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轵国故城 编辑
轵国故城,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豫晋古道上,是东周时期的轵国都城。该城始筑于春秋时期,是古代太行七径第一径“轵关”之要冲,历经战国、秦汉,至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废轵县止。
轵国故城占地面积326万平方米,现存的遗迹主要有城墙遗址、制陶作坊遗址、护城河遗址、大明寺、关帝庙、聂政墓、钟公四冢、西留养遗址等。轵国故城自春秋战国,历秦汉至唐,跨越了奴隶制和封建制两种社会形态,对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产力水平,以及古代城池的选址、布局、构筑方法、构筑水平等,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
2006年5月25日,轵国故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轵国故城
地理位置: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豫晋古道上
所处时代:周
占地面积:约 3260000 m²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6-0146-1-146
秦昭王十六年(前291年),秦将司马错攻魏取轵,轵邑属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全国,实行郡县制,置轵县,属三川郡。
西汉高后元年(前196年),封惠帝子刘朝为轵侯,四年除去诸侯国封号,复为县。 西汉文帝元年(前179年),封薄昭为轵侯,武帝中,国除复为县。
南北朝时先后分封李寿、寇赞为轵侯。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将轵县北部划出,设立济源县,与轵县同属河内郡。 隋大业二年(606年),轵县并入河内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轵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并入济源县,隶属怀州。自此,轵城逐渐沦为村镇。
轵国故城
综述
轵国故城遗存有制陶作坊遗址、护城河遗址、关帝庙、聂政墓、钟公四冢、西留养遗址。
城墙
故城城墙保存最好的是外廓城的东、南两面城墙。西、北两面地面墙体保存较少。南城墙平面略呈“八”字形,中西部略向外凸。全长1855米,现存高度4米~8米,墙基宽20米~35米,顶部宽6米~21米。相传故城有九门九关,南城墙上有三个自然豁口,为南面的城门遗址。东城墙呈直线夯筑,全长1560米,现存高度2米~6米,基宽20米~35米,顶部宽8米~22米。东城墙上有两个自然豁口,应为东面的城门遗址。北城墙呈直线夯筑,全长2100米,为故城最长的一面城墙,保存了与东城墙连接处的50余米地面墙体,高2米~3米,宽约6米。北城墙的中部有一水门遗址,为涂沟水的出城水门。西城墙全长约1980米,呈曲线夯筑,保存了南端约70米的地面墙体,高约2.5米,宽约5米~16米。其南端有一水门遗址,为涂沟水的入城水门。
大明寺
大明寺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区南部轵城镇涂沟河东侧,处在汉代著名诸侯国“古轵国”中心地带。现存大明寺坐北朝南,占地30余亩,总体布局呈长方形,保留元、明、清历代古建筑13座40余间,依中轴线而建,左右堆成,次第为山门、金刚殿、天王殿遗址、阎君殿、小坛、中佛殿、伽蓝殿、地藏殿、后佛殿等。是河南省建筑纯度最高的四座元代木构建筑之一。
陶风车
1969年11月,泗涧汉墓出土陶风车,为国家一级文物,风车长35厘米,宽22.5厘米,高11.5厘米,分别由车厢、出米口、风口、风扇和工作台等组成。东侧有米堆、臼窝、臼杵等。一俑作摇车鼓风状,一俑作舂米状,表现了西汉时期的农业生产生活场面,同时也纠正了中国风车始于北宋的错误观点。
泗涧汉墓出土的陶风车
陶都树
1969年11月,泗涧西汉古墓群出土了陶都树,又名扶桑树,为国家一级文物,高69厘米,由树盘、树干、树顶三部分组成。底部为锥形三足树盘,上有人物、飞蝉、奔獐、山树等浮雕造型。树干呈圆柱状,上半段施绿、红釉,下半段施红釉,树干有九孔,每孔出一枝,枝上有叶,分一柄单叶、三叶、四叶三种,树叶上伏卧有猴、蝉、猫头鹰等动物。树干顶部昂首站立一朱雀,通体施绿釉。陶都树的出土,对研究轵城当时的城市等级有较为重要的价值。
泗涧西汉古墓群出土的陶都树,又名扶桑树
2006年5月25日,轵国故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轵国故城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豫晋古道上。
轵国故城遗址
交通信息
轵国故城距河南省济源市人民政府约7千米,驾车约15分钟可到达。
门票价格
免费。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