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井坊郑氏大厝 编辑
玉井坊郑氏大厝,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西滨镇厚丰村53号,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系清乾隆贡生郑孔时所建,又俗称孔时公大厝。
玉井坊坐北朝南,主体建筑为三进制悬山顶石木结构。整个建筑群由一座正厝、一座扶厝、二壁舍、二厢房等组成,计108个房间。占地面积4485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四面围墙方形四角抹圆,寓意“天圆地方”。玉井坊郑氏大厝是集闽南、客家、江西建筑风格为一体又个性的典型闽中乡土传统民居,对研究闽南建筑文化的重要参考价值。
2001年,玉井坊郑氏大厝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玉井坊郑氏大厝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玉井坊郑氏大厝
地理位置: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西滨镇厚丰村53号
所处时代:清
占地面积:4485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095-3-393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玉井坊郑氏大厝
主座
主座三进,门厅一层,面阔三间,两侧圆弧形围墙低矮。正堂面阔五间,明间宽敞,穿斗减柱造,是全宅最重要的礼仪空间;两侧梢间分别作为演武厅、汇文厅,显文武之道。正堂前面有一道石构屏风墙,条石墙裙,连续竹节窗,希冀节节高升。后楼三层,一层明间是家族祭祖、婚丧嫁娶的公共空间,长辈居于次间,晚辈居于梢间或厢房、二楼;次间与梢间之间设通道。
门厅
进入门厅,是一块由两道舒展的内墙围成的半月形空坪,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站立在门厅中央,面向正厝,张开双臂拥抱二堂。古代民居通常会在门厅正门两侧蹲踞一对石狮子,在玉井坊却放两只青绿色的马鞍形石门枕。门枕雕刻的图案,一边为“鹤寿松龄”,另一边为“竹鹿同春”,有汉代砖雕的风格。
门庭
门庭为重脊悬山顶,三架梁,面阔三间,进深三柱,左右赭红色的门墙中上部镶嵌着秀丽别致的圆窗。门庭不在大厝的中轴线上,而是处于西南角,朝向也异于主体建筑。门庭后的空坪不远处就是门厅。进入门厅,是一块由两道舒展的内墙围成的半月形空坪。
正厝
正厝三层结构,梁柱巨大,在福建省古民居中极为少见。正堂面阔五间,进深六柱。五级台阶,设垂带、象眼。檐顶为弓形轩,出斗拱承托檩子与屋架。一层明间为议事大厅,穿斗结构,前部设隔架。后部的太师壁设庄严的神龛,神龛上的梨木窗镂刻博物等纹饰,里面祭祀郑氏祖宗神位。底下横摆一张黑色条案,供奉祭器、祭品。条案前是一张金丝楠木八仙桌。在厅头两旁各站立一只比肩大花瓶,大厅两边各排列五把金丝楠木太师椅和四张茶几。正堂里高悬三方匾额,“贻谋燕翼”是在玉井坊落成时,郑孔时为其父所立;另两块分别是清咸丰五年(1855年)和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御赐,内容为“五代同堂”和“操冷冰霜”。这些匾额在“文革”时期被毁,现所见均为仿制品。
二进
二进走廊由通长二十多米的整条石板嵌边,二堂立面的墙裙部分用石板条砌筑,上部安装着四组共36根竹节状条石构成的栅栏式通透窗,“竹节”上的纹饰、图案精雕细刻,自然雅趣。二堂面阔五间,进深六柱,抬梁穿斗混合式。明间当中立四根显赫的金柱,正后部设太师壁,壁两侧开门,供日常出入。一层的大小厅堂和走廊则由三合土夯铺,土丹施色,依然红亮油润。墙壁以石灰粉刷,抹灰面薄如纸张,较为坚固,连棱角还保持完整,如同新工。正厅和二厅左右两侧的梁架上分别雕刻古龙、蝙蝠、丹凤、花卉等图案。二进内厅和边厢走廊的窗花内容丰富,有文书印信、令箭铠甲、狮子戏球、八仙献寿、麒麟送子、文官武将、仕女稚童等等。正堂前檐轩顶木雕和扶厝一、二层大厅山墙和梁架雕花,采用了工艺复杂的镂空雕手法,线条流畅。玉井坊屋脊鸱吻凌空。门厅前空坪一对近十米高的崭新石旗杆矗立在大门两侧。
2013年3月5日,玉井坊郑氏大厝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玉井坊郑氏大厝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西滨镇厚丰村53号。
玉井坊郑氏大厝
交通指引
三明市尤溪县人民政府距离玉井坊郑氏大厝12千米,驾车约30分钟到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