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山矶驳岸 编辑

湖北省武汉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槐山矶驳岸槐山矶驳岸

槐山矶驳岸,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槐山西麓长江边的海岸,建于明嘉靖年间,矶石突元,暗礁密布,漩流湍急,航行危险,商旅惊骇,故名“惊矶头”。

槐山矶驳岸气势雄伟,布局合理,构造精巧,具有明代雄浑大气的建筑风格。槐山矶驳岸为三层台阶式条石结构护岸防水堤矶。整个石驳岸依山而建,槐山矶驳岸全长247米,平均高度7米(最高处9.3米),分三层台阶依山就势而筑,全部用麻石垒砌而成。槐山矶驳岸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明代修建水利工程的水平,是长江航运建设中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

2013年3月5日,槐山矶驳岸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槐山矶驳岸

地理位置: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槐山西麓长江边的海岸

所处时代:明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216-3-51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槐山矶驳岸建于明嘉靖年间。

清代,槐山矶驳岸进行修葺加固。

民国十五年(1926年),金口镇上商绅出资修补槐山矶石驳岸。

建筑格局

编辑
槐山矶驳岸为三层台阶式条石结构护岸防水堤矶。整个石驳岸依山而建,槐山矶驳岸全长247米,平均高度7米(最高处9.3米),分三层台阶依山就势而筑,全部用麻石垒砌而成。底层台阶因地势而调平,平均高度3米左右,宽2至2.3米。第二层台阶高2.3米,宽2至2.3米。第三层台阶高2.3米,宽5米左右。三级台阶即三级纤道,行若坦途。上层台阶临江面还装有瓜棱式顶望柱130根,花岗岩石雕凿的栏板129块,抱柱鼓石163块。根据江水缓急,设有“牛鼻式”缆石,以梅花桩式的结构嵌入驳岸墙体,由下至上逐渐增多,共计222处,并且在第三级纤道平面内侧还凿有轴窝等以便撑系缆。

槐山矶驳岸气势雄伟,布局合理,构造精巧,具有明代雄浑大气的建筑风格。槐山矶驳岸采取一横一丁错缝平砌的方法,以大块花岗岩方整条石构筑,壁面底层间有少量红砂石。在距驳岸南端100米处,第一级纤道中各建有一个宽1.3米、高1.8米的券顶式涵洞。两涵洞上下相通,深10余米,直入山体,其作用在于排泄山体渗水和便于上下纤道的通行。

槐山矶驳岸

文物遗存

编辑
清光绪年间,为确保安全湖北按察使司七年、湖北武昌府八年先后在槐山立碑示禁,名为“槐山示禁碑”现位于最上一层驳岸山脚,保存较好。

历史文化

编辑

惊矶头

槐山矶驳岸位于槐山西麓、雄峙江滨,控扼金水之口,矶石突元,暗礁密布,漩流湍急,航行危险,商旅惊骇,故名“惊矶头”。

文物价值

编辑
槐山矶驳岸是为保障长江行船安全而设置的永久性建筑物,历经数百年水激浪摧而毫无损毁,是现代保存完善的古代大型水利建筑工程之一。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明代修建水利工程的水平,是长江航运建设中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2013年3月5日,槐山矶驳岸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槐山矶驳岸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槐山西麓长江边的海岸。

槐山矶石驳岸

交通指引

武汉市人民政府距离槐山矶驳岸41千米,驾车约1小时可到达。

下一篇 禹稷行宫

上一篇 胜像宝塔