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石仔洞穴遗址 编辑
独石仔洞穴遗址,位于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陂面镇六村岗西南面的独石仔石山,面积约200平方米,是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
独石仔洞穴遗址洞穴高15米,宽2~8米,深20米。发现有古人类的文化遗物,包括石器、骨器和动物骨化石等1400多件,并发现旧石器晚期的“智人”牙齿一颗,并遗留着大量人类食后所遗弃的螺蚌壳和动物烧骨化石,这里是一个人类居住、生活了相当长时期、繁衍生息的古人类洞穴遗址。独石仔洞穴遗址是岭南保存较完好、出土文物丰富的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洞穴遗址,为研究广东省西南部人类发展史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2013年3月5日,独石仔洞穴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独石仔洞穴遗址
地理位置: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陂面镇六村岗西南面的独石仔石山
所处时代: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387-1-387
1964年,由广东省博物馆考古队进行第一次试掘探方。
1973年7月,广东省考古队和阳春县文化馆人员进行第二次发掘。
1978年,广东省考古大队、地区博物馆与阳春县文化馆联合组成发掘队进行第三次发掘。
独石仔类洞穴遗址
独石仔洞穴遗址
独石仔洞穴遗址
鹿牙臼齿
独石仔洞穴遗址堆积层厚约2.8米,分上、中、下三个文化层,在每个文化层里都遗存着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化遗物。出土打制的砍砸器、刮削器、石锤、石砧、石核等和经琢打磨制的穿孔石器、角器、骨器等四百余件,打制的石器和半成品在上文化层出土的只占四分之一,下文化层出土的占四分之三,打制方法较简单,均用单面打击法,多没有第二步加工,器身保留部分砾石面,其中上文化层出土的少数有较好的修理面。下文化层出土的粗糙、不规整。磨制石器,在下文化层出土的占四分之一,上文化层出土的占四分之三,磨制粗糙,多为凿打以后加磨,器形种类少,形制不规整。骨器是利用动物骨骼磨成,多出土于下文化层,在下文化层还发现一枚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智人”臼齿。同时出土有动物骨骼化石千余件,古人食后遗弃的螺蚌壳,并发现有灰烬、炭屑、烧骨化石。其中动物骨骼化石多为牙、骨,各文化层均有出土,其动物种属有:猕猴、犀牛、貘、水鹿、野猪、水牛、中国黑熊等。
遗址碑
地理位置
独石仔洞穴遗址位于广东省阳江市阳市县陂面镇六村岗西南面的独石仔石山。
独石仔洞穴遗址
交通信息
自驾:自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独石仔洞穴遗址,路程约25.1千米,用时约35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