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亭江炮台 编辑
亭江炮台,又称北岸炮台或南般炮台,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南般村。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道光二十年(1850年)林则徐建议重修。中法马江海战中被法军破坏,光绪年间重修。
亭江炮台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炮台区域约占3000平方米。炮台整体由江岸炮台、山腰炮台、山巅总炮台,以及弹药库、营兵房、隧道坑道等组成,基本保存原貌。是中国现存少有的近代典型海防岸炮台,研究中国海防体系及其演变的重要文化遗址。
2013年3月5日,亭江炮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亭江炮台
地理位置: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南般村
所处时代:清
占地面积:约 100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748-5-141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林则徐建议重修。
清光绪六年(1880年),何璟接任闽浙总督后,对北岸炮台进行重修,建成近代炮台式要塞。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马江战役中,炮台遭法国舰队炮火毁坏。光绪十一年(1885年)和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曾两次重修了中法战争被毁的炮台。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战爆发,因陆路的两次失守,各炮台或弃守自毁,或遭日军攻占破坏。抗战胜利后,部分炮台得到重修。
2013年,马尾区政府对炮台进行了整体修缮。
2014年,完成炮台公园建设,增设停车场并进行园林绿化,公园占地面积10000余平方米,其中炮台区域3000平方米,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2017年,前沿炮台、沿江炮台等处坑道出现土块松动、塌方,福建船政文化保护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修缮。
2020年,对两尊红夷大炮,一方面原样复制,一方面对古炮进行除锈、上漆等修复保护,修复后的大炮安放在山边前沿炮台上。
主炮台设在一座高约20米的小山巅上,三合土结构,露天,呈半圆形,半地穴式,深1.85米,径18.3米,墙厚3.3米,内设一个炮位,炮位直径3米。前沿炮台在主炮台前侧的山腰,呈“凹”字形,露天,占地面积180平方米,部分倒塌。弹药库在主炮台后侧的山坳,呈长方形,长7.2米,宽6.6米,高3.1米。岸炮台在主炮台右侧江边,用三合土夯筑,呈长方形,长47.8米,宽12.1米,高4米,墙厚约2米,顶部厚1.2米,设5个炮位。北岸炮台的布局合理,保存较完好。
亭江炮台
红夷大炮
亭江炮台是中国近百年来谋求独立自主的一座丰碑。从鸦片战争抗击英军的闽安防线,到甲申海战抵抗法国军舰的闽江口防线,再到抗日战争期间作为“闽海前线指挥部”防御日寇入侵的闽江要塞,亭江炮台是百余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志士不屈不挠反抗外强入侵的历史见证,是中国近代海防史的缩影。
1991年,亭江炮台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亭江炮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亭江炮台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南般村。
亭江炮台
交通信息
乘坐市内公共交通116路、180路、201路、529路、金峰胪峰车站-闽运连江车站至亭头站下车,步行470米后可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林则徐宅与祠
上一篇 乌石山、于山摩崖石刻及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