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鹤观六朝墓地 编辑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鹤观六朝墓地仙鹤观六朝墓地

仙鹤观六朝墓地,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仙鹤门外仙鹤山东侧峰,是三国、晋、南北朝时期的古遗址。

1998年6月17日,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在道路施工中发现仙鹤观六朝墓地,随后在江苏省文化厅及南京市文物局的直接领导和协调下,南京市博物馆于同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对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高崧家族墓发掘了三座,M6的西侧还发现了一处长方形建筑遗迹。三座墓均是竖穴土坑平面呈凸字形的砖室墓。三座墓中据出土墓志可知M2墓主为东晋广陵人高崧及夫人谢氏,推测M6为高崧父高悝,M3为高崧子高耆夫妇。仙鹤观六朝墓地出土的随葬品丰富,计有金、银、铜、铁、玉石、漆木、陶瓷等几大类,以成组成套的玉佩饰、玉剑具和各类金饰品占大宗,尤其是集中出自纪年墓中的30余件玉器,是考古已发现中国六朝墓葬中出土数量最多的一次。M2出土高崧及夫人谢氏墓志各一块。仙鹤观六朝墓地是中国近年六朝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这处家族墓葬不仅形制完整典型,墓主身份显要,而且出土了大量玉器、金银器等随葬品,对研究六朝时期丧葬礼俗、玉器面貌、佩玉制度、金银器制作工艺、书法艺术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2013年3月5日,仙鹤观六朝墓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仙鹤观六朝墓地

所处时代:三国、晋、南北朝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570-2-05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仙鹤观六朝墓地位置仙鹤观六朝墓地位置

1998年6月17日,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在道路施工中发现仙鹤观六朝墓地,随后在江苏省文化厅及南京市文物局的直接领导和协调下,南京市博物馆于同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对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9月至10月联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邺城工作队对墓地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铲探。

遗址特点

编辑
综述

仙鹤观六朝墓地距南京太平门约10千米。高崧家族墓发掘了三座,M6居后居右,M2和M3居前居左。M6的西侧还发现了一处长方形建筑遗迹。三座墓均是竖穴土坑平面呈凸字形的砖室墓,全长均7米左右,高3米余。三座墓中据出土墓志可知M2墓主为东晋广陵人高崧及夫人谢氏,推测M6为高崧父高悝,M3为高崧子高耆夫妇。

M6

M6,为四隅券进穹隆顶,其余两座为券顶。都由斜坡墓道、封门墙、甬道、墓室、棺床、排水设施等部分构成。其中M6墓向167°,砖室全长7.44米。发掘前墓室西南角被施工机械掘开一角,墓内满积淤水,其下有深1米多的淤泥。淤泥纯净,没有发现早年盗扰的痕迹。甬道券顶,长1.72米、宽1.12米、高1.5米。两壁砌法下为三顺一丁3组,以上平砖起券至顶。墓室长方形,穹隆坑,长4.9米、宽2.8~2.95米、高3.44米,两侧壁及后壁略外弧。墓道上部被施工机械掘毁,略窄于挡土墙,上口宽3.5米、残长4.4米。墓道两侧有递减内收形成的台阶,分别宽25厘米、50厘米。墓道坑壁规整,略内倾,底部为斜坡状,倾角为18°。墓道内填土较松,似未经夯筑。墓室两侧壁及后壁砌法下均为三顺一丁3组,其上顺砖平砌2层,墓壁中央从底部向上斜砌成倒人字形,墓室顶部收为方形藻井状。两侧壁及后壁中央各设一直楞假窗,窗上有一凸字形小灯龛,龛高16厘米、宽16厘米、深17厘米。墓室后部铺设砖砌棺床,长3.68米,宽同墓室。棺床高23厘米,上下两层砖砌,上层错缝平铺,下层侧立砌。甬道及墓室底铺地砖二层,上层斜人字形平铺,下层错缝平铺。

M2

M2,位于前排西侧,距M3有2.6米。砖室顶部距今地表约2米。砖室平面呈凸字形,墓向162°。砖室全长7.44米,由封门墙、甬道、墓室等部分构成。发掘前砖室保存完好,墓内积水至顶,水下有1.5米深青色膏泥样淤土。淤土纯净,未见早年盗扰痕迹。甬道券顶,长1.75米、宽1.16米、高1.8米,两壁砌法为五顺一丁3组,以上平砖起券至顶。墓室长方形,券顶,长4.72米、宽2.2~2.36米、高2.9米,两侧壁略外弧。墓室两侧及后壁砌法为五顺一丁9组,其上两顺一丁2组,最后一丁砖至顶,后壁包于侧壁之外。两侧壁中部各设有2个凸字形小灯龛。墓室后部铺设砖砌棺床,长3.32米,宽同墓室。棺床高18厘米,上下两层砖砌,上层平铺,下层侧立。

甬道及墓室底部铺地砖2层,上层斜人字形平铺,下层错缝平铺。墓壁及顶皆厚一砖长30厘米,墓室后壁厚达64厘米。砖缝抹黄泥浆。封门墙砌于甬道之内,砖斜向交叠砌16组,以上平砖三层封砌至顶。墓砖均青灰色,分长方形、楔形、刀形三类。长方形砖数量最多,主要用于砌筑墓壁、封门墙、棺床、铺地等。楔形砖和刀形砖主要用于起券和封顶。其中少量长方形砖、楔形砖端面和侧面刻划或模印文字和花纹。

M3

M3

M3,位于前排东侧。砖室顶部距今地表约1米,墓向165°。砖室平面呈凸字形,全长6.96米,由封门墙、甬道、墓室等部分构成。发掘前墓室后段墓顶已不存,其余结构大体完好。墓内满积淤土,淤土中夹杂碎砖和石块等,愈至墓底碎砖愈多。墓内遗物多残碎,甚至一器散见多处,局部铺地砖遭撬动,可知此墓早年曾遭盗扰。

甬道券顶,长1.36米、宽1米、高1.66米,两壁砌法为一丁砖起基,以上三顺一丁6组,最后四顺一丁1组至顶。墓室长方形,券顶,长4.94米、宽2.08~214米、高2.62米。两侧壁略外弧,后壁向外弧突。墓室两侧壁及后壁砌法亦一丁砖起基,以上三顺一丁共砌8组,再砌四顺一丁2组,最后顺砖平砌12层至顶。后壁包砌于侧壁之外,长度宽于墓室,向砖室之外延伸,兼作挡土墙用。两侧壁及后壁中央各设一直棂假窗,上设凸字形小灯龛,宽12厘米、高16厘米、深15厘米。东壁龛及后壁龛内各发现1件青瓷小盏。墓室后部铺设砖砌棺床,宽同墓室,长3.56米、高0.2米,上下两层砖砌,上层前以一排竖砖锁口,后斜人字形平铺,下层砖侧立。

甬道及墓室底部铺地砖一层,为错缝平铺。墓壁及顶厚一砖长32厘米。砖缝抹以黄泥浆。封门墙砌于甬道之内,砌法下为侧立砖8组,以上顺砖平11层封项。墓室前部外侧两翼各伸出一道挡土墙,长0.84米,略高于墓室。封门墙前墓道未发掘。墓砖均青灰色素面砖,分长方形、楔形砖两类。前者主要用于砌筑墓壁、封门墙、棺床、铺地等,长32厘米、宽16厘米、厚4厘米。后者主要用于起券和封顶,长32厘米、宽11~15厘米、厚4厘米。

墓内葬具及骨殖朽尽,仅余铜、铁质棺钉。从滑石猪数量及出土料珠等遗物分析,M3亦为男女合葬墓。出土物主要见于棺床前部及墓室和甬道交接处。

文物遗存

编辑
综述

高崧墓志拓片局部

仙鹤观六朝墓地出土的随葬品丰富,计有金、银、铜、铁、玉石、漆木、陶瓷等几大类,以成组成套的玉佩饰、玉剑具和各类金饰品占大宗,尤其是集中出自纪年墓中的30余件玉器,是考古已发现中国六朝墓葬中出土数量最多的一次。M2出土高崧及夫人谢氏墓志各一块。

蝉纹金珰

M6出土蝉纹金珰

蝉纹金珰顶部起尖,圆肩,底平。中央雕镂蝉纹,边饰锯齿纹。蝉纹及锯齿纹上满饰细小金粟粒。蝉眼内镶物已脱落。背面边缘有一周锯齿形卡扣。上宽5.2厘米、底宽4.5厘米、高5.5米厘米。

心形玉佩

M6出土心形玉佩M6出土心形玉佩

心形玉佩,玉质青色,局部土沁泛褐色。顶部起尖,下部微弧,中有圆形大孔。两侧各透雕一只卷曲的螭龙,龙口大张,龙眼圆睁。龙身细部及云纹则以线刻。两面纹饰略有区别,正面圆孔四周有线刻弦纹,背面则无。长8.9厘米、宽8厘米、孔径3.85厘米、厚0.3~0.35厘米。

研究价值

编辑
仙鹤观六朝墓地是中国近年六朝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这处家族墓葬不仅形制完整典型,墓主身份显要,而且出土了大量玉器、金银器等随葬品,对研究六朝时期丧葬礼俗、玉器面貌、佩玉制度、金银器制作工艺、书法艺术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编辑
2013年3月5日,仙鹤观六朝墓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编辑
仙鹤观六朝墓地被评选为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仙鹤观六朝墓地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仙鹤门外仙鹤山东侧峰。

仙鹤观六朝墓地

交通信息

自驾:自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仙鹤观六朝墓地,路程约15.1千米,用时约40分钟。

下一篇 七桥瓮

上一篇 上坊孙吴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