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河天妃宫遗迹 编辑

江苏省苏州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浏河天妃宫遗迹浏河天妃宫遗迹

浏河天妃宫遗迹,为妈祖行宫,始名灵济宫,曾名顺济宫、灵慈宫,又名天妃宫,俗称娘娘庙,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浏河镇新东街90号,为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历史遗迹。

浏河天妃宫遗迹始建于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由旅居娄江口闽海商所建;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移建于现址。浏河天妃宫遗迹为妈祖行宫,占地面积约4277平方米,存后殿楼、配殿廊庑等建筑及正殿遗址。天妃宫东南隅建有碑廊,廊内贮有历代有关天妃宫史迹的碑刻十三块。《通番事迹之记》碑又称《通番事迹碑》,明宣德六年(1413年),郑和、王景弘等人撰镌,嵌于天妃宫的墙壁中。碑刻系郑和花甲之年第七次下西洋前所立,详细记述了他历次下西洋的经过,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因光绪年间大殿焚圮,这一名碑也从此湮失。1984年,太仓修建天妃宫时根据原碑文予以重刻了通番事迹碑,恢复了这一历史遗迹。立于原处;《浏河天妃宫返三清碑》,对天妃宫修建历史作了详细记载。浏河天妃宫遗迹比南京天妃宫早建一百三十年,是钱塘江以北仅存的妈祖庙遗迹之一。为江南地区最古老、最具独特历史价值的妈祖宫庙。浏河天妃宫遗迹是见证元明大规模海运漕粮、明代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的重要遗迹,与多位杰出历史人物关系密切,也是妈祖文化广泛传播影响的具体例证,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

2013年3月5日,浏河天妃宫遗迹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浏河天妃宫遗迹

地理位置: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浏河镇新东街90号

所处时代:清代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966-3-26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浏河天妃宫遗迹始建于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由旅居娄江口闽海商所建;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移建于现址。

清道光四年(1843年),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曾重修浏河天妃宫遗迹。清宣统三年(1911年)秋,浏河天妃宫遗迹正殿毁于大火,存后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浏河天妃宫遗迹改做粮库。20世纪80年代,撤去粮库,恢复旧貌,然后进行修缮。

2010年,浏河天妃宫遗迹被批准开放为道教活动场所。

1984年,修建浏河天妃宫遗迹时重刻《通番事迹碑》。

建筑格局

编辑

浏河天妃宫遗迹浏河天妃宫遗迹

浏河天妃宫遗迹为妈祖行宫,占地面积约4277平方米,始名灵济宫,曾名顺济宫、灵慈宫,又名天妃宫,俗称娘娘庙。原天妃宫建筑占地1公顷左右,东西有金钩、玉带两河环抱。正山门(镇海大关)前有照墙。照墙前有月池,两侧有钟楼、鼓楼。现天妃宫主殿门前广场一尊5米多高的紫铜香炉矗立在中间。香炉左右各立着一块石碑:一为《浏河天妃宫返三清碑》,对天妃宫建成至今的历史作了详细记载;另一为《通番事迹碑》。浏河天妃宫遗迹存后殿楼、配殿廊庑等建筑及正殿遗址。

主要建筑

编辑
后殿

浏河天妃宫遗迹浏河天妃宫遗迹

浏河天妃宫遗迹后殿坐北朝南,重檐硬山顶小青瓦哺龙脊,上下二层砖木结构,五架梁带卷棚顶前轩,并有前后廊。面阔明三间次二间,面宽21.80米,进深16.35米,脊高12.50米。明三间为抬梁式结构,东、西梢间为穿斗式结构,底层前廊外层为木栅栏门。其用料硕大,金柱为楠木材质,历经200余年不腐不蛀。

配殿

浏河天妃宫遗迹配殿坐北朝南,为硬山顶小青瓦哺龙脊,穿抬混合砖木结构,三开间五架梁卷棚顶前轩廊,原是太仓州城隍行宫。

文物遗存

编辑
雕刻

浏河天妃宫遗迹后殿楠木梁柱,木刻廊坊,砖雕券洞门,殿楼的枋子和门楣上雕有海浪托日和巨龙戏水的图案。

碑刻

《通番事迹碑》

天妃宫东南隅建有碑廊,廊内贮有历代有关天妃宫史迹的碑刻十三块。《通番事迹之记》碑又称《通番事迹碑》,明宣德六年(1413年),郑和、王景弘等人撰镌,嵌于天妃宫的墙壁中。碑刻系郑和花甲之年第七次下西洋前所立,详细记述了他历次下西洋的经过,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1984年,太仓修建天妃宫时根据原碑文予以重刻了通番事迹碑,恢复了这一历史遗迹。立于原处;《浏河天妃宫返三清碑》,对天妃宫修建历史作了详细记载。

历史文化

编辑
原天妃宫

原天妃宫建筑占地1公顷左右,东西有金钩、玉带两河环抱。正山门(镇海大关)前有照墙。照墙前有月池,两侧有钟楼、鼓楼。正殿门柱均为楠木,用石磨之,粘而不落。殿中悬有大匾一块,历叙累代敕封,有元世祖的“护国”、成宗的“庇民”、仁宗的“广济”等等。壁间嵌有明三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的《通番事迹碑》。后殿为楼殿,高大。楼上旧时藏有天妃出身图8幅,历记天妃灵迹,每逢神寿则悬图祝祀;还有小木船百数十艘,为历年江艘海舶之微缩。当时出海之船,遇有风浪危急,望空叩祝,向天后“借船”,以脱灾厄。凡得平安归来者,都雕木作小船,鼓吹送庙,以偿“借船”之恩。庭中有郑和手植的西域海棠。

原天妃宫正殿左右有城隍庙、文昌阁、五路堂、三官司阁等建筑,各具规模,构成一组建筑群。殿左的道台公祠,塑有明代浏河把总邵应魁像,以纪念其浚河有功,有德于民。壁间有文徵明撰书的碑记,为浏河镇第一石刻。“镇海大关”上建戏楼,面对正殿,为无梁建筑。

相关记载

据史料记载: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从刘家港出海之前都要必先率船队官兵把天妃宫修葺一新,在此进香祈求朝拜海神娘娘,祈佑出海平安,场面隆重。而每次平安归航时又要至此朝拜谢神,并供奉船模。郑和刊刻于浏河天妃宫的《通番事迹碑》,言简意赅,记载了那段史实:“舣舟寺下,官军人等,瞻礼勤诚,祈享络绎。”

据《浏河天妃宫重返三清碑》载,天妃宫“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距今八百八十有六年。初系私祭,奉祀妈祖,庇佑海事诸方,神祇既灵,则信者益多,香火愈盛,遂立宫祠。自宋起始,愈尊妈祖,尊号累加……其祠亦由灵济宫而宋徽宗御赐顺济宫、南宋再更名灵惠宫、元改称天妃宫、明则为天后宫矣……其后朝代更替,世事变幻,天妃宫数毁数建,其兴衰绝续,曷胜言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三清不振,居士四散,道士还俗,道场废弃,或为粮库,或作他用,前殿、山门、戏台、牌楼皆拆除无遗。惟后殿幸存”。

文物价值

编辑
浏河天妃宫遗迹比南京天妃宫早建一百三十年,是钱塘江以北仅存的妈祖庙遗迹之一。为江南地区最古老、最具独特历史价值的妈祖宫庙。浏河天妃宫遗迹是见证元明大规模海运漕粮、明代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的重要遗迹,与多位杰出历史人物关系密切,也是妈祖文化广泛传播影响的具体例证,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

保护措施

编辑

遗址碑遗址碑

2013年3月5日,浏河天妃宫遗迹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编辑
2016年1月,浏河天妃宫遗迹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浏河天妃宫遗迹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浏河镇新东街90号。

浏河天妃宫遗迹

交通信息

自驾:自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浏河天妃宫遗迹,路程约15.4千米,用时约26分钟。

下一篇 苏州织造署旧址

上一篇 慈云寺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