德爽等李姓宗族250人的仕途宦绩等 。

太上老君石像碑

文物价值

编辑
奉仙观内三清大殿是中国减柱造建筑的典型作品,是河南省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

文物保护

编辑
2020年,奉仙观三清大殿木材因被虫蛀食,开展虫害消杀工作 。

2001年6月25日,奉仙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奉仙观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荆梁北街265号 。

奉仙观

交通路线

公交

河南省济源市内乘坐103、205路公交车,在奉仙观站下车前往。

驾车

河南省济源市人民政府距离奉仙观约4.9千米,驾车约16分钟。

下一篇 轵国故城

上一篇 济渎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