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织造署旧址 编辑
苏州织造署旧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带城桥下塘(今苏州市第十中学西南部),是清朝时期的建筑遗存 。
苏州织造署旧址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兵火。清同治十年(1871年),重建。苏州织造署旧址原有厅堂、廨宇、园池、机房、吏舍齐备等。现存清代建筑头门和仪门及民国时的多祉轩。苏州织造署旧址是“江南三织造”中现存遗迹最多的一处。苏州织造署旧址存清顺治《织造经制记》及顺治、乾隆、同治年间的碑刻共五方。其中包括立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石碑,名《重建苏州织造署记》。该碑记载了苏州织造署的沿革,纠正了一些史料的错误。苏州织造署旧址留存的建筑、碑刻等实物为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2013年3月5日,苏州织造署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苏州织造署旧址
地理位置:江苏省苏州市城区带城桥下塘(今苏州市第十中学西南部)
所处时代:清朝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970-3-268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苏州织造署旧址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兵火。清同治十年(1871年),重建。
民国十五年(1926年),苏州织造署旧址改为振华女子学校,由王谢长达之女王季玉任校长。
1953年,苏州织造署旧址改名为“苏州女子学校”,后为江苏师范学院附中,现为苏州市第十中学。
1996年,苏州织造署旧址整修。
苏州织造署旧址
苏州织造署旧址原有厅堂、廨宇、园池、机房、吏舍齐备等。现存清代建筑头门和仪门及民国时的多祉轩。苏州织造署旧址是“江南三织造”中现存遗迹最多的一处。
多祉轩
头门
苏州织造署旧址
仪门
苏州织造署旧址
长廊
苏州织造署旧址长廊连接多祉轩与仪门。与仪门相接处为歇山半亭。双坡屋面,纹头脊,檐口飞椽做法,下悬万川挂落。方砖铺地,坐槛。
瑞云峰
瑞云峰
遗址碑
地理位置
苏州织造署旧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带城桥下塘(今苏州市第十中学西南部)。
苏州织造署旧址
交通信息
自驾:自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苏州织造署旧址,路程约5.9千米,用时约22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