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仲恺、何香凝墓 编辑
廖仲恺、何香凝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明孝陵西侧,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廖仲恺迁葬于此,1972年何香凝合葬廖仲恺墓 。
廖仲恺、何香凝墓由建筑师吕彦直设计,坐北朝南,背依钟山,面对前湖,占地面积1300余平方米 。廖仲恺、何香凝墓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和中国国民党左派的杰出代表、著名政治活动家、画家何香凝的合葬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
1957年8月30日,廖仲恺墓被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江苏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廖仲恺、何香凝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陵 。
中文名:廖仲恺、何香凝墓
地理位置: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明孝陵西侧
所处时代:1925年
占地面积:约 1300 m²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月21日,廖仲恺迁葬至南京。
1972年,何香凝在北京逝世,合葬廖仲恺墓 。同年,原廖仲恺墓碑亭拆除 。
廖仲恺、何香凝墓
相关人物
廖仲恺(1877—1925年),广东惠阳人。早年参加同盟会,积极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民国十三年(1924年)任广东省省长、财政部长等职。孙中山逝世后,继续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为国民党右派不容,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8月20日在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被刺身亡,葬于广州黄花岗。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迁葬至南京 。
何香凝(1878—1972年),广东南海人,廖仲恺的夫人。早年与廖仲恺一起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廖仲恺殉国后,继续坚持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1949年后历任全国政协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1972年在北京逝世,归葬南京 。
2001年6月25日,廖仲恺、何香凝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陵 。
地理位置
廖仲恺、何香凝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明孝陵西侧 。
廖仲恺何香凝之墓
交通路线
公交
江苏省南京市内乘坐20、315路公交车,在琵琶湖站下车前往。
驾车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政府距离廖仲恺、何香凝墓约4.9千米,驾车约11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