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寮土高炉群 编辑

福建省漳州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更寮土高炉群五更寮土高炉群

五更寮土高炉群,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上田村五更寮山东麓山坡的旷野中,1958年大炼钢运动中建造。

五更寮土高炉群由块石筑基,炉基部位圆径1.8米左右,炉身全部用红砖浆砌而成,底部东侧设有投柴口、出铁口,西侧设有进风口。高炉内壁,有的还留着厚厚的一层残存的焦壁层。因垦荒种植等人为因素,及长期的风吹雨打,8座土高炉均有不同程度损坏。部分炉顶塌陷,杂草丛生,有的则倾斜开裂。五更寮土高炉群是中国偏远山区发现的保存数量最多、最为集中的一处近现代工业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2013年3月5日,五更寮土高炉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五更寮土高炉群

地理位置: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上田村五更寮山东麓山坡的旷野中

所处时代:1958年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1756-5-149

历史沿革

编辑
1958年前,五更寮铁厂就建有数座土高炉,利用采来的铁矿石进行炼铁,铸造民用鼎。1958年,大炼钢运动中,五更寮铁厂迅速扩建,土高炉增至24座,分三列排布,每列8座。

1960年4月,五更寮土高炉停产,大部分被拆除,仅剩下8座土高炉。

2006年,南靖县下拨资金,用于对土高炉群周边环境的整治及征地补偿。

建筑特点

编辑
五更寮土高炉群由8座圆柱形土高炉组成,土高炉直接垒建在田地上,由块石筑基,炉基部位圆径1.8米左右,炉身全部用红砖浆砌而成,底部东侧设有投柴口、出铁口,另一侧则设有进风口。炉身高度不一,单体炉高最高的有4.8米,最低仅2.2米,炉壁厚度三四十厘米。高炉内壁,有的还留着厚厚的一层残存的焦壁层。因垦荒种植等人为因素,及长期的风吹雨打,8座土高炉均有不同程度损坏。部分炉顶塌陷,杂草丛生,有的则倾斜开裂。

五更寮土高炉群

文物遗存

编辑
五更寮土高炉群由8座红砖砌就的圆柱形土高炉组成,都是下大上小的圆柱形,高约5米,由南向北一字排开。

历史文化

编辑
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决议,确定要把钢铁作为全党的第一位大事来抓,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在大炼钢铁运动中,南靖县委下指标“全县15天内建250个炼钢炉”。五更寮铁矿西侧建起了24座土高炉,分三列排布,每列8座。

文物价值

编辑
五更寮土高炉群是中国偏远山区发现的保存数量最多、最为集中的一处近现代工业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保护碑保护碑

2006年,五更寮土高炉群被南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

2009年,五更寮土高炉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3年3月5日,五更寮土高炉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五更寮土高炉群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上田村五更寮山东麓山坡的旷野中。

五更寮

交通信息

自驾:从南靖县出发经漳武高速—S318—书芦线—五更寮—五更寮土高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