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造像 编辑

浙江省杭州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山造像南山造像

南山造像,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南山东南石壁上。系元代僧徒利用前期采石壁面,由工匠凿出浅龛,并在龛内浮雕造像,绵延360余米。

南山造像尚存造像14尊,除1号造像为道教造像外,其余的13尊皆为佛教造像。其中3号尊华宿王智佛像有元泰定五年(1328年)题记,11号阿弥陀如来坐像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题记。南山造像是浙江省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元代佛教、道教二教合一的造像群,是研究元代杭州地区宗教、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同时,各造像造型端庄、形象生动、线条流畅,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2013年3月5日,南山造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南山造像

地理位置: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南山东南石壁上

所处时代:元

占地面积:360余米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529-4-032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南山造像系元代僧徒利用前期采石壁面,命工匠凿出浅龛,浮雕凝灰岩石质的造像。

1978年,当地村民开山采石,砸毁了天王、力士等十余尊造像。

1997年以来,余杭关停了南山石矿,搬迁400余座坟墓,严格控制石像周围与保护利用不协调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2006年10月,启动南山造像维修保护工程。

2007年11月27日,浙江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南山造像维修保护工程一期进行竣工验收。

建筑特点

编辑
南山造像尚存造像14尊,包括1号真武帝造像,2号释迦坐像,3号尊华宿王智佛像,4号观音立像,5号释迦牟尼坐像,6号观音坐像,7号如来坐像,8、9、10号三世佛,11号阿弥陀如来坐像,12号释迦坐像,13号半身佛像及14号残像,除1号造像为道教造像外,其余的13尊皆为佛教造像。

文物遗存

编辑

1号真武帝造像

真武帝造像面向南略偏东,披发垂者,圆脸大耳,有须无胡,右手持剑,剑锋向上,剑长103米。左手按膝,衣圆领道服。右脚搁左膝,赤足外露。座下为蛇缠龟身。像通高2.45米、头高0.55米、躯高1.4米、肩宽0.85米,座宽1.25米、座高0.5米。

1号真武帝造像1号真武帝造像

2号释迦坐像

释迦坐像面向正南,通高2.6米、头高0.80米、肩宽1.3米、躯高2米、莲座宽2.5米、高0.80米,佛像圆脸宽额,厚唇大耳,闭目沉思,身披袈裟,袒胸,右食指向上,拇指搭于无名指小指间作说法印,坐于火焰形浅龛中。

2号释迦坐像2号释迦坐像

3号尊华宿王智佛像

尊华宿王智佛像坐西朝东,通高2.3米、头高0.78米、莲座宽1.9米,圆顶浅龛,头上有肉结,眉心圆痣,鼻梁宽扁,两耳垂肩,身披袈裟,左手心向上,右手垂膝,半身被雨水浸蚀。像的左肩上侧竖刻元代题记“泰定五年孟春吉日比丘明质命工镌刻尊像普颂尊华宿王智佛全忘胜劣印元因随涌现南山石功德庄严万相寺”7行楷书46字。

4号观音立像

观音立像面向南位于3号像左侧,莲瓣形浅龛,像通高4米、头高0.65米、躯高2.6米、肩宽1.25米。菩萨头戴印有化身佛的宝冠,饰有化身佛,胸挂缨络,着宽袖大袍,左右垂有飘带。右手按左手背于腹部,执短佛珠一串。赤足踏一瓣莲叶小舟之上,舟长2米,舟下海浪翻卷,浪左天马回首,昂望观音。

5号释迦牟尼坐像

释迦牟尼坐像面向南偏东,圆首浅龛,通高2.6米、头高0.6米、躯高1.6米、肩宽0.80米,莲座宽1.3米。头有肉结,身着缁衣,左手屈指,手心向上于胸前,右手祖掌,下垂作与愿印。

6号观音坐像

观音坐像面向东偏西,紧邻5号像东侧,通高2.8米、头高0.7米、躯高1.55米、肩宽0.8米、莲座宽1.4米。观音端坐于莲座上,头戴宝冠,嵌有化身小佛,披大氅,佩缨络,手置腹部,作托物状。物因残缺不明。

5号释迦牟尼坐像(左),6号观音坐像(右)5号释迦牟尼坐像(左),6号观音坐像(右)

7号如来坐像

如来坐像。面向东南,通高6.6米、头高1.5米,法台座高2.8米、肩宽2.3米,法台宽3米。头有肉结,弯眉凤眼,眼梢微向上,宽鼻厚唇,圆脸大耳,身披袈裟,袒胸,左手执法螺,右手作说法印。此像高悬石壁,是造像中最高大的一躯。

7号如来坐像7号如来坐像

8、9、10号三世佛

三世佛,俗呼开门塘,方向东南,三尊佛像并列雕凿,属动工不久即停工,只完成火焰形龛及头至肩部的工程,9号像较完整,8号次之,10号头像在“文革”时遭破坏。三躯佛像高悬于开门塘深潭之上。

8、9、10号三世佛8、9、10号三世佛

11号阿弥陀如来坐像

阿弥陀如来坐像方位南向,通高2.8米、头高0.6米、肩宽1米、躯高1.6米、莲座宽1.8米、座高0.6米。头顶肉结,眉心有痣,身披袈裟,袒胸,左手屈指向上,食指平伸置膝前,右手屈指向上置胸部,神态自若于莲上。像左肩侧有题记“本寺都寺比丘徒众镌造阿弥陀如来尊像功德普度众生有者至正元年八口口”5行楷书33字,末两字模糊不清。此像于1978年被当地民兵作枪靶,身创7枪。

11号阿弥陀如来坐像11号阿弥陀如来坐像

12号释迦坐像

释迦坐像位于南山东坡放生池的西北角,佛身面向西南,通高2.3米、头高1.1米、肩宽1.45米。头顶肉结,脸呈方形丰满,眼珠微突,鼻宽扁平,嘴微闭,短颈,衣袈裟敞胸,佛身下部与池水平,佛头部左端刻有莲花一朵,左方岩石上镌有楷书“放生池”三字。

12号释迦坐像12号释迦坐像

文物价值

编辑
南山造像是浙江省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元代佛教、道教二教合一的造像群,是研究元代杭州地区宗教、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同时,各造像造型端庄、形象生动、线条流畅,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1997年10月,南山造像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南山造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南山造像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南山东南石壁上。

南山摩崖石刻

交通信息

乘坐杭州市内公共交通498路、499路至南洋北路南洋东路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