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漳浦文庙大成殿 编辑
漳浦文庙大成殿,位于福建省漳浦县绥安镇龙湖路,始建于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重建于明洪武初年(1368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建成。
漳浦文庙大成殿建筑面积441平方米,基本呈正方形,石包土台基,木构架。方向坐北朝南略偏东,重檐歇山顶,上覆红色简瓦或板瓦。面阔五间,进深五间。东、西、北墙为夯土墙,三十六根柱网布局规整,正金柱础直径巨大,四周用仰复盆式或复盆式柱础,正金柱用复莲瓣柱础,下垫方形础。是闽南地区保存较好的建筑实例,其中殿内置覆莲柱础,明间平身科置两攒,次、梢间安一攒,均采用下昂,殿内隔架科用上昂手法,同时融人了闽南地方做法,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与科学研究价值。
2006年5月25日,漳浦文庙大成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漳浦文庙大成殿
地理位置:福建省漳浦县绥安镇龙湖路
所处时代:明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0589-3-292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建筑面积:441 m²
明洪武初年(1368年),大成殿重建;洪武二年(1369年),建成。
1964年,维修时把木柱换为石柱,余基本上保留原貌。
13年修缮后照片
2013年11月,启动文庙复建工程,2017年9月28日竣工,复刻”南宋旧文庙,重建了建筑面积441平方米的大成殿,修建了东西庑、戟门、棂星门和明伦堂等,扩修了泮池。
维修后图片

漳浦文庙大成殿
漳浦事件
漳浦文庙大成殿是“漳浦事件”的旧址之一,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2月起,中共闽粤边特委和闽粤边红军为了国家存亡、民族大义,主动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停止内战、合作抗日主张。并于6月26达成政治协定,闽粤边红军改编为“保安独立大队”。同年7月13日,闽粤边抗日红军下山接受点编,驻扎漳浦县城孔子庙(即文庙)。7月16日,国民党军157师背信弃义,在体育场埋伏重兵,借操练为名,将在体育场集中的近千名闽粤边红军强行缴械,后该处成为关押地点。当晚,百余名红军伺机脱离魔掌,在中共漳浦县委接应下,聚集清泉岩重整红军抗日武装,重建红3团,卢胜任团长,该事件被称作“漳浦事件”。
2、漳浦文庙大成殿现存建筑主要为明代结构,是闽南地区保存较好的建筑实例,其中殿内置覆莲柱础,明间平身科置两攒,次、梢间安一攒,均采用下昂,殿内隔架科用上昂手法,同时融入了闽南地方做法,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与科学研究价值。
2005年5月,漳浦文庙大成殿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福建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漳浦文庙大成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漳浦文庙大成殿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绥安镇龙湖路。
漳浦文庙
交通信息
乘坐漳浦县内公共交通101路至漳浦一中站下车,步行340米可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